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巴門尼德正文

巴門尼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在他看來,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既然如此,我們如何能夠認識理念呢?
三、回憶說和靈魂轉向說
在知識問題上,早期自然哲學家大多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感性經驗為認識的依據,巴門尼德揭露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局限性,主張唯有對存在的思想才是真理之路。柏拉圖象巴門尼德一樣否定了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因為不可感知的、普遍的、絕對的理念不可能來源於我們對事物的感覺經驗,這就徹底斷絕了通過感覺經驗認識理念的可能性。既然我們不是通過感覺經驗,那是通過什麼方式認識理念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柏拉圖提出了“回憶說”。
(一)回憶說
柏拉圖認為,我們的靈魂原本高居於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時它追隨神,無視我們現在稱做存在的東西,只昂首於真正的存在”,[10]所以它對理念領域有所觀照,具備一切知識。但是後來靈魂附著於軀體之後,由於受到軀體的干擾和污染,因此而遺忘了一切。只有經過合適的訓練,靈魂才能回憶起曾經見過的東西。因此,回憶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學習不過是回憶而已”。[11]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靈魂都能輕易地回憶起它們,凡在投生前只約略窺見,或在投生後受邪惡熏陶而墮落的,都不易做到這一點,只有少數人保持著回憶的能力。
回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覺來引起,尤其是看。因此,雖然我們不可能通過感覺經驗來認識理念,但是認識理念卻又必須依靠感覺經驗。換言之,感覺在對理念的回憶中具有某種誘導的作用。靈魂對理念的回憶,分為突發與漸進兩種形式。突發形式表現為瘋狂,那是一種忘我的直觀狀態。當靈魂看到塵世的美,便回憶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長並且急欲展翅高飛,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顧,於是被世人認作瘋狂。其實這是最高級的最佳狀態,愛美的人分有這種瘋狂,便被叫作鐘愛者。漸進形式表現為理性的進展。它的步驟是這樣的:“從顯而易見的美開始,繼而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階上一樣,從一進到二,從二進到所有美的形體,從美的身體到美的制度,從美的制度到美的學問,最後從學問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學,最終知道美的本質”。[12]
在西方哲學史上,柏拉圖的回憶說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驗論的問題。如果理念與事物判然有別,關於理念的知識就不可能從感覺經驗中獲得,它只能是先天的。換句話說,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來源於個別偶然的感覺經驗,我們只能說在感覺之先,它就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了。後來近代哲學中唯理論的天賦觀念論與康德的批判哲學,都與此密切相關。
為了解決知識的問題,柏拉圖還提出了比回憶說更精致的靈魂轉向說。實際上,前述之“線喻”和“洞喻”就是關於靈魂轉向說的。
(二)靈魂轉向說
如前所述,與“線喻”之兩大世界四個層次相適應,人的靈魂也有四種不同的功能,從低到高依次為猜想、相信、推論和理智。猜想(eikasia)的對象是影像,由此產生的是人們的偏見和成見。相信(pistis)的對象是具體事物,由此產生的是感性認識,因其對象的變動不居,所以感性認識也不具有可靠性和確實性。推論(dianoia)的對象是數理理念,它的活動特點是不得不先設定一些假設,並且視之為不證自明,然後由假設開始,通過邏輯推理繼而達到答案。推論活動的成果是正確的,不過由於它依賴假設,因而前提的真假難以確定,故上升不到第一原則即善的理念。理智(noesis)的對象是倫理方面的理念,它的特點是“不是將假設作為開端,而是直截了當地作為假設,作為階梯和跳板,旨在超越它們,達到不要假設的領域,達到全體的第一原則。並且在達到這種第一原則以後,又回過頭來把握以這個原理為根據的、從這個原理引申出來的東西,從而達到終點。它不用借助任何可感事物的幫助,通過一系列的步驟,從理念開始,再從理念到理念,最後下降到理念而終止”。[13]它比推論更精確、更真實,獲得的是真理性的一般認識,最終把握到善的理念。
我們不要以為柏拉圖在此所說的是認識發展過程的四個階段,那將違背其區分理念與事物的基本原則。實際上這個過程不是從低到高的發展,而是靈魂的轉向。正如“洞喻”所示,我們不可能通過洞壁上的影像認識身後的事物,除非轉過身來;我們不可能知道太陽是萬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們對理念的認識也是如此,它是靈魂的四種功能依次轉向的結果。於是,先天性在此不再象回憶說那樣表現為具體的知識,而是表現為認識的功能。
(三)靈魂學說
顯然,回憶說和靈魂轉向說都與“靈魂”有關。概括而言,柏拉圖的靈魂學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靈魂的本性及其與物體的關系;靈魂的構成和等級;靈魂的回憶和靈魂不朽。
柏拉圖主要從靈魂與運動的關系來規定靈魂的本性,他認為“從外面獲得運動的事物無靈魂,自身內即有運動的事物有靈魂”,因此,“自我運動即是靈魂”,[14]所以,“靈魂是所有已經存在、現在存在、將要存在的事物以及與它們相反的事物的第一源泉和運動因”。[15]
關於靈魂與物體的關系,柏拉圖明確指出:“按照自然的規定,靈魂先於物體。物體是第二位的、後生的;靈魂是統治者,物體是被統治者,這千真萬確是最真實最完善的真理”。[16]二者的這種關系,決定了它們不是二元並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靈魂運動、統治、支配物體,另一方面,物體在有益和有害的雙重意義上反作用於靈魂。譬如恰當的身體鍛煉可以淨化靈魂,不良的習慣會造成奴役靈魂的身體狀態,雙親的生理缺陷和不良環境的熏陶是造成靈魂缺陷的主要原因。
在柏拉圖看來,靈魂是由不同的部分或要素構成的。他把人的靈魂區分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認為圓形的頭腦是理性靈魂的居處,它位居全身頂端,以便高瞻遠矚,指揮全身;胸部是激情靈魂所在地,置於理性之下並受其指揮;腹部則是欲望靈魂的居所,受理性和激情制約。當理性支配靈魂時,靈魂正當地統治著肉體,反之,當欲望支配靈魂時,肉體反常地毀滅著靈魂。靈魂不僅有構成部分,還有高低不同的等級。從廣義講,世界靈魂最高,是神的影像和第一個創造物;其次是人的靈魂,獨具理性;再次是動物靈魂,雖無理性,卻有欲望和激情;最低是植物靈魂,只有欲望。人的靈魂也有等級。在《斐多羅》篇中,當他以神話方式說明靈魂因失去翅膀不能上升到天上的理念領域而跌落地上,附於肉體作為暫居之地時,曾經列舉了九流靈魂的投生等級,認為這些等級可以轉化,公正生活的可以升到較好的一級,反之則要降到較壞的一級。[17]
柏拉圖的靈魂回憶說一如前述。他堅信靈魂不朽,並且為此進行了理論上的論證。首先是回憶說論證。既然學習就是回憶,“我們必定是從某個先前狀態獲得我們現在回憶起的東西。但是如果靈魂在進入人體之前不存在,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命題也證明了靈魂是不朽的”。[18]其次是運動說論證。凡是具有永恆運動的事物都是不朽的,只有自我運動才能永不停止運動。靠它物的運動不可能永恆,而靈魂就是自我運動,因此,靈魂必然是沒有生成的、永恆不朽的。最後是神聖性論證。按希臘人的流行觀念,靈魂具有認識神聖事物的能力。任何神聖的事物都是不朽的,所以,靈魂本身也應當是不朽的,否則就無法認識。
柏拉圖的靈魂學說實質上是關於人性即人的本性的理論,對後來的西方思想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其中的靈魂能動說、等級說直接影響了亞裡士多德的靈魂理論;理性、激情、欲望三要素及其關系的觀點成為後來很多人討論靈魂、德性或人性問題時的標准性說法;靈魂回憶說是先驗論哲學的最早表述;靈魂不朽說不僅是宗教神學的支柱性理論,也是倫理學倡導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
顯然,由於柏拉圖將可知世界與可感世界截然對立起來,無論回憶說還是靈魂轉向說都不可能解決知識的問題。盡管他試圖通過分有說和摹仿說將兩個世界聯系在一起,從而既保證知識的獲得又說明現象存在的依據,但是隨著思考的深入和問題的發展,他發現這兩個世界的劃分遇到了不少困難,自己苦心建立的理念論存在著許多矛盾。以追求真理、熱愛智慧為己任的柏拉圖沒有回避矛盾,而是以雖然痛苦但卻坦誠的態度對自己前期的思想進行系統的反思省察,並在反思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修正。
拜讀樓上的大作!僅此為記!個人認為,它的回答,可以是標准的答案!
 

上一页  [1] [2] [3] 

陽光板用卡特尤好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