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內有一間挑高6米的房間,長6.7米寬3米如何裝修?,該房間向南,6米落地窗戶,其他4室2庭層高均為3米,挑高6米的房間如何裝修?
6、住宅的開間 在住宅設計中,住宅的寬度是指一間房屋內一面牆皮到另一面牆皮之間的實際距離。因為是就自然間的寬度而言,故稱為開間。根據有關規定,磚混結構住宅建築的開間常采用下列參數:2.1米、2.4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但就我國目前大量建造的磚混住宅來說,住宅開間一般不超過3.3米。規定較小的開間尺度,可有效縮短樓板的空間跨度,增強住宅結構整體性、穩定性和抗震性。 7.住宅的進深 住宅的長度和進深,在建築學中是指一間獨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築從前一牆皮到後一牆皮之間的實際長度。根據有關規定,住宅的進深常采用下列參數: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為了保證住宅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風條件,從理論上講,住宅的進深不宜過大。在住宅的高度(層高)和寬度(開間)確定的前提下,設計的住宅進深過大,就使住房成狹長型,距離門窗較遠的室內空間自然光線不足;如果人為地將狹長空間分隔,則分隔出的一部分房間就成為無自然光的黑房間。黑房間當然不適於人們居住,補救的措施之一是將黑房間用於次要的生活區,如儲藏室、走道等,用人工照明來彌補自然光的不足;另一措施是在住宅內部建造內天井,將光線不足的房間布置於內天井四周,通過天井來解決采光、通風不足的問題。但內天井住宅也存在廚房串味、傳聲、干擾大、低層采光不足的問題。 8住宅的層高 層高是指下層地板表面或樓板表面到上層樓板表面之間的距離。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規定,磚混結構住宅建築的層高采用下列參數:2.6米、2.7米、2.8米。住宅的層高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相同國家的不同地區、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之下都是有差異的。例如,我國傳統的民居都造得比較高大,古代將相官邸或皇宮更是以不同的高度來區分等級的高低。而一些地震頻繁、多火山的國家或地區,為抵御災害,往往層高較低。我國出於對降低成本、節約建材、節約土地等經濟指標的考慮,強調把住宅高度控制在2.8米左右。據測,層高每降低0.1米,造價就降低1%左右。一般來說,層高設計規律是層數越少,層高可相應提高;層數越多,層高可相應壓縮。 9住宅的淨高 淨高是指下層地板表面或樓板上表面到上層樓板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層高和淨高的關系可用公式“淨高=層高-樓板厚度”來表示,即層高和樓板厚度的差叫做淨高。 10.小區的規劃建設用地面積和建築面積 小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規劃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設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化面積、建築物構築所占面積、運動場所等。小區的建築面積是指住宅建築外牆外圍線測定的各層水平面積之和。它是用於反映小區建設規模的重要經濟指標,計算時應依據建築平面圖,按國家現行統一規定量算。 11.建築容積率和建築覆蓋率(建築密度) 建築容積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築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之比,附屬建築物也計算在內,但注明不計算面積的附屬物建設物除外。 建築覆蓋率又稱建築密度,是指建築物基底占地面積與總面積的之比,除特別注明外,計算時一般包括附屬建設物。 以上所提到的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設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築物構築物所占面積、運動場地等。 12、綠化率與綠地率的區別 其實,綠化與綠地,二者的區別主要是對“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上。 房地產商通常在廣告中使用綠化率一詞,根據園林專家所言,是一個不准確、不規范的用詞。在國家關於園林綠化的用語中,准確的應為“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兩種叫法。 綠地率是指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在計算時,要求距建築外土牆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用地,不得計入綠化用地。此外,還有幾種情況也屬不能計入綠地率的綠化面積,如地下車庫、化糞池,這些設施的地表覆土一般達不到3米的深度,也就是說在上面種植的大型喬木成活率較低,所以計算綠地率時不能計入。 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小區用地的比率。樹的影子、露天停車場可以中間種草的方磚都可算入綠化覆蓋率,所以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做到60%以上。購房人要注意房地產商在銷售樓盤時宣傳的綠化率實際不少是綠化覆蓋率。 所以,我們平常叫慣了的綠化率專業術語應稱作“綠地率”,它和開發商一般許諾的“綠化率”有很大區別,開發商常說的其實是“綠化覆蓋率”。 而且,國家對綠地率的要求非常嚴格。根據相關技術規范、法規都可以知道,長草的地方並不一定都能算作綠地,綠地率所指的“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 其中,公共綠地又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組團綠地及其他的一些塊狀、帶狀公共綠地。即使是級別最低的零散的塊狀、帶狀公共綠地也要求寬度不少於8米,面積不小於400平方米。該用地范圍內綠化面積不少於總面積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綠地面積要能常年受到直接日照,並要增設部分休閒娛樂設施。而宅宅旁綠地等庭院綠化的用地面積,在設計計算時,也要求距建築外牆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用地,不得計入綠化用地。 根據有關規定,凡符合規劃標准的新建居住區,居住小區綠地率不得低於30%,且要保證居住區內人均2平方米,居住小區人均1平方米的規模。 綠化覆蓋率則不然,相對而言比較寬泛,大致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所以綠化覆蓋率一般要比綠地率高一些。計算綠化覆蓋率所指的綠地,簡單地說,就是只要有塊草皮就可以計入,所以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做到60%以上。 13.為何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編號會有不同 如果開發商提供的國有土地使用證上面的編號與所簽合同裡的土地編號不一樣,這有可能不是同一份土地使用證,應該查看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具體使用范圍和土地使用出讓合同。 14.房屋的使用率與實用率 住宅套內淨面積即使面積與住宅面積的比為使用率,一般高層樓在72%~75%之間,板樓在78%~80%之間;而實用率是套內建築面積與住宅面積的比,大於使用率,因此,往往有開發商用實用率來吸引買房人。 房屋使用率是指房屋的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的例,是衡量物業使用效率的重要標准。目前物業市場上出售的房屋大多以建築面積表示,但對客戶來說最具有實際使用意義的是使用面積。二者在數值上差距越大使用率越低,效用也越低。 在使用率計算方法的選擇上,有些發展商采用軸線面積法。這種方法是以房間內外牆的中線為邊界計算使用面積,這樣計算出來的使用面積包括了外牆的一半面積和全部內牆所占的面積,數值上顯得較高,不能完全反映房產實際的使用面積情況。比較確切的計算方法是在建築面積的基礎上減法外牆和內牆所占的面積後得出的使用面積,這咱方法計算出來的作用面積也形象地稱為“地毯面積”。它反映了一個物業的真實使用率,這種計算方法是對客戶負責任的方法。 從一般情況來看,高層塔樓的真實使用率方面較多層住宅略低,主要是因為高層要求有防火樓梯,電梯間面積也較大,一梯多戶設計也加大了通道的面積,每戶平均分攤的面積也多。而多層住宅基本不存在上述問題,即便有些多層住宅有電梯,其電梯間面積也小於高層,如果采用電梯外掛等新型設計布局其使用率還可進一步提高。 此外,建築面積還包括各單元應分攤的配套用房共用建築面積,如鍋爐房、配電室、高壓水泵房等。 15商品房銷售面積 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買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 銷售者銷售商品房,必須明示商品房的銷售面積,並注明該商品房的套內建築面積及應當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標注單位應當為平方米。 商品房的銷售面積與實際面積之差不得超過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規定的商品房面積測量限差。 按套或者單元銷售的商品房,各套或者各單元銷售面積之和不得大於整幢商品房的實際總面積。 16.套內建築面積 商品房的套內建築面積是指成套商品房(單元房)的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和陽台建築面積之和。套內建築面積不等於地毯面積,完全屬於買房人個人私有;與套內使用面積相比,更能完事地反映買房人個人私有部分的產權。 套內建築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17、套內使用面積 套內房屋使用面積為套內房屋使用空間的面積,按以下規定計算: (1)套內使用面積為套內臥室、起居室、過道、廚房、衛生間、貯藏間、壁櫃等空間面積的總和; (2)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3)不包括在結構面積只的套內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 (4)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