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亞裡士多德正文

亞裡士多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一個人比亞裡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對我們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貢獻更多。他的生物學知識很廣博,知識來源也很廣泛。他在少年時期曾當過醫師的學徒,後來又在勒斯波斯島居住過三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學史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得從亞裡士多德開始。他是將生物學分門別類的一第一個人,並為之寫出了專門著作(如動物分類,動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發現了比較法的啟發意義並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比較法的創始人。他也是詳細敘述很多種動物生活史的第一個人。他寫出了關於生殖生物學和生活史的第一本書。他特別注意生物多樣性現象以及動植物之間的區別的意義。雖然他沒有提出正式的分類(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標准對動物進行了分類,而且他對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比兩千年後林奈的分類更合理。在生理學上他大都采用了傳統觀點因而並不出色。和他的前輩比較起來,他是一個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的推論總是植根於他過去的觀察。他在《動物繁殖》(degenerationeanimalium760b28)一文中曾明確表示從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識)是首位的,超過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和經院哲學家中的亞裡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單憑推論就能推論出一切問題。
亞裡士多德的顯著特點是追究原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出“怎樣”的問題,而且還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麼有機體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完整的成體?為什麼生物界中目的導向的活動和行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了解僅僅構成軀體的原材料並不具備發展成復雜有機體的能力。必然有某種額外的東西存在,他稱之為eidos。和柏拉圖所下的定義完全不同,亞裡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則,在他的思想中這詞所表示的意思和現代生物學家的遺傳程序所表達的完全一樣。和柏拉圖相反,柏拉圖認定有一種外在的力量用來解釋自然界的秩序,特別是它的趨向於復雜化和達到目標的傾向,而亞裡士多德則認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質而行動,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作用過程或過程的表現。由於任何過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認為對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亞裡士多德來說,一切結構和生物性活動都有其生物學意義,或者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其適應意義。亞裡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釋這些意義。亞裡士多德的“為什麼”問題在生物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為什麼?”是進化生物學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裡士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克,達爾文的觀點)。亞裡士多德堅信世界基本完美無缺從而排除了進化的觀點。亞裡士多德的先進思想只是近幾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之所以聲名狼籍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托馬斯主義者奉他為他們的權威哲學家,後來當經院哲學聲譽掃地時,亞裡士多德也就自然地跟著倒了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中幾乎全部著重點都放在物理科學上。由於亞裡士多德發展了著名的生物學哲學,同時不幸地認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可以同樣看待,人們便將他的生物學思想引用於物理學和宇宙學。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可悲的後果,正如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中培根,笛卡爾以及許多其它學者一再指責的那樣。考慮到亞裡士多德的大部分研究是如此出色,如此富有創造性,這些學者對他的百般非難與嘲諷真是難以令人理解。隨著生物科學從物理科學中解放出來的程度,現代對亞裡士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評價也隨之增長。只是當現在對生物有機體的雙重性充分認識了之後才領悟到生長發育和功能的設計藍圖——遺傳程序就相當於亞裡士多德所假定的造型因素(formative-principle)。幾百年來哲學界和物理學界一直對亞裡士多德這樣的一些博物學家的意見充耳不聞,這些博物學家認為為了從蛙卵形成青蛙,從雞蛋變成雞,就必需要有比物理學定律更多的一些東西(mayr,1976)。這並不需要任何精靈妖魔,所需要的只是承認復雜的生物系統是具有三十多億年歷史的遺傳程序的產物。般有什麼東西比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遵從同一法則的荒誕說法更能引起消耗無謂精力的爭論。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見識已經波及到大多數哲學家,不過在生物學家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希臘的三種生物學傳統在亞裡士多德之後仍然繼續流行。博物學,特別是植物的描述和分類在theophrastuss和dioscorides的著作中達到了新的高度,而pliny(公元23-79)則對動物學感興趣,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編纂者。生物醫學傳統到蓋論(galen,公元131~200)時達到高峰,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世紀。亞裡士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鸠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產生了分化。伊壁鸠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谟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鸠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就地看來生命是由於無生命物質運動的結果。生命如何表現則取決於構型合適的原子如何裝配,他的這種解釋是非常現代化的。lucretius(公元前99-55)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也是一位同樣毫不妥協的原子論唯物主義者。他們兩人都反對亞裡士多德的目的論思想。lucretius提出了一種理由充分的論點來反對設計概念。此外他還發表過一些論點,這些論點在十八、十九世紀又一再被提及。然而他在批評某些原子論者時又極力為亞裡士多德辯護,這些原子論者認為通過水與火的偶然相互作用可以產生獅子和橡樹。在這個方面,蓋倫同意他的意見。
伊壁鸠魯學派的論點主要是針對斯多噶學派的,後者支持泛神論(多神論)並深信世界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被設計創造出來的。按照他們的意見,哲學的目的是認識和了解世界的秩序,後來自然神學就導源於斯多噶學派。斯多噶學派不承認機遇是世界的因素之一;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決定論的。他們是嚴格的人類中心論者,十分強調有智慧的人類和由本能驅使的動物之間的區別(pohlenz,1948)。
lucretius和蓋倫以後一直到文藝復興,生物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態。就我所知阿拉伯人對生物學沒有作出重要貢獻,即使有兩位著名的,對生物學極感興趣的阿拉伯學者avicenna(980—1037)和aberrhos(ibnrosh,1120-1198)也是如此。不過,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使得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亞裡士多德,這可能是阿拉伯人對生物學史所作出的最偉大貢獻,其它的貢獻則是更間接的。希臘人是偉大的思想家,但並不重視實驗。(regenbogen,1931)。與之相反,阿拉伯人是偉大的實驗家,甚至可以說他們奠定了以後興起的實驗科學的基礎。然而通向這最後目標的路程極為曲折,冶金術就是最重要的中間站。
[編輯本段](五)邏輯學及數學方面
亞裡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系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范疇。亞裡士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嘗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家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裡士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絕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編輯本段](六)教育方面
亞裡士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亞裡士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台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系上,亞裡士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著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裡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靈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覺和思考。靈魂借助於感覺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覺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而承認感覺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認為感覺在這裡只起到一種誘發的作用,真理和知識只有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獲得。因此,亞裡士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裡士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別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蕩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只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著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編輯本段](七)政治方面
《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成書於公元前326年。中譯本由吳頌皋、吳旭初據英國b.喬維特英譯本(1921年修訂版)譯出,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出版。1965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吳壽彭譯本。全書在對100多個城邦政制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人是天然的政治動物這一前提出發,系統論述了什麼是對公民最好的國家。全書共8卷103章,按內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討城邦、政體等基本理論。認為城邦是至高而廣涵的一種社會團體,追求最高最廣的善業。人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經家庭、村坊而組成城邦。政體按其宗旨及最高統治權執行者的人數,分為正宗與變態兩大類。前者為君主、貴族、共和3種,後者為僭主、寡頭、平民3種。②第2卷,批駁取消私有財產和家庭的主張,評析當時的各種政制。③第4、5、6卷,論述現實中的平民、寡頭、共和等政體的具體形態、變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是最穩定的政體。④第7、8卷,論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問題。《政治學》被公認為西方傳統政治學的開創之作。它所建立的體系和一系列政治觀點,對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編輯本段]重要著述
亞裡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之大,令人震驚。他至少撰寫了170種著作,其中流傳下來的有47種。當然,僅以數字衡量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他淵博的學識令人折服。他的科學著作,在那個年代簡直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內容涉及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的不斷被發現,中世紀出現了一個研究亞裡士多德主義的新時代,學者們以此作為求得各方面真知識的基礎。亞裡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習慣於對過去和同時代的理論持批判態度,提出並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
 

上一页  [1] [2] [3] [4] 

牆面油漆的問題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