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北方的寒帶氣候,也有南方的亞熱帶氣候,這也是少有的。
相比之下,從中國大陸的東北部自北向南伸展的韓國,是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50的半島國,這個半島叫韓半島,韓半島的西北部與中國的東北部接壤,東南方向與日本隔海相望。韓國四季分明,基本屬於溫帶氣候類型。北方地區的氣候屬於大陸季風氣候,冬季和夏季的溫差相當大,越向南走,氣候越呈暖和舒適的海洋性氣候的特征。
2.歷史
韓國是單一的韓民族的國家,韓民族在韓半島建立家園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1910年一度淪為被殖民統治的國家。1945年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解放而恢復了主權,之後,韓國積極開發資源,致力於經濟發展,成為環太平洋時代占有重要地位的國家,1991年韓國與朝鮮加入聯合國。雖然韓民族還未完成國家的統一,但雙方正積極開展對話與交流。特別是在今年9月29日開始舉行的釜山亞運會期間,有許多朝鮮的拉拉隊來釜山訪問,為兩國隊員助威。
3.語言與文字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目前有許多外國人學習外語時選擇學習漢語。學習韓國語的人數雖然比不上漢語那麼多,但也有很多人把韓國語當作母語來學習,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外語時選擇韓國語。就象各位一樣學習韓國語的學生也相當多。
韓國人使用的語言文字叫做“hangǔ1”,“hangǔ1”是韓國歷史上李朝時代的世宗大王及其大臣、學者於1443年以科學的方法創造的表音文字,由10個原音字母和14個輔音字母構成。韓國語字母的組成讓人感覺好象有些復雜,但易於學習和書寫。
4.生活方式
1)傳統住宅
由於韓國的四季變化分明,所以韓國的傳統住宅以適應這樣的不同氣候條件而設計建造。韓國人的祖先在建造房屋時以背山面南的結構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冬天御寒、充分接受陽光照射的目的。屋裡的地面是以通過地面之下的煙道傳送熱氣的方式取暖的地暖系統,冬天屋裡十分暖和,而且地面鋪的又是木地板,所以夏天又十分涼爽,這樣的住宅結構又非常適合於韓國溫熱的夏季氣候。
所有住宅的外圍都有一定的空間和院落,院落對屋內的采光和空氣的流動起著良好的作用,有時家中遇有大事時可被很好地利用。
2)衣著
韓國的傳統服裝“韓服”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條件和文化傳統。韓服表現出韓國保守文化的特征,雖然在實用性方面略遜一些,但韓服之美在簡潔的設計和線條的和諧、以及上衣和下衣間色彩的搭配協調上充分體現出來。特別是女裝的襖、裙的顏色和樣式極為美麗,長松飄逸的直線和柔和的圓孤形線條的和諧協調,表現出了韓國人的充實和對線條的美感。
3)飲食
米飯是韓國人的主食。通常以米飯、湯和幾種佐餐菜肴為基礎而構成日常飯食,一般叫做7碟飯桌。
韓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是泡菜。泡菜是將腌制的大白菜配以佐料後發酵而制成,它因具有易於儲存、味道好、營養豐富等特點而受到世人的關注和青睐。
除此之外,烤肉由於不象其他飲食那樣刺激而又略帶甜味,所以是很多外國人最愛吃的料理。一般以辣、鹹為主的韓國的飲食裡,紅辣椒是重要的一種佐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用餐也是古老的飲食傳統之一,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都擺在飯桌的中央供大家享用。
4)家庭生活
傳統的韓國家庭通常是由居住在一起的幾代人組成的大家庭。大家庭制度是過去由於傳統的農耕社會時代需要許多勞動力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這種大家庭正逐漸消失,而趨向小家庭化。
在韓國家庭中,一家之主的家長通常是權威的象征,家長施教家訓,其他人順從家長的權威。
服從長輩被認為是一種值得稱頌的美德,這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原因,而且這一禮節到現在一直支配著韓國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男子被賦予供養和保護家庭的責任以及發號施令的權利。隨著社會生活的現代化和男女平等的意識的強化,韓國的這種傳統的生活方式正迅速得到改變。
1991年修改的家庭法確立了對男女的平等財產權,並且第一次為離婚婦女提供了對財產權和子女養育權的選擇權。現在的年輕一代一邊獨立生活,一邊使自己去適應正在變化著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的環境。
5)姓名
韓國人的姓名基本都是以韓語的三音節發音的三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姓,後面的兩個字是名字,名字中有一個字通常代表輩分,這與中國有些相似。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已不能用漢字書寫的韓國文字為孩子取名。
韓國的姓大約有300個,其中最常見的有金、李、樸、崔、張、趙、鄭、韓、姜、柳、尹等。
韓國婦女婚後不改姓。除非在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間,韓國人一般不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兄弟姐妹之間,年幼的要叫姐姐或哥哥,不得直呼其名。
5.節假日和民俗游戲
和中國一樣,韓國也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最為盛大的三大節日便是“歲首”(農歷正月初一,中國稱春節)、端午(農歷五月初五)、秋夕(農歷八月十五,中國稱中秋節)。每逢節日舉行各種各樣的民俗游戲活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游戲活動有:“歲首”(中國稱春節)的擲骰和跳板,端午的蕩秋千,秋夕的“江江水月來”的舞蹈和摔跤等。
同中國最盛大的節日是春節一樣,在韓國也把大年初一的“歲首”作為最盛大的節日。歲首的韓國語發音(sul)出自於“陌生”之意的一個發音音節,意思是對新的一年感到陌生。
歲首的民俗游戲當中玩擲骰的方法是這樣的,它是根據將4根小木棒拋擲空中落地後形成的不同組合點數決定棋子在棋盤上進退的游戲。每個隊有4顆棋子,每隊選出一位隊長走棋,誰最先將各自的4個棋子走完一圈,誰就獲勝。跳板,即踏跷跷板,是婦女喜愛的游戲之一,把一塊扁長木板中間擔在一個支撐物上,兩人分立在木板兩端,其中一人直向上跳離木板,另一個人則利用她降落在木板上的反彈力躍向空中。據說,這種游戲起源於高麗末期,為的是讓受禮教而關在家裡的女孩能有機會看到圍牆外的光景。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亦稱端陽或元中節。端是指“開始”,即“第一個”,午與“五”相通,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盛之日,所以被當作最盛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在全國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端午節最有代表性的游戲就是蕩秋千,這是從高麗末期開始傳下來的一種婦女願意玩的游戲。秋千一般吊在很高的大樹上或專門埋制的高高的秋千架上。在秋千前方高處懸掛鈴铛,以踢到鈴铛的次數決定勝負。
秋夕,即農歷八月十五,也叫中秋節。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穿上新衣服,用剛收割的米釀制的酒和松餅、稻米祭祀祖宗,感謝祖宗神仙帶給他們的豐收,還要舉行掃墓。秋夕舉行各種游藝活動,村裡的婦女們聚集在村頭空場,在皎潔的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來”舞蹈。她們手拉手圍成圈子,一邊唱“江江水月來”,一邊轉圈。
摔跤是韓國的一項傳統的民俗游戲,角逐者雙方抓住對方的腰帶將對方推倒或摔倒,致使對方兩腳之外的身體任何部位著地而取勝,對獲得冠軍者授予“大力士”稱號,獎品有布匹、大米、黃牛等。
6.文化藝術
韓國的藝術尊重自然,在繪畫和陶瓷制品中可以看出樸素幽雅的一面,新羅統一三國之後興起的佛像雕刻當時是鼎盛時期。8世紀中葉興建於慶州附近的石窟庵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最精致的石雕遺跡之一。
青銅時代的各種青銅文物,其中包括刀、鐘等,都證明韓國古代的金屬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新羅時期的青銅鐘以其優雅的設計、洪亮的聲音而著稱。
朝鮮王朝時期的韓國陶瓷藝術達到了頂峰,通常裝飾以“四君子”(梅、蘭、竹、菊)。
韓國的音樂可分為民俗音樂、西方音樂和東西結合音樂。
韓國的傳統舞蹈中,宮廷舞蹈(鶴舞、劍舞)最具代表性,現在是現代舞(芭蕾)成為主流。
7.名勝古跡
1)漢城
漢城是韓國的首都,人口1100多萬,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現有李朝時代建造的景福宮、德壽宮等故宮和城門、城樓以及國立博物館。
韓國民俗村位於漢城附近的龍仁,該傳統式的村莊重現了古代韓國人的日常生活,展現著衙門、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民居等各有特色的建築風格,在這裡可以接觸到韓國的傳統文化和韓國固有的傳統風俗。
2)慶州
慶州作為古代新羅王國的首都已有千年之久的歷史,有著保存完好的王室陵墓、佛像、石塔、寺院、城牆等古跡遺址。代表燦爛的新羅文化和民族之精髓的佛國寺、石窟庵等遺址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
3)扶余、公州
扶余、公州是多年燦爛的百濟文化持續1300多年繁榮發展的地方,在這裡可以學習到韓國民族的歷史。在扶余和公州,每隔一年的10月舉辦百濟文化節。
4)濟州島
濟州島因其火山景觀、美麗如畫的亞熱帶風光、瀑布和徒步旅行的小徑以及所具有的人文和天然景致相融合的環境而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該島有漢拿山、碧綠潭、聖山日出峰、龍頭巖、油菜花、柑橘園、海洋博物館等著名景點。
5)雪岳山
雪岳山是巖石、峽谷、紅葉、古剎等融為一體形成壯觀景色的一座名山。順著雪岳山的東部海岸線分布著許多有名的海水浴場,許多珍稀動物棲息在這裡,特別是雪岳山秋天的紅葉十分壯觀美麗,因此雪岳山是眾多登山游客喜歡的觀光勝地。
6)板門店
位於漢城以北56公裡的板門店,是1953年7月27日簽定停戰協定、結束戰爭的地方。這裡由聯合國軍和朝鮮警衛隊共同管理。
<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很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