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
影響制裘原料皮質量的因素很多,但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種類、性別、獸齡、健康狀況、生活地區、生產季節等。
2.1種類:由於制裘原料皮的原產動物種類對原料皮的使用價值影響較大,所以在毛皮收購中規定"種類比差"或"品種比差"。以毛皮業系列商品豹皮為例,金錢豹皮為100%。艾葉豹皮為65%,龜紋豹皮為50%,紅春豹皮、芝麻豹皮、狸豹皮、墨豹皮均為20%。
2.2性別:公、母皮之間皮張大小和質量上也有較大差異。所以,產品收購中規定有"公母比差"。如水貂皮公皮為100%,母皮為80%。
2.3獸齡:壯齡獸毛皮質量較好,老齡獸毛絨粗長,光澤差,皮板較厚硬、粗糙。
2.4生活地區:寒冷地區、熱帶地區產的毛皮質量不同,一般寒冷地區毛皮質量好,但帶花紋或斑點的原料皮則以氣候較溫暖的地區產的毛皮花紋斑點清晰,質量較好。毛皮都有地區特點,質量不同,所以,規定不同的"地區比差"。
2.5取皮季節:不同季節的毛皮有明顯的質量差異。因此,適時掌握取皮時間,取皮前應進行毛皮成熟的鑒定。
人為因素包括飼養管理、取皮方法和初加工技術、毛皮貯存保管,包裝運輸等。
3.毛皮的質量鑒定:毛的長度、細度、清晰度、密度、皮板厚度、伸長率、崩裂強度、撕裂強度等可通過儀器進行測定。但目前普遍用感官鑒定法,通過看、摸、吹、聞等方法,憑實踐經驗,按加工要求和等級規格標准進行質量鑒定。鑒定毛絨質量時,要一抖、二看、三摸、四吹。
抖皮:先將毛皮放在檢驗台上,先用左手握住皮的後臀部,再用右手握住皮的吻鼻部,上下輕輕抖動,同時觀察毛絨品質。
看:毛絨的豐厚、靈活程度及其顏色和光澤,毛峰是否平齊,背、腹毛色是否一致,有無傷殘或缺損及尾巴的形狀和大小等。
摸:用手觸摸,了解皮板瘦弱程度和毛絨的疏密柔軟程度。
吹:檢查毛絨的分散或復原程度和絨毛生長情況及其色澤(白底絨或灰白底絨)。
聞:毛皮貯存不當,出現腐爛變質時,有一種腐爛的臭味。
毛絨品質的優劣,通常有如下三種表現:
毛足絨厚(毛絨豐足):毛絨長密,蓬松靈活,輕抖即晃,口吹即散,並能迅速復原。毛峰平齊無塌陷,色澤光潤,尾粗大,底絨足。
毛絨略空疏或略短薄:毛絨略短,輕抖時顯平狀,欠靈活,光澤較弱。中背線或頸部的毛絨略顯塌陷。針毛長而手感略空疏,絨毛發黏。
毛絨空疏或短薄:針毛粗短或長而枯澀,顏深暗,光澤差,絨毛短稀或長而稀少,手感空疏,尾巴較細。
毛皮鑒定時,以毛絨和板質質量為主,結合傷殘(或缺損)程度、尺碼大小,全面衡量,綜合定級。定皮價時應考慮4個比差:等級比差、尺碼比差、公母比差、顏色比差,野生皮比差視地區而定。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ef.com/job/shownews.asp?borderid=123& ;newsid=7559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