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蘇格拉底正文

什麼是蘇格拉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诘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叫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象他的母親是一個助產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幫助新的生命誕生。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准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治國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干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於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於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處死
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盡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就要被處決了。只見他衣衫褴褛,散發赤足,而面容卻鎮定自若。打發走妻子、家屬後,他與幾個朋友侃侃而談,似乎忘記了就要到來的處決。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汁進來,他才收住“話匣子”,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之後,他躺下來,微笑著對前來告別的朋友說,他曾吃過鄰人的一只雞,還沒給錢,請替他償還。說完,老人安詳地閉上雙眼,睡去了。這位老人就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
青年之友
蘇格拉底很喜歡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認為,一個人接受教育之後,不僅自身會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務,而且還能使別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據不同情況,對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對於遺傳條件優越而輕視學習的人,蘇格拉底告訴他們,越是禀賦好的人越要受教育。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馴的良種馬,如果在小時候加以訓練,就會成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裡馬;否則,將始終是難以駕馭的驽馬。一個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堅強,就越容易犯罪。對於那些以財富自誇、認為不需要受教育、財富會成就他們的心願、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人,蘇格拉底就教導他們,只有愚人才會這樣想。他指出,幸福不在於財富,而在於知識,在於對人類做出貢獻。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人們的尊敬。
據說,柏拉圖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歲的時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領袖,非常榮耀而潇灑地面對眾多的人進行演講。按理說,一個青年人有這樣的理想,並非壞事。遺憾的是,格老孔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和才能都很欠缺。家裡人都明白他這是好高骛遠,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闖上講壇,弄得不好被人拖下來,落下笑柄。可是沒有一個人能說服他不要這麼做。這件事被蘇格拉底知道了,鑒於和柏拉圖的關系,他決定開導開導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蘇格拉底看見格老孔迎面走來,老遠就喊;“喂,格老孔,聽說你決心做我們城邦的領袖,這是真的嗎?”為了使格老孔樂意聽自己的話,蘇格拉底故意裝出十分熱情的樣子,選擇了格老孔最感興趣的話題。
“是的。我的確是這樣想的,蘇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極了。如果人間真有什麼好事的話,這又是一樁好事了。因為,倘若你的目的能夠實現,你想有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將能夠幫助你的朋友;為你的家庭揚名,為你的祖國增光;你的名聲在傳遍全城之後,還會傳遍整個希臘,甚至在異邦中享有盛名。那時,你無論到那裡去,都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聽了這番話,大為高興,就停下來同蘇格拉底交談。
看到格老孔留下來,蘇格拉底接著說:“看來很明顯,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們的尊敬,你就必須對城邦有貢獻。”
“正象你所說的。”格老孔回答。
於是蘇格拉底請格老孔談談做貢獻的打算。正當格老孔思考的時候,蘇格拉底問他是不是首先讓城邦富裕起來,實現富裕的途徑是讓稅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蘇格拉底又問,稅收從何而來?總數多少?不足的補充來源是什麼?格老孔回答對這些問題沒有考慮過。之後,蘇格拉底又問他對治理國家所必須考慮的問題的看法,如削減開支、國防力量、防御戰略、糧食供應等。格老孔要麼回答沒有考慮,要麼說不清楚,要麼推托這類事沒必要親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為難的樣子,蘇格拉底進一步開導他說,“國、家一理。國家人口多,一些問題確實很難說上來,但如果能幫助一家,就可以著手幫助更多的人家,你為什麼不從增進你叔父家的福利試一試呢?”
格老孔說:“只要叔父肯聽我的勸告,我一定能對他們有所幫助的。”
蘇格拉底笑了;“怎麼?你連叔父都說服不了,還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內的整個雅典人都聽你的勸嗎?年輕人,要當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個適得其反呀!看看現實,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贊揚的人都是些知識最廣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無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獲得盛名並受到人們的贊揚,就應當努力對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廣泛的知識。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勝過別人;當處理事務的時候,你也就會很容易地獲得你所期望的目標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領袖的格老孔被說服了。
蘇格拉底經典語錄
一位醫生跑來詢問蘇格拉底,說他吃任何東西都淡而無味。蘇格拉底說:你只需停止飲食就行了。
蘇格拉底被處死前,朋友悲傷地說: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是多麼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處死啊!蘇格拉底平靜地說:朋友,難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處死嗎?
以下是蘇格拉底的故事
最大的麥穗
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地裡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陸續走進了麥地。
地裡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你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了那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麥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
蘇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從前,在希臘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蘇格拉底。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都來投奔他,向他學習聰明智慧。他講了許多開心的事情。他講述的方式非常生動,所以聽的人都不感到厭煩。
一個夏天,他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鄰居都很納悶,這房子怎麼會使他滿意呢?
“您這麼一個大人物,卻把自己的房子蓋成這麼一個小盒子,有什麼道理嗎?”
“確實沒有什麼道理。”他說,“不過這個地方雖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將會認為自己是快樂的。”
 
你這標簽真是都差的好遠……
 
前蘇格拉底哲學是西方哲學中,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流派。我們有時候很難找到這個時期的哲學家們用來支持他們各自論點的原話,盡管他們寫出了十分重要的文本,但卻都沒有保留下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思想都是摘錄自後來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或者一些偶然發現的殘本中。從那個時代開始,哲學家們就反對過去由傳統對世界作出的神秘主義解釋,他們試圖通過理性進行重新诠釋。他們追問諸如此類的問題:
 萬物從何而來?
 萬物由什麼構成?
 我們如何解釋自然事物的多元性?
 我們如何通過數學描述自然?
 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和悖論成為了後代研究數學、科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盡管這個時期的哲學家所作出的宇宙論已經被基於現代科學的觀點所取代,後代哲學家也不同意他們對其他問題所作出的答案,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是公認的。
米利都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
埃利亞學派

智者學派
 

上一页  [1] [2] 

環美家具滑道如何拆卸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