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選擇環保家裝材料?正文

如何選擇環保家裝材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現在都說選擇材料要環保,材料商,開發商,裝修公司,都是這麼說的,可是什麼樣的材料才是環保的呢,又該怎麼選擇呢?
 
第一家裝材料不環保的危害


建築材料大致有基本建築材料和裝飾材料之分,基本建築材料主要指建築物的基礎材料、承重材料,裝飾材料主要指用於基本建築材料表面的材料,起保護、防護、美化等作用,裝飾物品主要指各種家具物件。上述物品所用的原材料中,大部分是廢渣或再生材料及現代化工產品,且在加工和生成過程中加入了各種輔助劑,其中有很多具有揮發性,有的還有放射性,對人體健康具有很大威脅。

殺手一:氡及其子體氡是一種惰性放射性氣體,易擴散,在體溫條件下極易進入人體組織。氡是由鈾、鐳等衰變所產生的。室內氡的來源主要是土壤和建築材料中含有的鐳。氡及其子體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肺癌,潛伏期約為15~40年。現代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氡是僅次於吸煙的第二個導致肺癌的原因,由氡引起的肺癌占肺癌總發病率的10%。影響室內氡含量的因素除污染源的釋放量以外,室內的密閉程度、空氣交換率、大氣壓、室內外溫差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殺手二:甲醛甲醛是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性氣體,其水溶液俗稱福爾馬林。甲醛是室內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來自建築材料、裝飾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產品,如粘合劑、隔熱材料、化妝品、消毒劑、防腐劑、油墨、紙張等。甲醛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產生變態反應,免疫功能異常,引起肝、肺和中樞神經受損,也可損傷細胞內遺傳物質。甲醛在室內的濃度變化主要與污染源的釋放量和釋放規律有關,也與使用期限、室內溫度、濕度及通風程度相關。

殺手三:揮發性有機物揮發性有機物是一類重要的室內污染物,明確已鑒定出300多種,雖然它們各自的濃度不高,但其聯合作用不可忽視。揮發性有機物除醛類外,常見的還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等,主要來自各種溶劑、黏合劑等化工產品。此外,苯類等環烴化合物還可來自燃料和煙葉的燃燒。揮發性有機物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不多,主要有臭味、刺激性,能引起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等症狀。亦可影響消化系統,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嚴重者可損傷肝髒和造血系統。

殺手四:不良建築綜合症不良建築綜合症也稱病態建築綜合症,指某些建築物由於室內污染、空氣交換率低以致該建築物內的人群產生一系列症狀,表現為煙、鼻、咽部有刺激感、頭痛、易疲勞、嗜睡、哮喘等非特異性症狀。目前認為本病是由於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的,除污染和通風外,還可能由於溫度、濕度、采光、聲響等舒適因素失調,以及情緒心理反應等。


第二選擇家裝材料的原則

家裝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裝飾後的效果,而且還給今後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家裝材料的選擇上千萬馬虎不得,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環保原則。室內環境在時下的住宅裝飾中深受大家的關注,住宅內的有害氣體、超標輻射等污染一般都是由家裝材料造成的,已經成為住宅污染的一個主要方面。因此,在選擇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到環保的因素,要將其放在首位。要選擇通過國家環保認證的建材,千萬不要使用國家已明令禁止的或淘汰的建材,寧可不裝修或少裝修,也不用那些對人體有害的材料,把好室內裝飾裝修第一關。只有這樣,才能裝飾裝修出一個溫馨、健康的家。

2、實用原則。裝飾材料並不是越高檔越好,應和住宅的使用性能結合起來,以實用為根本。裝飾材料不應該僅考慮裝飾效果,而且還應該考慮其對住宅環境條件的改善。譬如,室內吊頂和隔牆材料的選用,應以紙面石膏板為主,這種材料不僅價格低,而且防火、防霉變,又能吸音隔熱,調節住宅濕度,應是首選。如果片面追求檔次而選用其他的板材(如大芯板、九厘板等),不僅沒有防火的功能,而且容易霉變,同時又增加了成本,無論從實用還是經濟上講都不合算。

3、平衡原則。在確定裝修檔次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在一些不會影響整體裝修質量和效果的部位可以選擇一些檔次稍微差一點的材料,適當控制成本。而在一些關鍵部位,譬如地面、供水排水、電器的選擇就應該以質量為第一,考慮其易損耗的特點做到一步到位,寧可多花錢也不能日後再維修。這樣一來,就把整體裝修成本進行了平衡,既不會過度增加成本,又取得了好的效果,還經濟實惠。

4、創新原則。常言說“物以稀為貴”,在住宅家裝材料的選擇上,突出創新是很關鍵的。在住宅家裝材料的選擇上,可選擇一些新型、突破常規的材料,這不僅突顯室內設計的現代和超前,而且彰顯個性,容易出新。

第三消費者對裝修材料的誤區

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家庭室內裝飾材料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有的家庭在裝修新家時不惜多花許多錢,也要把所有材料都換成“綠色”建材。然而日前專家告訴記者,大多數人對室內環保的重視程度和他們的相關知識不成比例,消費者們在這一問題上認識誤區非常多。有些商家趁虛而入投其所好,將自己質量不高的產品推銷出去。

誤區之一:
合格建材就是無害的嗎?
這一許多人想當然的看法遭到專家的無情駁斥。專家指出:所謂達標產品是指有害物質在國家標准的限量之內的產品,它所釋放的有害物質人體能夠承受。換句話說,包括板材、石材、油漆塗料以及水泥在內的主要建材沒有一個是無害的,區別只是有害物質多少而已。
據介紹,建材釋放的幾種主要有害物質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這跟材料本身和生產工藝有關。如甲醛,主要來自經加工過的板材。板材加工過程中需要用膠水,這樣才能防蟲防腐,而膠水中就有大量甲醛。
氡氣主要來自石材,天然石材的氡氣多,人造石材相對少些。
苯來自油漆和塗料中。
氨氣來自水泥裡添加的氨水、尿素等防凍劑。
有時候有這樣的情況:雖然使用的所有建材都達標,可裝修後室內空氣有害物質很可能超標。因為有害物質有疊加效果。有害物質含量再低的建材用多了,室內有害物質也一樣超標。所以,從環保方面考慮,室內裝修越簡約越好。(上接第二十一版)
誤區之二:
信賴產品檢測報告
根據有關規定,在市場上出售的建材產品檢測結果必須符合國家標准。許多消費者也養成了買建材先看檢測報告合不合格的習慣。然而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許多建材產品的檢測報告並不可靠。
專家指出,首先,很多檢測樣品是送檢的。這種檢測報告根本沒有可信度,因為商家完全可以把質量最好的樣品送去檢驗,從而獲得好的結果。其次檢測報告都有時效性,是針對某一批產品的。而廠家的生產是不間斷的,一批產品的檢測報告不適用於另一批產品。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廠商甚至偽造檢測報告和產品說明書,蒙騙消費者,有的甚至昧著良心兜售放射性、揮發性物質超標的建材產品,嚴重威脅到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
那麼到底如何衡量建材產品有害物質超不超標呢?理論上惟一可靠的辦法只有消費者請權威檢測機關來做檢測。實際生活中,一些著名品牌還是信得過的,應盡量避免為圖便宜選購雜牌材料的做法。
誤區之三:
買建材一定要買“綠色”的
許多精明的消費者在選購建材和家具時認准了“綠色”概念,覺得只有這樣才安心。市場上也有許多自稱是“綠色”建材的產品,因為有“綠色”這張招牌,同樣的質地的材料價格會高出好大一塊。雖然人們把“綠色”看得這麼高,可問起到底怎樣的建材才算綠色?不僅消費者,很多推銷“綠色”產品的商家都回答不出來。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綠色家居環境技術工作站的專業人員告訴記者,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關於“綠色”建材的清晰標准,很多商家所謂的“綠色”建材都是自己搞出來的。
在實地調查中,記者發現,商家們只要被問及所售建材是否環保時,都神態自若地保證這是綠色產品,少數鋪面裡明明氣味刺鼻令人躲閃不及,商家仍然鎮定自若毫不改口。
不久前,據中消協對全國19個省市“消費環境”消費者座談會情況匯總表明,消費者認為商家在傾力推銷建材產品時存在“綠色欺詐”。一些不法廠商的產品甚至連國家10項強制性標准都達不到,也敢號稱“綠色”,在市場上違法出售。
誤區之四:
建材中的有害物質能傷人
很多消費者的這種想法有失偏頗。因為只要裝飾材料中的有害物質被密封在材料當中,不散發到室內空氣中去,一般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消費者們應該注意的是裝飾材料中有害物質的空氣釋放量。
其實在家庭中,溫度、濕度和空氣流動速度都會影響到裝飾材料中有害物質的釋放。例如居室中溫度、濕度越大,材料中有害物質散發的速度越快;而室內良好的通風條件,則可以將有害物質帶走,降低對人體的傷害。

第四判斷環保標准的誤區

一,認為治理室內污染就是消除甲醛

甲醛主要來自人造板材、家具和裝修中使用的黏合劑以及地毯等合成織物,濃度超標會引起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甚至肺氣腫,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因為它是室內污染的"頭號殺手",因而認知度較高。許多消費者認為消除室內污染就是消除甲醛,其實不然。除了甲醛之外,來自建築裝修材料中使用的大量化工材料,如塗料、溶劑、稀釋劑、膠黏劑的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長期吸入苯濃度較高的空氣易引起苯的慢性中毒,引發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及血小板下降,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

二,以為用達標材料就可以避免污染

達標材料的定義,是指有害物質釋放量低於國家標准,如國家對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釋放規定的強制性國家標准為每升空氣中不得超過1.5毫克。如果相同的材料在一定面積內大量累積使用,其有害物質也是累積的,最後有可能會造成裝修好的房子有害物體超標。

三,單純依靠通風

大多數人都知道新房裝修好頭半年內要先通風再入住,通風有助於甲醛、苯等有害物質的釋放。但嚴義清指出,甲醛的釋放期在5年以上,最長的長達15年,苯系物的釋放期也在6個月到1年間。通風半年並不能使有害物質完全揮發,況且大多數人在新房裝修好後往往通風不足三個月就搬入新居。

四,過分依賴植物

嚴義清指出,有的消費者在新裝修的居室中放置吊蘭、蘆荟等植物,這些植物對不同的有害氣體有一定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但植物作用的特點是速度慢、時間長,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對於裝修量大的居室來說,其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五,忽視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

許多消費者只注意到了裝修過程中各種建材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而不知道家具也是污染源。家具中的黏合劑、甲板、油漆等也會釋放出甲醛等有害氣體。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應該注意不要購買有異味的家具,最好到正規的家居商場購買正規品牌的家具。

六,盲目依靠空氣清新劑

不少消費者以為空氣清新劑能夠消除甲醛等有害氣體,實際上空氣清新劑或空氣清新機只能用其香型氣體掩蓋有異味的有害氣體,而不能將其吸附或分解。

七,先裝修後治理

許多消費者在家裝完畢後才開始真正考慮家裝污染問題,事後采取補救措施往往達不到最好的效果。在裝修過程中用甲醛清除劑及膠用除醛劑對材料中的甲醛進行徹底清除,使用裝修除味劑等除味產品對苯系物等進行徹底處理,經過這樣處理的建材,裝修後絕大部分都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環保標准。

八,憑氣味判斷有無污染

許多消費者是憑借氣味判斷家中裝修是否存在污染的。嚴義清指出,這樣的方法非常不科學。在造成室內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氣體中,有的是有氣味的,如苯有少許芳香味,甲醛、氨則刺鼻刺眼。這些有毒氣體即使聞不到,也並不代表沒有,一般超標嚴重到4倍以上才會使人直觀感覺到。因此憑氣味來判斷什麼是污染是不准確的,唯一科學的方法就是用科學儀器進行檢測。

參考資料:
http://www.028ch.cn/news_view.asp?id=854&
;co

[1] [2] 下一页

裝潢設計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