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地磚講究什麼 如果家裡有小孩和老人建議你選擇地板.. 1.地磚在夏天感覺比較涼快,在冬天就會有種冷冰冰的感覺,和地板比家庭的溫馨感就相對差些。尤其是孩子小或者有老人的家庭,現在主流瓷磚都是玻化磚,太滑,老人、孩子容易滑倒,而地板就不象地磚那麼滑;孩子一般都愛光著腳在地上玩,地上坐,媽媽不心疼bb的小屁屁呀;地板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冬夏都不涼呀,尤其家裡來了一群哥們,坐不開,如果是地板就可以席地而坐,地磚就不行了.. 2.現在的復合地板,基本上不用特意的保養。只是用拖把的時候稍微淋干一些,不要滴水就行了,可以先洗干淨掛半小時控一下水再用就行。地板和地磚相比還有個好多人認識上的誤區:一般人認為地磚不容易髒,有髒東西也不會滲進去,而地板就會滲進去擦不下來。其實恰恰相反,地板表面是一層耐磨層,是絕不會滲水的。而現在的玻化地磚呢,盡管購買的時候商家給你演示墨水滲不進去,但那是因為出廠的時候磚的表面都打了層臘,你鋪到家裡後如果不打蠟,就一定會滲透.. 3.地板主要污染物是甲醛,只要是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的地板的甲醛含量都在1.5mg/l以下,幾個知名品牌還達到了0.5以下,比歐洲的標准還要低。而地磚主要危害是放射性,不可見,不宜鑒別.. 4.地板只占用1-1.5cm高度,而地磚至少要占用3-5cm高度。地板只是在原地面上鋪設一層地墊以起到緩沖和防潮的作用,而地磚要鋪至少三毫米的沙灰.. 5.地板和地磚相比耐磨性並不差,只要是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的地板耐磨都能達到6000轉或者還要高,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浮雕面的地板。耐磨性能更好,甚至能達到10000多轉以上。地磚和地板用的時間長了,都不可避免的會有劃痕,如果選用現在流行的浮雕面的地板就不會顯出來.. 6.地板很省事,交了錢就沒事了,地磚還要買踢角,還要自己搬上樓,還要花錢鋪裝,連踢角也要花錢貼.. 7.還有,過十年要重新裝修了,地板一起就下來了,地磚還要刨,否則高度就更高了.. 還有地板總是給人感覺很有檔次,瓷磚就很一般 一定不能干鋪 浴室陽台,廚房要用防滑磚 屬於
中國的俄羅斯族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他們最初是在18世紀末葉由沙皇俄國遷來的。進入19世紀,又不斷有俄羅斯人遷入新疆等地定居,當時他們被稱作“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並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權力,正式改稱為俄羅斯族。<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2/12/65/1190121265.12088039.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2/12/65/1190121265.12088039.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民族概況】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人口為15609人。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盟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居住在維斯杜拉河及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牧業,公元6世紀時,已有羅斯之稱。10世紀,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周圍部落,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吞並,歸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元朝文宗皇帝時,曾征調金帳汗國境內的1萬名羅斯軍人入大都充扈衛親軍,並賜給土地令其耕種,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大批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中國的史書中稱他們為色目人。從14世紀起,俄羅斯人脫離古代羅斯部族,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在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人體特點是膚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藍色,鼻高、唇薄、細軟黃發、身材較高,第三斯毛發(胡須、腋毛等)中等發達,中國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征。建國後,在華的俄羅斯人被確認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力。
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征。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羅斯族。
中國的俄羅斯族人最早是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我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我國新疆北部地區。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我國俄國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民族語言】
俄羅斯族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分為南北兩個分支。講南方方言的俄羅斯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額爾古納右旗等地。語言的特點是:只有單元音沒有復元音,名詞分單數和復數,有格的變化,動詞有式、時、人稱、體的范疇。文字是俄文,使用斯拉夫字母,共有43個字母。不少人精通漢、維、哈等數種民族語言。
【生產技術】 中國俄羅斯族人的經濟生活比較多樣,居住在城鎮的,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他們善長經營園藝和養蜂,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養蜂專業。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大多是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落,他們多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墾荒種地。在靠近牧區的一些地方,也有從事畜牧業的。
【宗教信仰】
俄羅斯族人多信仰東正教。與國外的俄羅斯人的一樣,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信奉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了其靈魂還在。近代,他們多已改信東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俄羅斯族宗教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在家中做晨禱和晚禱,一種是到教堂去聽神父宣經布道。做祈禱時,在胸前畫十字,東正教徒在畫十字的橫道時是先右後左,有別於天主教的先左後右。
【民族歷史】
元至順三年(公元1333年),元朝統治者曾征集其轄區內的1萬名俄羅斯人,組建“宣忠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令其保衛大都(今北京市)和宮廷。
【民族文學】
俄羅斯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文學藝術,其中書面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等,如加入中國籍的俄羅斯移民伊萬寫了一部名叫《逃亡記》的小說,主要描述了他們從俄羅斯逃到中國的經歷,俄羅斯族女教師曾寫過《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一詩,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團結。另外俄羅斯族還有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格言、諺語、謎語、說唱等多種形式,其內容大多是歌頌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善良,富於創造,勇於克服困難的高貴品質。
【民族音樂】 巴拉來克是俄羅斯族獨特的弦樂器,因琴身的共鳴箱為正三角形,故又稱“三角琴”。上有長長的扁平把柄,正面用白色骨片嵌有音階的品位,把柄上部略有雕飾,斜立四個弦柱。音箱正中偏下,立有支弦的琴碼,一般為四度定弦,有高、中、低音等不同規格。音色清脆明亮,經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歡。
【民族舞蹈】
俄羅斯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舉行各種家庭宴會、晚會,跳交誼舞、俄羅斯舞、天鵝湖舞、烏克蘭舞、俄羅斯的集體舞,以及踢踏舞、頭巾舞、馬車舞等,舞姿優美,參加的人多,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踢踏舞是俄羅斯族的一種民間舞蹈,復活節時跳的舞蹈之一。跳此舞時,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參加。用手風琴伴奏,眾人圍成一圈,用腳尖、腳跟、或腳掌的某一部位擊地,發出踢踏響聲。婦女們邊跳邊揮手絹,男人們邊跳邊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邊拉邊跳。節奏清晰多變,腳下動作靈活而響聲大,場面活躍熱烈。 九、俄羅斯族的美術 俄羅斯族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民族,其民間工藝十分豐富和發達,富有藝術性和民族風格,對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民間工藝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俄羅斯族男性主要從事靴鞋加工、裁剪縫紉和木工雕刻等行業,他們設計制作的男女皮鞋、皮帶等品種多樣,色彩鮮艷,加工精美,深受人們的歡迎。俄羅斯族女性主要從事編織與刺繡,她們能用各色毛線、絲線編制掛毯、坐墊、地毯、頭巾等,上面還繡有人物、花鳥、野獸等圖案,美觀大方,精致高雅,都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民族娛樂】
俄羅斯族世代生活在北方,其體育活動多與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有關。冬季冰天雪地,俄羅斯族人喜歡溜冰、滑雪,以及節奏快、運動量大的摔跤、踢足球。夏季時他們喜歡釣魚,秋季他們喜歡打獵。他們還有踏青的習俗,每天春暖花開,青年男女相約春游踏青,人們攜帶豐盛的食品,到風光秀麗的地方跳舞、唱歌、野餐。
【民族服飾】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季節裡,選擇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著。尤其是青年人,愛穿各種時裝。男子夏季多穿絲綢白色直領汗衫、長褲,腰扎帶子,春秋季節,外穿茶色或鐵灰色西裝,佩帶各色寬葉領帶,有時皮甲克短上衣,也有少數人穿白色、寬袖口的繡花襯衫和燈籠褲,頭戴八角帽。冬季穿翻領皮大衣或棉衣,戴羊皮剪絨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氈靴。婦女夏季多穿淡色、短袖、半開胸、卡腰式、大擺繡花或印花的連衣裙,春秋季節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頭戴色彩鮮艷的呢禮帽,上面插著羽毛做裝飾,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男女汗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精美細密的刺繡幾何圖案或花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老年人的衣著保持了傳統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長袍,大裆長褲的;女的大多穿無領繡花短衣,下穿自織的棉布長裙,腰系一條花布帶,也有穿連衣裙的。中年人大多穿漢族服裝。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姑娘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區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發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裡編上色彩鮮艷的發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地反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裡面,不讓有一根頭發露出外面,否則就被認為是否禮貌的行為。
【民族飲食】
俄羅斯族人一日三餐,早晚兩頓的飲食比較簡單,以茶點或喝奶茶、吃糕點、赫列巴為主。中午飯比較講究,花樣繁多。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煎、烤、炖、炸、煮等烹[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