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用直觀的vcd,dvd,就怕孩子看過後不會再看第2次),給孩子聽(是學齡前的孩子),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促使他(她)去認真的聽,在聽的同時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思維能力,並能讓孩子坐得住,也可以增強孩子的想象空間,孩子為了記住故事情節可能會反復去聽。上學後的孩子在對學校的新鮮感消失後,會對繁重的學習及作業厭煩,這時我會帶著孩子去郊游,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與他(她)一起討論大自然的神奇和變化,讓孩子去領略大自然,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學習的重要。可以說每一次的郊游都有不同的感覺和感受,讓孩子從中受到鍛煉和教育,孩子的學習自覺性也就提高了。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會不會跑題,我認為如果刻意的要孩子聽話,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從中認識,從中體會。現在我的孩子已是在讀研究生了,我自認為我對孩子做的是比較成功的。為什麼一定要讓你的孩子聽話?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他可以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 那麼既然目的是這個 一味的去把孩子束縛成和你性格一樣或者相符的人 對孩子來說很殘酷! 反而應該多疏導,你去配合孩子來糾正他的錯誤,很多事情沒有對錯,那麼就要盡量客觀的去尊重孩子的心理,真正的為了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
很多家長都按照自己的人生觀去塑造孩子的人生觀 這樣很不好的! 應該是互動,民主的來交流彼此的意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第一任朋友 一個朋友一樣的老師孩子才接受,才喜歡。
反過來想想,孩子也希望你聽他的話 那麼你為什麼不聽話呢? 呵呵,所以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家長起到疏導作用,這點要明確原因是什麼?孩子喜歡玩,在他玩。家長正確處理,不能停止孩子玩的樂趣, 這樣孩子不高興,就不聽話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