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切菜一體化機價格是多少錢 事實上,高通貨膨脹的形成,有國際原因,也有國內原因,還有自然原因。具體說來,引起通脹的因素有石油因素、房地產因素和農產品因素。石油價格猛漲的原因是經濟全球化帶來混亂導致的。由於西方國家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於是采取囤積居奇的方式,進行投機炒作。歐美是最大的受益者。作為工業的糧食——石油價格一漲,工業產品就必然會漲。如何辦?石油是工業的生命線,應當將它作為特殊商品來對待,如同軍工產品和核武器一樣,不能自由貿易,這需要爭取聯合國(不是石油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共同協調,制定相應法規:每個國家要進口的石油數額,得直接與石油生產國交易,而進口的數額,需要有一個宏觀上的數據控制,這個數據要與人口、國民平均工資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聯系起來,只能少,不能多,不能由財團操縱。這就如同中國的食鹽一樣。對國內來說,石油不能老依賴世界,要將領海石油開采出來。若牽涉到邊界問題,而聯合開采又不成,那就得果敢的獨立開采,以軍事作後盾。自成價格體系。這個問題(含國際和國內),今年自然無法解決,但也得爭取明年有所改觀。中國的房地產的價格也極不合理。按道理,它應該與平均工資水平相關聯。房價居高不下有四個原因:一是國際游資的進入,與世界經濟一體化密切關聯。這需要銀行想法子。同時,要爭取世貿組織改變金融領域無國界的理念,金融必須呈相對的封閉狀態,這是一個金融安全問題。同時,很多腐敗問題、經濟犯罪問題,都與金融國際化有關。這與異域辦企業是截然不同的。二是地方政府依靠地價謀求財政收入,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這需要增加地方稅收來源,這不是開發稅源的問題,而是讓利的問題。三是異地炒作和囤積房屋也導致了房價的猛漲。這就得控制異地炒作。四是利用優勢囤積房產。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員工,有三套房子:夫妻各自單位建的有價格優勢的高檔房,利用市場信息,購買的商品房。這些房,由於面積大,要價高,大都擱置在那裡,無法租賃,有的是等待高價出售。我認為,一個家庭最多兩套住房(含異地購買)。對已成事實的要定期處理,對尚未構成事實的,要按房價的80%收稅。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與今年的冰凍有關,也與慣性價格有關,與部分人的工資上漲有關,也與大部分價格在上漲有關,與市管人員想方設法收取各種費用,讓經銷者不得不提價有關。改變慣性,需要低價環境,不解決石油問題,就很難改變這個高價環境。對市場的管理,應該由政府承擔,不能企業化、市場化。農產品的價格,以往確實偏低了,如果在去年10月份的基礎上,部分農產品上升50%,也不算離譜。可現在又太高了,大部分超過了80%,還有的翻了一倍多,甚至兩三倍。這不是有錢無市場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菜商的炒作。那就一定要解決城市周邊的閒置土地,吸引和扶持城市無業人員或退休人員去開發利用。據說,現在電力、煤炭也想提價,說是在虧本。這與管理不力密切關聯,也與工資收入相對較高有關。我的一個親戚,是一位普通的外線工,他的月收入就有4千多。像這種類型的工人在其它行業,一般只能得到電力行業的三分之一的收入。另外,據我了解,職工和臨時工盜竊電線、電纜和其它電力原材料的現象也比較突出。他們的“本”就是這樣虧來的。至於煤炭的價格,與賄賂有關,賄賂一多,價格也就高了,尤其是私營煤礦。總之,電力和煤炭方面的問題,都是管理問題,有政府的管理問題,也有內部管理問題。對於煤炭,不能一味的私有化,在監督機制和權力分割機制不完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須參與股份經營,要有4—12%的股權。需要賄賂到哪一級行政,就得讓該級財政參與。有人認為,政府是管理者,不能經營。這其實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思維,而持這個觀點的人,將它視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了。其實,政治與經濟是密切關聯的。一個企業就有企業政治,如制度建設、人事管理、企業安全、行政管理層。國家和地方政府同樣得有經濟實體形式,但不是純粹的公有制,而是公私聯營形式。除了管這一塊外,還要管理全面,這屬於兩條線的問題,而不是又拉二胡又敲鼓。這應該是最合理的體制。當然,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不能像以往的計劃經濟,什麼都統,而是有針對性的進入部分企業,如軍工企業、鐵路企業、燃料企業,高科技企業。進入這類企業後,絕對不能控股,更不能由行政說了算,最多為12%的股份。我已經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不想重復。物價飛漲,最痛苦的是貧民百姓。政府得在社會保障體系上多做點文章。吃穿是第一位的,醫療還放在次。還得保障最普通勞動者的收益問題,任何一個職業,按8小時20天工作制計算,月收入至少要800元(包食住的可略減)。更得嚴厲制裁所謂“試用”不給報酬的現象。中國通脹重要原因是貸款過多,讓錢來的輕松。尤其是房產業的貸款。本來,房子建得越多,房價應該越低,但由於地皮價昂貴,加之異地炒作,囤積房產,價格也就上來了。到時,中國同樣會接手美國的接力棒。現在,不是無房住的問題,而是空置率太高的問題。現在,應該將民用房產業停止下來,十年後再建也不遲,更應該停止這類貸款。其它工業的發展也是如此。工業沒發展起來,貸款卻到手了,流動貨幣就上升了,老板手上的錢也多了,將所謂優質產品的價格提上來了,服裝是最為典型的。幾十元成本的服裝,可以賣到幾千元。於是乎,其它產品也跟隨附和,物價也就逐步上升了。現在,很多大企業,大商人,大實業家,他們手上並沒有什麼流動資本,做的是空手道。今天得到了一筆錢(很多都是貸款),就大擺其闊,如同一場賭博,至於結果如何,從不考慮。但就是這麼一賭,將價格賭上來了。舉個例子,平時的面條,每碗如果是三元,到了賭場就不同了,可以賣到30元以上。錢來的輕松就是如此。受賄嚴重,同樣會佐助通脹。受賄得到的錢,是最輕松的錢,也就不去關注價格,出現了大把消費的現象,將價格自然就帶上來了。這三十年來,價格一直在漲,受賄就是一個重要因素。權力太集中,這是必然的,因而必須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貧富懸殊太大,也必然導致價格上漲。它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個是賣者角度分子,一個是買者角度分析。有錢者,不問價格,甚至越高越好,尤其是吃穿住的。高檔的價格上來了,販子就將低檔提升價格。比如說時令菜,蕹菜三元多一斤,同樣有很多人買著吃,菜販也就將其它價格拉上。衣服也是一樣,一千元以上的衣服比比皆是,銷售量還很多。無錢的消費者看了那些高價後,本來成本只有十來元,衣販子開出100元以上,普通消費者也覺得挺便宜的,因為這個價格畢竟比高檔衣服便宜了10多倍。這叫利用市場消費心理實現提價。當今時代,屬於知識經濟時代,也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知識經濟時代。這類經濟,沒有公正、公平可言。他人有技術優勢,價格上由他人說了算。而國家要發展,又非得買進這些產品不可。在這種背景下,他人完全可以漫天要價。而自身賣出的產品,又毫無技術優勢,他人可以一壓再壓。人家就是通過這種手段來瓜分中國的財富。由於通脹,不論是國內產品,還是從境外買入的產品,按人民幣計算,價格必然會越來越高。而賣出的國際價值並沒有變化,但他們銷售給我們的產品,國際價值卻在上升。總之,他人的價格與價值是成正比增長,而我們無論是銷售到國外的還是國內的,按人民幣計算,價值則在下降構成一種反比形式。這類反比形式就是他人瓜分中國財富的結果,逐漸的經濟崩潰由此愈演愈烈。由於價格的攀升,外資企業同樣受到牽累,當牽累達到一定臨界點,這類企業必然從中國撤出。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通脹,國家不僅不能獲得人任何利益,而且會使財政嚴重縮水。如果政府對此置若罔聞(當然事實上不可能不管),其後果不堪設想。請記住,當人家獲得暴利時,與之交往的我國,必然吃大虧。這,就是哲學中的相反性。這是經濟學上沒有的。不妨舉個見到例子來說明。又甲乙雙方互通有無,乙方給甲方的是電器,而甲方給乙方的是家具。由於一方的電器越來越先進,價格也就越來越高。由於家具沒有什麼技術成分,而乙方的木材販運商又將木材價格提升了,甲方付出的成本也就高了,可乙方還在壓甲方的家具價格。這樣一來,甲方實際是在為乙方做無用功。最終導致破產。再回到國家財政。作為中央財政收入,自始至終都以貨幣形式出現,貨幣貶值,也就帶來了財政收入的縮水。一般情況下,稅率不會隨便增加,財政收入的數據雖然沒有變,甚至提高了,但實際價值卻嚴重縮水。故人民幣的貶值,國家財政同樣會受到嚴重沖擊。如果財政向銀行借入了龐大的數額,或向百姓發行了大量的債券,錢已經花光,卻無力償還,就不得不讓貨幣貶值,甚至讓舊貨幣終止流通。這類通漲,國家才獲得所謂的利益。為何加上“所謂”?其實,這屬於彌補虧損,屬於以前透支嚴重導致無力償還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手段。貨幣貶值,還帶來整個社會管理的無序和混亂,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工資法令化,也不可能規范,會導致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由此影響社會治安。我早就說過,貨幣在國內,要適當升值,故美國政府發現美圓貶值也非常頭痛。總之,當今的通脹不是有錢無市場導致的,也不是政府入不敷出、濫發紙幣導致的,它是外來的沖擊和中間炒作等現象滋生的。獲利的是人家和炒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