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悲壯是屬於天才的,含有戲劇性的英雄式悲壯。構成米開朗基羅的悲壯生涯,雖有其時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因天才而產生的自負。米氏個性高傲倔強,不阿谀奉承,深具藝術家氣質。
文藝復興“三傑”(之三——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拉斐爾父親是宮廷的二級畫師.他從小隨父學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進畫家畫室當助手.學習了十五世紀佛羅倫薩藝術家的作品,走上了獨創的道路.從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創作了大量聖母像,從此聲名大揚.他沒有達.芬奇那樣經驗豐富博學深思,也沒有米開朗基羅的雄強偉健的英雄氣概.可是他雖然只活了三十七歲,卻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畫家.他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聰明特別表現在善於汲取他人之長,而後加以綜合的創造.他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大公的聖母>>和<<教皇利奧十世>>等,還作了一些建築設計,並為西斯廷小教堂設計畫稿.他的才能又表現在他創造出最合乎當時人們的口味的形象.風格被特稱為一種"秀美"的風格,不僅使當時人傾倒,並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爾的一生雖然像莫扎特那樣短促(兩人的生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可是有關他的傳說及提供的范例卻是非常之多。這些傳說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這位畫家無可爭辨的才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阻礙了對這位畫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爾其人,提起拉斐爾的藝術風格,總離不開“超凡入聖”、“盡善盡美”這些始於瓦薩裡的形容詞,這使廣大公眾對拉斐爾(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作品無法深刻領會並與之溝通,無法立即把拉斐爾的作品與那些總想用“天才”、“天才表現”等詞句來標榜的蹩腳作品分開,從而在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苦悶、浪漫的熱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爾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確實可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人們往往忘記或忽略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拉斐爾是在歷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種只持續了很短時間的思想風潮上攀登了頂峰,這個奇跡的創造者是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以偏巧不得於兩位最偉大的巨匠——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相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後差不了多少年。拉斐爾找到了“第三條路”,就是對他那個年代所有藝術成就的綜合與超越。這正是拉斐爾的光榮及歷史作用,那是他憑借藝術與思想、努力與理性,通過堅持不懈的檢試、體驗與思考而獲得的。他的成功歸因於他那非凡的才能:把來自藝術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時代(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任何一種激勵和啟示加以提煉和消化。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諧。這種能力確實異乎尋常。
十五至十六世紀,著名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繪畫及雕塑藝術,被後世譽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他們的輝煌成就,對全世界後來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畫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工程師。他把數學、解剖、透視、明暗和造型的各種實驗和研究成果應用於繪畫,並努力探索藝術的概括形式。一生創作了七千多頁手稿和大量繪畫作品。其代表作品以《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最為著名。
米開朗琪羅(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繪畫以梵帝岡西斯庭教堂800平方米天頂上的《創世紀》等創作為代表,在藝術史上被稱為人體藝術的百科全書;在建築設計雕塑上,以羅馬彼得教堂等建築群聞名於世。其代表作有《大衛》《摩西》等。
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傑出畫家、建築師。從小習畫,在吸收各家之長的基礎上,形成了構圖和諧、人物形象溫順柔情的藝術特色。曾擔任羅馬梵帝岡大教堂的裝飾建築師。三十七歲英年早逝。其代表作有《西斯庭的聖母》、《花園中的聖母》、《聖母升天》等作品。 fontsize="4"strong《fontcolor="#c60a00"大衛》,/strong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strong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stron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