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被子植物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被子植物亞門被子植物亞門angiospermae 1.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1)古生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中國的植物共分26目141科,包括無被花、單被花、和具分離花冠的重被花植物。 (2)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中國的植物共分11目43科,主要包括具有聯合花冠的重被花植物)。 2.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1edoneae(中國植物共分11目36科)。 第八章被子植物亞門(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屬於種子植物,又稱為有花植物floweringplants,它構成了最壯麗的地球植被景觀,表現在體態極其多樣性;組織分化最復雜;與傳粉方式相聯系,生殖器官高度特化;物種最豐富(1萬余屬,23.5萬種);分布和適應性最廣。被子植物的發展,帶動了動物界昆蟲綱、鳥綱和哺乳綱的發展。 我國的被子植物有3148屬,約3萬種。在中國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在系統發育上中具有重大意義的種類,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最好地區。 第一節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類原則 一、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同以種子繁殖,但比裸子植物要演化和完善得多,表現在: 1.出現了兩性結合的花;圍繞性器官出現苞、萼、瓣等保護的結構;雄蕊有花藥和花絲,大孢子葉發育成具有子房、花柱、柱頭的雌蕊;由柱頭而不是直接由胚珠受粉; 2.雌、雄配子體簡化;具有特殊的“雙受精”,胚乳是受精產物; 3.傳粉方式多樣化:風媒、蟲媒、鳥媒、水媒、自花、異花…… 4.形成了果實,多樣化的果實促成了被子植物的傳播; 5.孢子體高度發達和多樣化,適應性廣; 6.營養方式除自養外尚有其它方式; 7.有不經種子而擴大個體的能力,如分蘖、地下走莖、鱗莖、塊莖、塊根上的不定芽。 二、被子植物分類原則:和傳統的教科書不同的觀點有: 1.風媒花是最早發生的,蟲媒花遲於風媒花; 2.單性花是最早發生的,兩性花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3.單珠被是最早發生的,雙珠被遲於單珠被。 第二節被子植物的分類 依據花基數、花粉萌發孔數目、子葉數目、根系、維管排列、形成層活動、葉脈、可把被子植物劃分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2綱。本教材采用1964年恩格勒系統排列,和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采用的系統是一致的,不過後者采用的是1936年恩格勒系統。 一、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雙子葉植物由原始花被亞綱和合瓣花亞綱組成: 原始花被亞綱:花無被,單被,同被或雙被,雄蕊著生在花托上,珠被2層。 (一)山毛榉目fagales。 含2科,僅介紹山毛榉科fagaceae。山毛榉科又叫殼斗科,由山毛榉科組成的森林稱為橡樹林oakforest,山毛榉木材稱為橡木oak。山毛榉科植物是構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上層建築,在溫帶以落葉山毛榉科植物與桦木科植物組成主要的闊葉樹種。 1.主要特征: (1)體態:喬木,常綠或落葉,單葉,具鋸齒或全緣,有時分裂,托葉早落,側脈常直通鋸齒齒尖; (2)花:單性,雌雄多同株,雄花常排成柔荑花序狀,直立或下垂;雌花1—多朵排成歧聚傘花序生於總苞——殼斗,總苞螺旋狀排列或輪狀排列,果時盤狀或杯狀半包,或全包著果實。花的結構:花被4—8,雄花: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或為其倍數(4—20);雌花:子房下位,3—7室,每室有胚珠2; (3)果:堅果。成熟時有殼斗包托; (4)種子:無胚乳,子葉肥厚,富含澱粉或油脂。 2.分類:含8屬900種,我國有6屬(中國植物志承認7屬)320種,其最重要的分類特征是: (1)總苞外面有附屬物——鱗片、軟刺、硬刺等; (2)堅果和總苞的關系——總苞組成殼斗時的排列,殼斗的形狀:全包、半包或淺碟狀; (3)雄花序排成球狀、頭狀(僅水青岡屬)或柔荑花序,柔荑花序直立或下垂; (4)殼斗內包含雌花、果的數目。 3.經濟價值: (1)木材:材質堅硬,耐腐朽,可作建築、家具、槍托等; (2)食用堅果:板栗及多種堅果可食; (3)栓皮栎樹皮作軟木塞; (4)樹皮、枝葉、殼斗可提取栲膠,供制革用; (5)木材及鋸屑用於養植冬菇。 4.關於殼斗的來源:一為枝性起源,一為葉性起源。 (二)荨麻目urticales:木本到草本,葉多互生,常有托葉,花兩性到單性,常為二基數花,雄蕊少數,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 僅介紹桑科moraceae。 1.主要特征 (1)體態:木本,喬木,灌木,少有籐本或草本的,枝葉折斷或樹皮損傷常有白色的乳汁流出; (2)葉:單葉常互生,少對生,具有托葉,有的托葉在幼時包著芽,脫落後在莖節上留下托葉環; (3)花:單性,組成花序,同株或異株;桑樹同株,構樹異株;花序為柔荑花序、短穗狀花序、頭狀花序、隱頭花序。 花被4,雄蕊4—6,有時退化為1,花絲在芽時內折,子房上位或下位,由2心皮構成,花柱常2,1室,1胚珠; (4)果實:聚花果; (5)種子:無胚乳。此外桑科還具有如下的一些熱帶雨林的特征: (1)“莖花現象” (2)“板根現象” (3)氣根現象——獨木成林 (4)“絞殺現象” 2.分布和分類:桑科約53屬140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我國有16屬150種。桑科可分為桑亞科和木菠蘿蜜亞科,前者雄蕊在芽時內卷,花排成聚傘花序、穗狀花序或頭狀花序,有時單生,如桑屬morus、構樹屬broussonetia;木菠蘿亞科的雄蕊在芽中直立,花生於密閉的花序托的內壁上或花序托成棍棒狀,花陷於花序托中,如無花果屬ficus,菠蘿蜜屬artocarpus。 3.經濟價值: (1)園林綠化樹種; (2)養蠶業; (3)果品:無花果、木菠蘿、白桂木、面包樹、薜荔等; (4)藥用:桑葉、皮、枝、桑椹;獸用的箭毒木。 應記學名:無花果屬ficus (三)蓼目polygonales,僅含1科蓼科polygonaceae 1.主要特征 (1)體態:草本為主,也有灌木或籐本,莖節常膨大,皮層常具醋酸鈣結晶; (2)葉:單葉互生,有干膜質鞘狀托葉; (3)花:兩性,稀單性,三基數,花被同型,3—6,花瓣狀,有色彩,雄蕊3—9枚,基部常具由蜜腺聯合而成的花盤,子房由2—3心皮聯合成1室,胚珠1枚,直生; (4)雄蕊數目的增減,雌雄蕊異長; (5)果;瘦果或小堅果,三稜形; (6)種子:具有胚乳,是內胚乳。 2.分類和分布:32屬1200種,全世界分布,主產北溫帶,我國8屬200余種。 3.經濟價值 (1)藥用:何首烏、扁蓄、大黃、虎杖、火炭母、扛板歸等; (2)糧食:荞麥 (3)觀賞:竹節蓼、珊瑚籐 應記學名: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 (四)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僅介紹1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主要特征 (1)體態:草本,一年生或多年生,莖節常膨大; (2)葉:單葉,對生,常在基部連以橫線。有時可見干膜質狀托葉; (3)花:兩性,單生或排成二歧聚傘花序;花為五輪4—5基數,k(4—5),聯合成筒狀,c4—5,花瓣有長爪,頂端撕裂狀,a5—10,花粉粒具散孔,g(2—5:1:∞—1),具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花柱4—5; (4)果:蒴果,瓣裂或頂齒裂; (5)種子:細小,胚彎曲,包圍著外胚乳。 2.經濟價值: (1)觀賞:多種石竹,康乃馨等; (2)藥用:太子參、王不留行、瞿麥等; 3.和藜科chenopodi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同具散孔花粉,彎曲的胚包著外胚乳,但它們之間具有如下不同: 莖、葉花被胎座果實 石竹科莖節膨大,葉對生花雙被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數蒴果瓣裂或頂齒裂 藜科葉互生單被,綠色基底胎座,胚珠1不裂的胞果,或有時蓋裂 苋科葉互生或對生干膜質有色彩基底胎座,胚珠1蒴果橫裂 3.中央子目的系統學意義:中央子目在演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花被從單被到雙被,在商陸科中有具有離生心皮的種類,從中軸胎座發展到石竹科的特立中央胎座,進一步可發展到藜科和苋科的基底胎座。 應記學名:石竹dianthuschinensis (五)木蘭目magnoliales 木本,少數木質部僅具管胞,兼具梯狀穿孔導管,花以單生為主,具有顯著花托,兩性,花各部從螺旋狀排列到輪狀排列,花被同型,雄蕊多數,心皮離生,胚小,胚乳豐富,嚼爛狀。含22科,著重介紹2科: 木蘭科magnoliaceae 1.主要特征 (1)體態:常綠喬木或灌木,植物體含油細胞,枝、葉、樹皮、花有香氣;導管端壁傾斜或截平,梯狀穿孔板到單穿孔。 (2)葉:互生,全緣,但鵝掌楸屬葉3—5裂。具有筆帽狀的托葉;托葉包裹整個葉芽,托葉與葉柄腹面貼合處留下或長或短的壓痕,托葉脫落後在節上留下托葉環。托葉單枚,但鵝掌楸屬等托葉為2枚; (3)花:兩性,少單性異株,單生,輻射對稱,花被同型,花被3—11,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花各部螺旋狀排列於伸長的花托上;雄蕊和雌蕊均未特化:雄蕊未完全分化出花絲,藥隔常伸出花藥之外。花粉單溝,舟狀;雌蕊無明顯的花柱與柱頭之分,心皮腹縫線的上部為柱頭面。 雌蕊群柄,雌雄蕊柄。 (4)果實:蓇葖或聚合蓇葖果,罕具翅堅果; (5)種子:胚小,胚乳豐富,嚼爛狀——褶疊呈不規則的表面。 2.分類和分布:15屬250種,分布北半球,我國有11屬130種,是木蘭科種類最豐富的地區。根據花頂生還是腋生,每一心皮含胚珠數目,是否具有雌雄蕊柄,葉柄腹面的托葉痕長短,蓇葖果還是不裂的翅果,花單性還是兩性劃分屬。 (1)木蘭屬magnolia:花頂生,胚珠2枚; (2)木蓮屬manglietia:花頂生,胚珠4枚; (3)含笑屬michelia:花腋生,胚珠多於4枚; (4)鵝掌楸屬liriodendron:葉每側有2-4個裂片;具翅小堅果; 3.木蘭科的系統發育討論 (1)花從頂生到腋生;兩性到單性; (2)花被由不分化向萼、瓣分化發展,如鵝掌楸屬; (3)雄蕊花粉囊由位於小孢子葉的中脈兩側向邊緣轉移,花藥由內向開裂轉向外向開裂(鵝掌楸屬),雄蕊由花藥小、藥隔大、花絲短發展到分化出明顯的花絲; (4)雌蕊群由無柄到有柄,心皮數目減少,從螺旋狀排列到輪生(馬來西亞pachylanx心皮3,輪生); (5)果實由蓇葖果到側面連合的聚合蓇葖果。 4.經濟意義 (1)木材; (2)園林綠化:白蘭、黃蘭、荷花玉蘭、夜合、含笑等; (3)藥用:厚樸、辛夷; (4)提取芳香油用於化妝品。 應記學名: 荷花玉蘭magnoliagrandiflora 含笑micheliafigo 樟科lauraceae 科名來源於是月桂屬laurus,樟科唯一在歐洲分布的屬,產地中海,枝葉常作花環等喜慶用,葉曬干作香料加入湯。 1.主要特征 (1)體態:常綠或落葉的喬灌木,僅無根籐(cassytha)是寄生籐本。枝葉樹皮含有油細胞,揉之有樟腦油香氣,葉、樹皮、木材有時存在粘液囊。鱗芽有多數芽鱗苞;導管單穿孔; (2)葉:互生,全緣,三出脈、離基三出脈、羽狀脈。葉常因枝條節間縮短而成枝頂聚生,假輪生,如新木姜子屬,個別種類近對生。無根籐莖無葉。少有分裂的葉(如檫木); (3)花:兩性,單性異株,[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