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風中央門鎖在哪個位置 中央門鎖是指通過設在駕駛座門上的開關,可以同時控制全車車門關閉與開啟的一種控制裝置。中央門鎖采用一個開關去控制另一些開關,它用電磁驅動方式執行門鎖的關閉與開啟。中央門鎖執行機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電磁線圈形式,另一種是直流電動機形式。兩種形式都是通過改變直流電的極性來轉換物體運動方向,執行關閉或開啟動作的。目前,轎車的中央門鎖多是電磁線圈式。鎖門時給電磁線圈正向電流時,磁鐵帶動連桿向左移動,扣住門鎖舌片。開門時給電磁線圈反向電流時,磁鐵帶動連桿向右移動,脫離門鎖舌片。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離上海大約20-22個小時的火車,飛機2個小時左右吧 離上海有將近2000公裡<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我就是小鑫<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25/48/31/1271254831.8470255.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25/48/31/1271254831.8470255.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沈陽是遼寧的 離上海有將近2000公裡沈陽是遼寧省省會,離上海大約20-22個小時的火車,飛機2個小時左右吧。沈陽市是東北最大的城市,遼寧省省會。西漢時稱侯城,遼金時置沈州,並用土夯築城牆,為沈陽建城之始。元代時,因其地理位置在沈水之陽(即渾河北岸),而改稱沈陽路。1625年清太祖將都城從遼陽遷至沈陽,1634年清太宗將沈陽改名為盛京。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成為陪都。清朝統一中國後,在沈陽設奉天府。1945年恢復沈陽名稱。
沈陽的旅游景觀豐富多彩,沈陽故宮、皇家陵寢(福陵、昭陵)、“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張氏帥府)、怪坡、棋盤山風景區等,都是沈陽著名的旅游景觀。
沈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2300年的建城歷史。她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中部。位於東經122度25分至123度48分,北緯41度11分至43度2分之間。背依長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濱,是遼東半島的腹地,是遼寧省省會,為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總面積12980平方公裡,城區面積185平方公裡,總人口680萬。 沈陽氣候。沈陽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6℃~11℃。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熱。每年4~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0月為秋季,11月中旬至翌年3月為冬季。春秋兩季受季風影響,需穿夾衣、薄毛衫等;夏季多雨,應帶雨具;冬季氣溫較低,需穿棉衣、毛皮或羽絨服裝御寒。每年5~10月是沈陽最佳旅游季節;1~2月是觀賞冰雪景觀和民間節日最佳時間。 沈陽公路密集,四通八達,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
沈陽歷史
7200年前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 西漢時期沈陽已具有城市輪廓,稱為“侯城” 唐代改稱“沈洲” 公元921年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 金代時期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管轄。由於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1911年辛亥革命後,沈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 1923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陽首次出現市的建制 1929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占沈陽後,又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沈陽正式解放 1953年沈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沈陽市改為遼寧省轄市 1964年中共遼寧省委決定設立沈陽專區 1993年原鐵嶺市的法庫、康平縣劃歸沈陽管轄,新民縣撤縣建市 至今沈陽市轄和平、沈河、大東、皇姑、鐵西、於洪、蘇家屯、東陵、新城子9個市區以及新民、遼中、法康、康平4個縣(市)。
沈陽城市綜合實力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總量實現大幅提高。初步核算,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為10年來最高增長水平。
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0.7億元,增長1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40.5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49.5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整為5.8:49.5:44.7,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1%,拉動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進一步顯現,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快速增長,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達到43.7%,為“八五”以來最高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4%,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1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地方財力迅速擴張,財政收支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8.2億元,比上年增長33.5%,並連續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稅收收入83.0億元,增長30.6%。地方財政支出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00.2億元,增長27.9%,政府對宏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地方財政支出中,農業支出7.0億元,增長18.7%;科技支出4.2億元,增長19.4%;教育支出22.3億元,增長20.1%;社會保障支出31.1億元,增長22.0%;城市維護費支出24.0億元,增長37.7%。
沈陽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在總人口中,市區人口492.3萬人,縣(市)人口201.6萬人;農業人口247.6萬人,非農業人口446.3萬人。人口出生率6.91‰,比上年上升1.5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88‰,上升0.7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03‰,上升0.9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達到99.55%,新生兒性別比為107.4:100。 就業
到2004年末,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99.8萬人,比上年減少1.1%。在崗職工94.3萬人,減少2.0%。其中,國有經濟單位55.7萬人,減少2.6萬人;集體經濟單位8.3萬人,減少0.8萬人;其他經濟單位30.3萬人,增加1.6萬人。從在崗職工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0.8萬人,減少17.6%;第二產業38.4萬人,減少3.2%;第三產業55.1萬人,減少0.8%。年末全市離崗職工25.0萬人。
促進再就業工作,就業形勢穩定。據勞動部門統計,2004年全市開發就業崗位15.2萬個,實現就業和再就業22.4萬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大齡就業困難群體2.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5.7%。
居民收支、工資及人均儲蓄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儲蓄穩步增長。2004年,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332元,增長15.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22357元,增長8.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3.96`元,增長12.1%;人均消費支出7212.9元,增長7.8%。農民人均純收入4346.99元,增長13.8%,是199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77.2元,增長12.7%。
居住水平
住宅建設、舊區改造加快發展,居民居住質量不斷提高。2004年完成城鎮住宅建設投資248.5億元,比上年增長77.5%;新建成住宅821.1萬平方米,增長44.1%。為8000戶低收入家庭提供政府補貼房40萬平方米;為農村特困戶建房223套。開展“平改坡”舊住宅美化工程,全年實施房屋“平改坡”工程40.5萬平方米,涉及住戶6484戶。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1.55平方米,增加1.4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4.42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據抽樣調查,2003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8.4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206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
沈陽市花
玫瑰,自古以來人們把它比喻為美好意願和崇高希望的象征,受到世界各國人民普遍珍愛,很多國家把它定為國花。我國各地廣泛栽植,沈陽市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每當六月花盛時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妩媚多姿,芳香襲人,倍受沈陽人民珍愛。玫瑰不僅有花型俊美、花色艷麗、花香馥郁的優點,同時它還有不畏嚴寒、不擇沃土,把芬芳無私奉獻給人民的精神。因此,沈陽市以玫瑰為市花。
沈陽市樹
油松,一向被人們比喻為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高尚情操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各地廣泛栽植,尤以遼寧為最,在沈陽市更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沈陽東、北兩陵的參天古松群為油松樹木中珍貴的瑰寶,早已被人們視為代表沈陽的象征。油松枝干虬曲蒼勁,針葉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不畏嚴寒,傲然挺立。雪映青松的壯麗景觀在北國風光中更為可貴。因此,沈陽市在公園、廣場、街道和庭院中普遍栽植油松,並得到沈陽人民的珍愛。
沈陽標志
宇宙競進,古今同風。太陽鳥為公元1978年在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一件業已炭化的古代木雕藝術品,據考證,迄今已7200余年。真品全長45厘米,形態俊美,似鳥、似魚、似羊,皆非是,乃華夏無價之寶。鳥啼曲詠,神以飛舞。太陽鳥為新石器時代氏族圖騰,新樂部落視其為保護神,世代頂禮膜拜。一城一國必於淵源,有其灼華生命。太陽鳥為沈陽城市發端之標示,亦為城市精神與文明之象證。太陽鳥青春永駐,萬代流芳。
沈陽文化
沈陽市的文化教育、文化藝術與文體事業欣欣向榮,不僅東北大學、遼大等一些高等學府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青年求學,高中、初中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這也是沈陽政府努力發展教育事業的成果,政府鼓勵有志的青年出國留學申造,每年一屆海外學子歸國會,讓學子們了解沈陽,並為其在沈陽工作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得海外學子們回國後很願意選沈陽作為發展自己的樂土。不僅如此,沈陽還大手筆投資在渾南建設大學城,堅實教育基礎,一定會給沈陽的發展與國際生譽帶不可估量的回報。
文藝創作、演出日趨興旺,文化設施取得新成效,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全市有2[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