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黑格爾式的愛情正文

什麼是黑格爾式的愛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只知道有個柏拉圖式的,那什麼又是黑格爾式呢?謝謝
 
黑格爾心中有一個“世界之神”,它創造了這世界上一切東西。物質的、精神的東西都從它那裡產生,最後又都返回到它那裡去。但是黑格爾所說的這個“世界之神”,並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樣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為一種“精神”。在黑格爾看來,精神具有一種神性,它是神在世間最高貴的體現。當神在人類精神中完全展現自己的時候,必定是以一種精神的形式出現。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產物,那麼很顯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產物。但是這個“精神”,又不能等同於哪一個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獨立於我們所有人的,甚至獨立於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就存在著的一種精神性的本原。這就是“絕對精神”。所有在我們面前展現的事物,不僅包括人的精神意識活動,也包括山川河流、動物植物,人類社會……都是“絕對精神”自己展開、自己實現的結果。也許有人說,這些東西明明是物質的嘛!但黑格爾就說了,你看到的只是“現象”,你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們本質上都是精神的,這些現象都是“精神的現象”。那麼,絕對精神是怎樣把世界萬物都實現出來的呢?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一開始,絕對精神是在純粹的“概念”世界裡面運動(正);然後從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來,形成了有具體物質內容的自然界(反);經過了一番折騰後,精神揚棄了自然界,結合了前兩個階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現形式中(合)。在這個精神的階段中,精神首先表現為“主觀精神”(也就是個人意識的形成和發展),然後外化為“客觀精神”(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到最後,“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走向結合,達到“絕對精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絕對精神在經歷一長串的變化後,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來面貌來展現自己了———它的具體形態就是藝術、宗教和哲學。我們在藝術中通過直觀來把握絕對精神,在宗教中通過表象或想像(一個最高神)來把握絕對精神,而在哲學中,則通過邏輯的思考來完成對絕對精神的理解。也許我們不妨這樣理解,絕對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規律不斷地變遷,不斷地生長,不斷地演繹出萬事萬物。所以,從世界觀上來看,它是一種典型客觀的唯心主義立場。但是絕對精神的運動形式———辯證法,卻在一定意義上揭示出了世界上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和矛盾本質。而這一點,深深影響了馬克思
 

 
呵呵..跟你推薦幾個網站吧..這裡面都有..


http://www.changjin.org


http://www.gglmwz.com.cn

 
一、生平
  黑格爾(1770--1831)出生在一個政府公務員家庭。
  1788年10月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1793年畢業後,先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克福當了七年家庭教師。1801年來到了當時德國哲學和文學的中心耶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1805年獲得副教授職。1816年黑格爾到海德堡任哲學教授,開始享有盛譽。1818年普魯士國王任命黑格爾為柏林大學教授。1822年,黑格爾被任命為大學評議會委員。1829年10月黑格爾被選為柏林大學校長並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爾被授予三級紅鷹勳章,在這一年死與霍亂。

二、所屬流派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和黑格爾學派的創始人。
  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主義以康德、黑格爾等為代表,在自然科學發展和社會革命興起所顯露的辯證性質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以唯心主義形式將辯證法的研究推向“自覺”的新階段。
  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者。他第一次指出人的理性思維發生矛盾的必然性,提出關於理性思維的“二律背反”,探討和揭示了思維的辯證結構及其矛盾運動。費希特進一步制定他的哲學的基本公式:“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自我”,最後達到“自我”和“非我”的統一;認為“自我”和“非我”互相排斥,又“彼此互相限制”而得到統一。這對矛盾是“自我”本身和整個世界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實際上揭示了矛盾是事物發展源泉的辯證法思想。謝林認為最高本原是主體和客體的“絕對同一”,即“絕對”,“絕對”中沒有矛盾,但有欲望和行動的無意識活動,產生了精神和自然界、思維和存在、主體和客體的差別和矛盾,由此引起發展;自然界是“絕對”即宇宙精神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一切事物都處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謝林的哲學思想包含有辯證法的合理因素。
  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第一個全面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闡述了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同一與差別、可能與現實、必然與偶然、必然與自由等辯證法范疇,建立了龐大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體系。他第一次把世界描寫為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自然、歷史和精神的世界都因矛盾引起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是一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黑格爾認為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物的統一,“兩上對立面每一個都在自身那裡包含著另一個,沒有這一方也就不可能設想另一方”,且對立面因其內部矛盾運動而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標志著漸進過程的中斷和新的質態的產生。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絕對觀念”不斷轉化的進程,他所說的自然界或歷史都是“絕對觀念”的外化或異在。
  黑格爾學派
  黑格爾晚年的講課,吸引了許多學生,逐漸形成黑格爾學派。
  從19世紀30年代末開始,黑格爾學派產生嚴重分裂,青年黑格爾派即黑格爾左派緊緊抓住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實質,用黑格爾否定的辯證法作為武器反對和批判現實世界,不再停留於抽象的思辨,或僅在精神的領域兜圈子,而把哲學斗爭的矛頭直指傳統的宗教和現存的國家,他們已經直接作為努力向上的激進資產階級的哲學出現,黑格爾哲學中變化發展的思想、黑格爾哲學的巨大的歷史感,以及其中的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等等一切積極的合理的革命的因素成為新黑格爾主義的旗幟和標志。老年黑格爾派或右翼黑格爾派則是從相反的方向,以相反的態度來對待黑格爾哲學的,他們死死抓住黑格爾保守的唯心主義體系不放,把黑格爾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加以放大,公開地為現存社會、現存制度,為普魯士專制政府作辯護,論證現存社會的永恆性、不變性,他們繼承了黑格爾歷史哲學,特別是政治哲學的保守的甚至反動的東西,捍衛封建等級制度,捍衛普魯士王國和國王,捍衛舊的宗教神學與教會,代表了與封建勢力相妥協的資產階級右翼勢力。可以說,青年黑格爾派和老年黑格爾派的對立和斗爭正是黑格爾哲學本身所固有的復雜的內在矛盾的反映和進一步的發展、展開。
  老年黑格爾學派是對黑格爾哲學的繼承與維護;青年黑格爾學派包括費爾巴哈、盧格、馬克思、施蒂納、鮑威爾、基爾克果等人,他們傾覆了黑格爾哲學;新黑格爾學派是向黑格爾哲學的公開的明確的回復。
  新黑格爾學派公開打出“復興黑格爾”的旗號。新黑格爾學派更多的是右的方面來復興黑格爾、繼承和改造黑格爾哲學的,它繼承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對世界的本原和本質問題作了間接的唯心主義的解釋,只不過給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塗上了一層主觀唯心主義的色彩;它歪曲了黑格爾的積極辯證法,但又不同於傳統的否認聯系和發展的形而上學的,使辯證法變成了形而上學的特殊變種--相對主義和詭辯論;它繼承和發揮了黑格爾哲學中保守的乃至反動的東西,使之適應現代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丟掉了黑格爾哲學中真實的具有革命批判意義的因素。

三、思想簡介
  哲學思想
  黑格爾,這位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被譽為是最具玄奧靈動的思考力的哲學家。他建立了歷史上最龐大、最全面的哲學體系。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之一,哲學發展史上第一個系統地闡述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哲學家。恩格斯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黑格爾:“和十八世紀的法國哲學一起並繼它之後,近代德國哲學產生了,而且在黑格爾身上達到了頂峰。它的最大的功績,就是恢復了辯證法這一最高的思維形式。”
  在哲學史上,他創造了正反合辯邏輯定律,在西方哲學界享有較高的聲望。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他認為,“物自體”不可知,但他同時又指出“物自體”也是思維,是可知的。因為這種思維不是人的主觀思維概念,而是人類社會以前已存在的純粹精神性的“絕對理論”。“絕對理念”先在純思維的抽象狀態中,按照辯證法的邏輯,自己發展自己,這是邏輯階段。等到發展完畢後,再把自己"異化"為自然界,進入自然階段;到了人類社會,“絕對理念”擺脫自然物質的束縛,得重新回到與自身相適應的精神階段。《易經》的變化原理與黑格爾的哲學觀點完全相通。而黑格爾的哲學一直影響很大,成就很高。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3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美學思想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征,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系,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分析。邏輯方面,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歷史方面,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歷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四、著作簡介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其中包括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3部分)、《法哲學原理》、《美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等等。
  《小邏輯》
  黑格爾的《小邏輯》是構成他的《哲學全書》的一個主要環節,本來是印發給學生的講義性質。是黑格爾於最後十余年內的心血。它的好處在於把握住全系統的輪廓和重點,材料分配均勻,文字簡明緊湊,而意蘊深厚。初看似頗難解,及細加咀嚼,愈覺意味無窮,啟發人深思。他的學生在他逝世後編訂全集時,再附加以學生筆記作為附釋,於是使得這書又有了明白曉暢、親切感人的特點。尤其是關於思想對客觀性的三種態度及概念的推論等,都是《大邏輯》所沒有或極少見的。
  《歷史哲學》
  《歷史哲學》也許是黑格爾著作中被人讀得最多的一部,《歷史哲學》之所以被廣泛閱讀,是因為它相對容易讀,而“理性的狡狯”、“世界歷史人物”、“理性的歷史歷程”之類的思想也早已在人們中耳熟能詳,為不同的人所引用。盡管如此,在今天,即使這些思想也往往成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毫無價值的證據。經過近代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徹底洗禮的人,覺得對待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根本就無須思考,只要“事實”就夠了。人們覺得,在“事實”面前,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荒誕不經不證自明。
  在黑格爾看來,世界歷史是精神在時間

[1] [2] [3] 下一页

誰有學校演播廳的建設方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