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竹胚地板正文

什麼是竹胚地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是摔跤,劃出一片空曠的場地,中央放置一塊尖頭的界石,比賽的雙方用力將對方推到石頭上去。

此外他們還比試射箭、滑雪、溜冰。所有這些比賽,都是為了鍛煉出更加強壯的戰士。哪怕冬天躲在屋裡玩的游戲也是如此,從阿拉伯流傳來的棋盤游戲,內容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

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他們的人數較少,於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在戰斗中他們又表現的異乎尋常的狂熱,捍不畏死,於是人們談海盜色變。

他們的突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

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的將船系一起。在船頭搭上跳板,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板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將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復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裡,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斗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

因此排在船頭第一個上陣的,通常是最精銳的戰士,他們在戰斗中赤裸上身,發著粗野的吼聲,忘情的享受戰斗的酣暢。他們知道,腳下的跳板浸透著祖輩的鮮血,自己的後代也會落腳在同一個地方。憤怒使維京海盜顯得強大而駭人,這種戰士即被稱為berserker,狂戰士。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種原始的戰斗會激發出這麼驚人的人類本性,狂戰士的故事被代代相傳。

戰斗中生存下來的男人慷慨分享勝利,維京人的第一位國王名叫哈羅德(harold),綽號細頭發,他統治的地域就是今天的挪威。一個夏天他出發去討伐打劫他領地的海盜,征戰時間過長,以至不得不在奧克尼(orkneys,蘇格蘭北部島嶼)過冬,順帶就占領了蘇格蘭、設得蘭和赫布裡底群島。

第二年開春大隊人馬要回挪威,這位國王就把新的領地交給羅根伐德伯爵統治,因為這位伯爵在遠征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羅根伐德又把領地謙讓給齊格爾德伯爵,因為在戰斗中救了他一命。今天蘇格蘭還有以齊格爾德命名的港灣。

貿易


維京人的農場出產幾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從工具到衣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擅長制造某種器具的人慢慢成了專門工匠。他們隨處開設店鋪,但鐵匠的鋪子總在鎮子的邊上,因為爐子有失火的危險。

工匠生產的器具經過更多的裝飾,他們制造工具、武器和珠寶。維京的珠寶享譽至今,有很復雜的制作工藝,胸針通常是用白蠟為胚,白銀或青銅澆鑄,加以打磨制成,上面鑲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寶。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制成項鏈。黑玉和綠松石則制成骰子和籌碼,用來下棋。來往的貨郎沖州撞府,嗯應該是沖鄉撞縣的兜售這些做工精美的首飾。

維京人與很多地區保持著貿易上的往來,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著伏爾加河下溯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作交易,從諾夫格羅德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裡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和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旅行維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相比較,別國的船去不了遠海,設計也很笨重。維京人的船分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可以在歐洲所有河流中航行。

維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補他們的船只,通常在露天建造,偶爾會搭個工棚。船身和船槳用橡木制造,桅桿用松木,可以在大風中適度的彎曲,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頭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接著在龍骨上架好橫梁,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種整條的木板層層相楔,上面一層剛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最上層的蒙板開鑿了若干小孔,五米長的木槳從孔中伸出。最後鋪上地板,架上桅桿,在桅桿頂上裝上金屬制的風向標。橹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的船最常見,全長二十米左右。

水手們隨身帶著一個小箱子,裝著衣物和武器。劃槳的時候就坐在上面,但他們很少劃槳,他們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個艙室存放食物,儲藏著黃油,奶酪,啤酒,淡水,肉食,蘋果和干栗。此外還有各種炊具,帆具和上岸用的帳篷。

他們穿著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還能生火做飯,用一個裝滿沙子的盒子做爐灶。在海上,他們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標。天氣差的時候也用指北針,一塊簡單磁化過的鐵片。

在維京人漫長的旅途中,船是他們移動的家。桅桿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很好的帳篷,海盜們甚至像阿爾戈英雄一樣扛著座艦前進,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因為水運更省力,可以運載更多的人和裝備。

不能坐船的場合他們就騎馬,沿著古羅馬的驿道前進,或者他們在冬日出門,可以借助滑雪和溜冰。用鯨魚骨制作冰刀,綁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運載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的裝備。不管怎樣說,他們討厭步行,因為既慢又要背負沉重的行李。

為什麼維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天性使然,更得到公認的看法就是,他們在尋找著可耕作的土壤。北歐有這麼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家之主死後,長子繼承家業,別的兒子成年後必須離開兄長,自己組建家庭。這樣隨著人口的增長,北歐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於是維京人四海為家,尋找著好的地方開辟農場。

海盜的足跡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谷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伙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占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裡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斗。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占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幸免遇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裡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林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赝品。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大陸的推廣,維京人在金錢或者刀劍下逐漸改變了信仰,宗教終於讓他們放棄了拳頭上討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盜在各地定居下來。他們的遺族今天在哪裡呢?除了北歐國家以外,我們來看看伊本·費德拉(ibnfadla),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記載:羅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島嶼上,他們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將俘虜賣到伏爾加河的下游城鎮。


 

上一页  [1] [2] 

70微克是多少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