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客現上分析,主要由於太平天國發生在中國已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時代,它所要對付的敵人,不但有掌握全國政權、作為封建勢力中心的清朝統治者,而且還有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敵人相對來說汐比較強大。
(2)從主觀上分析,由於太平天國還只是一次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在封建社會中,在民階級受著嚴重的剝削,要求解放,而且敢於用武裝斗爭來爭取解放。但是農民畢竟是分散的小生產者,他們不可能制定明確的革命綱領並用這個綱領來團結所有的革命群眾;他們不可能長期地維持革命紀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戰勝強大的敵人;他們缺乏用科學的方法總結革命經驗並用這些經驗來指導革命實踐的能力。太平天國頒布過《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但或者由於其絕對平均主義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實現,或者由於其他主客現條件決定了無法實行,太平天國提不出一個切實可行而又能動員廣大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綱領,這就不能長期保持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戰爭引向勝利。太平天國在初期從上到下都保持嚴格的紀律和艱苦樸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後,卻首先從領導人開始,滋生享樂、保守思想,逐漸破壞了團結統一的局面,導致發生內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後來,朝綱敗壞,許多將領擁兵自重,斂財自肥,腐化墮落,甚至發生一連串叛變投敵的行為,從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敗。太平夭國用以指導革命的理論是拜上帝教,它在開始時起過動員和組織群眾的重大作用,但它終究不可能解決在革命發展中不斷出現的大量新問題、新矛盾,不能及時地、適當地總結經驗,避免重犯錯誤,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國史上同樣性質的錯誤往往一再重復,得不到及時糾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網裡,失去了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以至使這個理論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國前進的障礙。可以這麼說,在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是大年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正如毛****指出的那樣,“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確是太平天國失敗的首要原因。1851年初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規定了嚴格的五條紀律“一遵條命;二別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頭目約束;五同心合力,不得臨陣退縮。”(《太平天國》第一冊,第63頁)在起義軍內部,還實行“人無私財”、“有飯同吃”的聖庫制度。首義諸王也“敝衣草履,徒步相從”,與廣大將士過著大體平等的艱苦生活,而且上下團結,“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於一室,得計便行,機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勢”(《太平天國》第三冊,第172頁),取得了圍桂林、攻長沙、破武昌、克南京、轉戰六省的重大勝利。但就在定都天京後,太平軍領導人沒能吸取李自成農民軍失敗的教訓,重犯了“小勝即驕傲”的錯誤。
攻占南京不久,和春的江南大營、琦善的江北大營即從南北兩面圍困天京,太平天國的局面嚴峻得很,離推翻清王朝也還遠得很。但****等人無視這一切,錯誤地認為已經到“萬國來朝之候,殘妖絕滅之時”(《太平天國文書匯編》,第177頁),還說什麼“一統江山圖已到,胞們寬心任逍遙”(《太平天國文書匯編》,第39頁)。於是乎,昏昏然,紛紛然,封王晉爵,營造宮殿,過著奢侈的小天堂生活,開始背離起義之初與將士共患難的諾言。而在1856年取得一破江南、江北大營勝利後,****等首義諸王們認為天國已臻全盛,“大勝更驕傲”。相互之間勾心斗角,權力傾軋愈益厲害。東王楊秀清更為勝利沖昏頭腦,不滿足九千歲地位,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為萬歲”,導致了“天京王殺王”的大悲劇。韋昌輝借清君側之名殺了楊秀清及其部屬老兄弟2萬余人,****反過來又殺了韋昌輝,還要殺石達開。石達開只得帶領精銳數萬人離城出走,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當時著名文人汪士铎說,這是太平軍“自壞長城”,說得一點都沒錯。那時有一首民謠雲:“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主,依舊讓鹹豐。”
首義諸王迅速腐敗
太平天國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首義諸王到天京後迅速腐敗。1852年,太平天國發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谕》,斥責清政府的黑暗統治說:“凡有水旱,略不憐恤,坐視其餓莩流離,暴露如莽……又縱****污吏,布滿天下,使剝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賄得,刑以錢免,富兒當權,豪傑絕望”(《太平天國文書匯編》,第105頁),將清王朝的腐敗黑暗統治揭露得淋漓盡致。他們提出要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並實行全體衣食皆由聖庫開支、一律平均分配的政策。這些措施在太平天國起義初期,保障軍隊供給、吸引貧苦百姓參加太平軍,保證義軍純潔性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太平天國正是在反對清朝腐朽統治的斗爭中興起和發展壯大起來並取得節節勝利的。但定都天京後,****等天國領導人也像360年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一樣,在犯驕傲錯誤的同時,也迅速地腐敗了。他們拋棄與廣大將士共艱苦的好傳統,大搞封建等級制,即“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享樂腐化,追求奢侈的生活,認為天下是我打出來的,享受是理所當然的。“情同骨肉”的兄弟手足之情逐漸淡化,“彼此暌隔,猜忌日生”……進南京後,洪、楊等諸王大興土木,建造天王府、東王府,勞民傷財。據記載,天朝宮殿“城周圍十余裡,雕琢精巧,金碧輝煌。五色缤紛,侈麗無匹”。東王府也是建築宏偉,“窮極工巧,以耀同俦”。在洪、楊影響下,諸王及將領都大興土木,此風一直伴隨到太平天國的滅亡。忠王李秀成在蘇州的王府,連李鴻章也為之驚歎:“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前方將士在浴血奮戰,諸王卻過著揮金如土、奢侈豪華的生活。而與諸王的豪華天堂生活相反,廣大士兵則過著家庭離散,不許夫妻團聚,吃不飽,穿不暖的貧窮生活,仍然處於被壓迫奴役的地位。這一點連東王也不否認,他說太平軍士兵認為是“蕩我家資,離我骨肉,財物為之一空,妻孥忽然盡散,嗟怨之聲,至今未息”(《太平天國文書匯編》,第114頁)。1861年曾經訪問過天京的中國第一個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闳說:“太平軍占據揚州、蘇州等城,財產多而富美色,太平軍之道德乃每況而愈下。蓋繁華富麗,固足以消磨其壯志,而促其滅亡也。”(《西學東漸記》,第98、99頁)
“歷覽前賢國與家,盛由勤儉敗由奢”。太平天國以反對清朝腐敗統治而興起發展,再到自己因迅速腐敗而滅亡,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又一條重要歷史教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