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滲透清油是什麼 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分子式k2co3。分子量是138。 蓬灰是用蓬柴草燒制而成的草灰,經過上百年的使用。另外,蓬灰只在牛肉面中使用,沒有國家標准可執行。在拉面裡加了後,可以增加拉面的口感,會比較“勁”一些。現在市面上使用的蓬灰一種是蓬草燒成的,一種是企業根據蓬灰成分配制的,蓬灰裡面含有鉛、砷成分,但含量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標准。衛生監督所一直定期不定期對牛肉面館使用的蓬灰進行抽檢,發現配制蓬灰的鉛、砷含量還低於燒制蓬灰。 蓬灰的原料是生長在干山旱嶺上的一種野生植物——蓬蓬草,深秋枯黃後燒成的灰就叫蓬灰。過去,人們用它代食用鹼擀面蒸饅頭,現在就只有拉面館用得著它了。正宗牛肉面非用蓬灰水和面不可,否則,既抻不出細如棉線的“一窩絲”,也不會有筋道柔韌的口感。 所以,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肩周炎是個自限性疾病,當然可以根治,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組織炎,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症,50歲左右的人比較常見,又被稱為漏肩風,凍結肩,以肩痛、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和肩部肌肉萎縮等症狀 臨床分期大致可分為疼痛期,凍結期和恢復期,其症狀總的持續時間可達12-42個月,還是通過中醫效果比較好,預後不錯 下面介紹肩周炎的八種自我防治動作供患者參考: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牆站立,或仰臥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2)手指爬牆患者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3)體後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後停10分鐘,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5)後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後呆住不動,2分鐘後再緩緩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6)梳頭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患側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並旋前(掌心向上),盡量用肘部擦額部,即擦汗動作。 (7)頭枕雙手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後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請患者注意,以上八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恆,對肩周炎的防治會大有益處。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囊粘連性炎症,導致關節僵硬,活動受限,一般,若保持原來姿勢,不會有劇烈的疼痛。 肩周炎通常是在無意之中形成的,有時您可能感覺肩部不適,所以就很少活動,希望讓肩部好好的休息一下,比如周末進行了一場羽毛球比賽,感覺肩部十分勞累。這樣做並沒有錯,但若是肩部受傷了或是出現某種慢性的疼痛,您仍然不進行活動,那您的肩關節就會變的僵硬,活動就會變的困難、疼痛,產生惡性循環,肩部活動越來越少,肩關節變的越來越僵硬,最後,關節變得徹底僵硬。一旦到這種程度,即使您想活動也難以作到,稍稍移動都會很疼痛。 通常,肩周炎常常起因於創傷或是腱鞘炎、滑囊炎,也可能由中風引起。經常,較難確定起因,不過,任何可以引起胳膊或肩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都可能發展成為肩周炎。 糖尿病也可引起肩周炎,雖然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行研究,多傾向於膠原蛋白理論,膠原蛋白是組成韌帶和腱鞘的主要成分,而韌帶則在關節腔內把不同的骨骼相連接,當膠原蛋白出現問題時則會影響關節功能,其中,葡萄糖分子會與膠原蛋白結合,使膠原蛋白功能變性。對於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導致葡萄糖與膠原蛋白的結合物在肩部軟骨和腱鞘的不正常沉積,引起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治療方法 一)、功能鍛煉;針炙、理療、推拿、按摩等 二)、采取穴貼小號《消腫止痛膏》,主貼唐關節前後側各一張.一療程二十張。 三)、內服《頸肩活血丸》,每天三次,每次30粒,三十天為一療程。 如伴有手指麻木、抖動必須配合頸部x光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有頸椎骨質增生應按頸肩綜合症治療,臨床療效喜人。 人們對頸椎病的認識,是由淺人深,由表人裡不斷深化的過程。對該病的病理、發病機制,與其有密切關系的疾病已作了大量研究,使人們在認識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土單驗方 (1)川羌活湯 組成:羌活、秦艽、海風籐、木瓜、五加皮、川斷、防風、細辛、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劑。 (2)加味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3)化痰行氣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術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濕,補腎通絡。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者,不論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四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痺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藥:蠲痺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籐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籐、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征。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藥:烏頭湯加減。 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藥、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藥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 主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征。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並加減。 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10g,雞血籐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用桂枝、桑枝、雞血籐祛風通絡。諸藥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 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於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征。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藥: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籐、忍冬籐;痛甚加全蟲。 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藥? (1)昆明山海棠片 藥物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痺,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風濕寒痛片 藥物組成: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章。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風痛安膠囊 藥物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黃、海桐皮、忍冬籐、連翹、通草、黃柏。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痺苦乃停片 藥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5)痺隆清安片 藥物組成:萆、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藥、薏苡仁等。 功效:除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土單驗方? (1)川羌活湯 組成:羌活、秦艽、海風籐、木瓜、五加皮、川斷、防風、細辛、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劑。 (2)加味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3)化痰行氣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術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濕,補腎通絡。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者,不論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藥? (1)肩貼靈 藥物組成及制法:雄黃、[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