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梨花木門怎麼樣?正文

梨花木門怎麼樣?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不覺的,陳希真則很早就決定了逃走避禍,但面子上和高俅父子虛與委蛇(說實話,這裡描寫的火候沒掌握好,這段時間裡高衙內的表現很感人,讓我想起了被朱九真欺騙的張無忌)。不幸他的計劃被高俅身邊的一個篾片識破,於是雙方又有了一系列的斗智。這樣事件的復雜度遠非林沖那回可比。
不妨這麼說,如果陳忱是一個模仿者,俞萬春則更多時候是一個加工者。又比如《雲公子萬弩射索超》一回,這是脫胎於《三國》裡諸葛亮木門道射張郃的情節。但前前後後的鋪墊渲染,比是三國裡那回書要詳細得多。索超秦明先跟路人打聽,說是沒有伏兵,看雪地上一點人跡沒有,確信沒有伏兵,這才放心追下去,——一路還夾寫雪景,寫雪地行軍的的艱難,這些細處功夫,都是《三國》通常不會下的。結果官軍是繞出“林外小路,盤上山去”的,所以索超還是中了埋伏。我想魯迅先生“幾欲摹前傳之壘”的評價,大約也就是針對這些內容而言。
甚至《水浒》裡的一些破綻,也被俞萬春利用得很好。如秦明是給宋江設計害死全家,才不得不逼上梁山的。要說對此事秦明一點怨氣沒有,那也未免不合情理。《蕩寇志》就寫官軍抓住這一條,大搞反間計。梁山馬軍五虎將裡,為什麼獨獨董平的名字在天罡排名裡和其他人隔開,孫立那麼厲害,為什麼卻只能在地煞裡容身,《蕩寇志》都給解說得很圓:

金大堅也將怎樣密镌石碣的話說了,又道:“這是宋江想與盧俊義爭位,故與吳用、公孫勝議得此法,特將盧俊義名字镌在第二。此碣自盧俊義一到山泊之後,就已镌定。彼時張清、董平等尚還未到,原想就部下頭目中選出幾個,以滿一百八人之數。後同張清等到來,卻好天罡數內余第十五、十六兩行未镌,因將張清、董平镌入。所以董平在五虎將之列,名次卻在十五,頓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離開,實為镌刻已定,難以改易故也。”賀太平又問道:“那董平、張清本位,原擬镌刻那個?”蕭讓道:“一個擬刻孫立,一個未定。至於地煞數內多有未定,所以龔旺、丁得孫盡有空缺可填。就是蔡福、蔡慶、郁保四、王定六等,也都是臨時填上去的。此一事,惟有宋江、吳用、公孫勝及小人等知悉,余人都不曉得。”張公大笑道:“妖言惑眾,一至於此。”

對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而言,《蕩寇志》的還有一個進步也值得一說,就是他的武打場面很詳細。《三國》裡,趙雲沖陣時,“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這麼幾句描寫,毛宗崗就要感歎是“一篇絕妙槍贊”;《水浒》裡武松醉打蔣門神,也不過是“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而已。而類似這樣文字,在《蕩寇志》裡是毫不希奇的。陳麗卿與花榮斗箭和與扈三娘挑燈夜戰兩場單挑,都一波三折,尤其見得寫時下了功夫。
當然也不宜以此就把《蕩寇志》抬得過高。錢鐘書論宋詩、唐詩關系時說:

宋人能夠把唐人修築的道路延長了,疏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險開荒,沒有去發現新天地,用宋代文學批評的術語來說,憑籍了唐詩,宋代的作者在詩歌的“小結裹”方面有了許多發明和成功的嘗試,譬如某一個意思寫得比唐人透徹,某一個字眼或句法從唐人那裡來而比他們工穩,然而在“大判斷”或者藝術上的整個方向上沒有什麼特著的轉變,風格和意義雖不寄生在杜甫、韓愈、白居易或賈島、姚合等人的身上,總多多少少落在他們的勢力圈裡。

把宋人換成俞萬春,唐人換成施耐庵、羅貫中,也就是這麼回事。畢竟《蕩寇志》在原創性上不能和那兩部名著相比,這就是所謂“大師以降,余者雕蟲小技而已”。《蕩寇志》和《水浒》比差得最遠的,是《水浒》有一種野蠻的力量,它那種漠視人性和生命的殘酷,恰恰有一種原生態的社會的獰厲之美。這一點上,《蕩寇志》就顯得過於文人化,精致得沒了元氣。也正因此,他所著力塑造的雷部三十六將,絕大多數都是“沒面目”的人物。
人物塑造方面,大約可說是《蕩寇志》最大的敗筆。只有一號女主角陳麗卿的傻大姐形象還算有特色(她有點像《書劍恩仇錄》裡的周绮,只是厲害多了,管陳麗卿叫“俏李逵”其實更合適)。據俞萬春在《〈蕩寇志〉緣起》裡說,他十三歲的時候做夢夢見了陳麗卿,就是為了陳麗卿的叮囑,他才寫了這部書。看了這段自述我總忍不住佩服。我自诩也算愛文學,可我要是十三歲時有美女入夢,肯定只會遺精,不會寫書。

總的說來,《蕩寇志》的長處是把通俗小說的元素利用得特別好,而更加深廣一些的東西確實不多。但作者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一些消息,還是盡多令人感慨的內容。
前面其實已經帶到了一點。《蕩寇志》裡已經寫到了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洋人軍師白瓦爾罕的厲害處,就不是奇謀妙計,而在於機械制造。——奔雷車是坦克,沉螺舟則干脆就是潛水艇。不過俞萬春天朝上國的心態作祟,最終還是讓這個洋鬼子栽在華人才女劉慧娘的手下。俞萬春除了這部小說外,還寫過《騎射論》、《火器考》,大約可以算當時中國比較懂軍事的人之一;而《蕩寇志》成書,則已經是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在武器上的優勢究竟有多大,他應該不是不知道,而是實在不甘心承認。看來,要我們面對現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洋鬼子的優勢,書裡畢竟還是寫到不少的。要了解梁山地形,中國畫不管用,惟獨“這西洋畫法寫山水最得真形,一草一木,一坡一塘,尺寸遠近分毫不爽”。而《水浒》裡石子無敵的張清的死法,更幾乎是有某種象征意味:
“陶震霆急掛雙錘,取出洋槍,扳開火機,砰然一響正中張清後頸,翻身落馬。”
是啊
它是第二支眼看《水浒》
也許是它處的觀點不被人們所接受
才會沒有成為《水浒》那樣的名著吧這書哪有賣的???實在因為喜歡水浒,蕩寇志從內心抵觸,不忍去看,卻又有七分興趣,好在逐年遞減。倒不似《水浒後轉》,是一正面補充。顧蕩寇志無甚可言。也許今生不會去看,留待來世吧。
 

上一页  [1] [2] 

我准備在2009年11月17日動工裝修不知道這個日子怎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