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中國家具發展的歷史..正文

中國家具發展的歷史..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矮柱與床框之間的連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種榫接方法,結合牢固,外形美觀。幾、案類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橫木,稱為“柎”(“柎”通“跗”,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護器足。這些結構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特征,並沿用至今。

青銅家具

戰國時期,青銅家具在造型、工藝上都有很大進步。1978年河北平山白狄族故國中山王墓出土一件錯金銀龍鳳青銅方案,以四鹿為足承一圓圈,圈上蟠繞成半球形四龍四鳳,龍首上方各有一組斗拱承置案面。1960年雲南江川滇族戰國墓出土的虎牛青銅案,由二牛一虎組成,主體為一立牛,四足立作案足,牛背呈橢圓狀構成案面,一虎撲噬牛尾作案耳,另有小牛犢藏身母體下。立牛健壯,雙角前伸,肌肉豐滿,造型均衡穩重,栩栩如生(圖3)。這些青銅家具工藝精湛,可稱稀世珍寶。







秦漢時期家具(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漢時期,在繼承戰國漆飾的基礎上,漆木家具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

家具的發展變化

秦漢時期人們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幾、案、箱、櫃、床、榻、屏風、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妝用品的器具)、胡床(坐具,又稱交床,繩床)等。這一時期家具的主要特點是:①大多數家具均較低矮。②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進的端倪。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毾(榻登)。《釋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設榻登上床,說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據《太平御覽》記載:“靈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坐時垂足。由席地坐演進為垂足坐是家具史上一大變革。③出現軟墊。《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時天子的玉幾上冬天加有絲綿織物,大臣的木幾上則加用橐(毛氈縫制的口袋)。這是最早出現的軟墊。④制作家具的材料較為廣泛,除木材外,還有金屬、竹、玻璃、玉石等。

家具裝飾

除沿用傳統的漆繪、油彩、針劃、貼金銀箔、鑲銀或銅箍等外,還發展了戗金(針劃填金)、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紋)等工藝。漆飾後,有的還配以鎏金銅飾件,益顯華貴。此外,各種珠寶、玻璃也常作為家具的裝飾材料。如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漢早期銅框架漆屏風,就裝有長方形淺藍玻璃。據《西京雜記》記載,“武帝為七寶床、雜寶桉(案)、厠(側)寶屏風,列寶帳設於桂宮,時人謂之四寶宮”。這些都是精美的家具。《鹽鐵論·散不足》稱“一屏風就萬人之功”,足見珍貴。

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具(220~581)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之間文化、經濟的交流對家具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家具的發展變化

新出現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檈)、長杌、櫥,並有笥、簏(箱)等竹籐家具。床已明顯增高,可以跂床垂足,並加了床頂、床帳和可拆卸的多摺多牒圍屏(圖4)。坐類家具品種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漸推廣,促進了家具向高型發展。



家具造型結構

家具腳型除直腳外還有彎腳,同時又吸收了建築台基和佛像須彌座的造型結構,創造了新的家具支撐構件,因其形似宮中巷弄之門,依形附會稱為壺門結構。這種結構堅固,富有裝飾性,形成六朝以至隋唐時期家具的一大特色。有的家具組裝還采用了鐵釘和鐵質連接件。如1982年遼寧袁台子東晉墓出土的木箱,壁板間用“s”形鐵件嵌入連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惡搞曲美家具的光棍宣言是什麼樣的?_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