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哪裡有金絲楠木家具廠? 晚報訊桃塢路古玩城一層大廳今天展出一套用金絲楠木精心制作的仿明家具,吸引了很多行中人前來品鑒。
人們在這由宮燈、圈椅、書櫥、小條案、巨型畫案等組成的十件套仿古家具前流連忘返,贊歎不已,不只是它由國內一流家具專家田家青設計、制作精美,更主要的是其所用木料均為罕見的金絲楠木。
送展這套精美金絲楠木家具的是我市留韻蘇作家具工作室室主陸斌先生。
2000年,秦嶺深山中的一些淘金工人陸續挖出深埋在山石中的千年古木。作為一名珠寶商,憑借著職業敏感,陸斌千裡迢迢來到青海玉樹實地考察。他推測,由於這裡處於地震帶,這些被泥石流深埋地下的古木應是不可再生的金絲楠木。處事謹慎的陸先生依然取樣送北京大學測試。當測試報告證實這正是兩千年前的金絲楠木時,他立即籌措重金收購,運回南通。到目前為止,他已囤積了100多立方米的金絲楠木。有了這些寶貝,陸先生成立了留韻蘇作工作室,專心用它制作精美的古典家具。今年春天,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成功拍出陸斌送拍的楠木畫案、楠木字畫筒等,驚動了大江南北喜好楠木的專家學者。省紅木家具協會會長顧紋兩次專程來通品鑒:沒想到南通藏了這麼多的金絲楠木!中國軍事博物館館長陳鐵榜一次性就在陸斌那兒訂購了書櫥、低櫃、畫案、字畫筒等多件楠木家具。他囑托陸斌:你一定要珍惜,大材大用,小材也要大用。天津一位二胡制作名家也聞訊而來,要全部回收家具制作的下腳料:這都是制作二胡琴筒、二胡馬子的極好材料啊!
陸斌告訴記者,一批精心制作的金絲楠木家具不久還要赴省城展示。國慶節後,軍事博物館也將辟出一千平米的展廳展出他的金絲楠木家具。 8類33種國標紅木分類明細
紫檀木類 檀香紫檀
花梨木類 越柬紫檀安達曼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狀紫檀鳥足紫檀
香枝木類 降香黃檀
黑酸枝木類 刀狀黑黃檀黑黃檀闊葉黃檀盧氏黑黃檀東非黑黃檀巴西黑黃檀亞馬孫黃檀伯利茲黃檀
紅酸枝木類 巴西黃檀賽州黃檀交趾黃檀絨毛黃檀中美洲黃檀奧氏黃檀微凹黃檀
雞翅木類 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鐵刀木
烏木類 烏木厚瓣烏木毛藥烏木蓬塞烏木
條紋烏木類 蘇拉威西烏木菲律賓烏木
下面介紹一些高檔家具的木料情況:
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榈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雲:“花榈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雲:“花梨木產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榈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家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木質比花榈木更堅細,可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惟絲紋極粗。” 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載。明《格古要論》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侯寬昭的《廣州植物志》介紹了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為海南島特產,森林植物,喜生於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松,心材紅褐色,堅硬。紋理精致美麗,適於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 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占城、真臘,樹老僕淹沒於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家具多為老花梨木制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這些特點,在制作器物時多被匠師們加以利用和發揮,一般采用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從而突出了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給人以文靜、柔和的感覺。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主要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地區,其次是交趾。我國廣東、廣西也產紫檀木,但數量不多。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復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 我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於東漢末期,晉·崔豹《古今注》有記載,時稱“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為皇家所重視,開始大規模采伐。由於紫檀木數量稀少,很快將國內檀木采光,隨後即派官吏赴南洋采辦,此後遂成定例,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所采辦的木料並非都為現用,很多存儲備用。這種采辦,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掠奪性質,因此,南洋群島所產佳木幾乎被采伐殆盡,其中尤以紫檀木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載而去。查世界產紫檀之地,主要為南洋群島,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產紫檀木的絕大部份都匯集到中國,分儲於廣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為明代所采,雖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辦過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節屈不直,這是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過量,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界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歐美人士重視紫檀的程度較我國尤甚,原因是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紫檀決無大木,僅可做小巧器物。據說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棺椁模型,參觀者無不驚訝而羨慕,以為稀有。及至西方人來北京後,見到種種紫檀木器,才知紫檀之精英盡聚於北京。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限在西方的紫檀器物基本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收買時一般不買成器,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配木框,以為陳列之用。 紫檀木分新、老兩種。老者色紫,新者色紅,都有不規則的蟹爪紋。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現為顏色呈犀牛角色澤,它的年輪紋大多是絞絲狀的,盡管也有直絲的地方,但細看總有絞絲紋。紫檀鬃眼細密,木質堅重。鑒別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後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顏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顏色一擦就掉。 與紫檀木同類的木料還有檀香,為常綠灌木,產於我國廣東、雲南等地。其葉為長卯形,葉尖無花瓣,萼裂為四片,實為核果。木質堅重,清香,有黃白二種。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質不如紫檀木。 《博物要覽》和《諸番志》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博物要覽》載:“檀香有數種,有黃、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類,但不香耳。”又說:“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臘、爪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諸國,今嶺南等處亦皆有之。樹葉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檀香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諸番志》卷下說:“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紫者謂之紫檀。” 據《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紫檀屬豆科中的一種。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產於我國,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說:“美國施赫斯弗曾對紫檀作過調查,認為中國從印度支那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從目前國內現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薔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屬同一樹種還有待於植物學家作進一步的鑒定。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為匠人所不取。
《格古要論》寫作“鐵力木”。《廣西通志》謂鐵力木一名“石鹽”,一名“鐵稜”,產於我國廣東,木性堅硬而沉重,呈黑紫色。《南越筆記》載:“鐵力木理甚堅致,質初黃,用之則黑。梨山中人以為薪,至吳楚間則重價購之。”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家具較多。 常見的明代翹頭案面,往往長約3至4米,寬約60、70厘米,厚約14至15厘米,竟是一塊整料制成。為了減少器物的重量,在案面裡側挖出4至5厘米深的溝槽。鐵梨木材質堅重,色澤紋理與雞翅木相差無幾,不仔細看很難分辨。有些雞翅木家具的個別構件就用鐵梨木偽充。凡用鐵梨木制作的各式家具都極為經久耐用。
雞翅木又作,“杞梓木”,其木質紋理酷似雞的翅膀,故名。我國廣東、海南島出產這種木材。屈大均《廣東新語》把雞翅木稱為“海南文木”。其中講到有的白質黑章,有的色分黃紫,斜鋸木紋呈細花雲。子為紅豆,可作首飾,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還有以其“實”呼為“紅豆木”者。唐代詩人“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之句即指此。據《格古要論》介紹:“雞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內有蟹爪紋,一半純黑色,如烏木。有距者價高,西番作駱駝鼻中絞子,不染肥膩。常見有做刀靶,不見其大者。”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並非如此,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清一色的雞翅木條案和成堂的扶手椅。如果說雞翅木較紫檀、花梨更為奇缺,倒 是事實,若說雞翅木無大料,則並非如此,顯系《格古要論》的作者未見過雞翅木大料,才作出如此結論。 據陳嵘《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雞翅木屬紅豆屬,計約四十種,在我國生長有二十六種。”可見現今保存的傳世雞翅木家具也並非同一樹種。雞翅木也有新老之分,如何加以辨別,根據北京家具界老師傅們的經驗,新者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呆板,木絲容易翹裂起茬。老者肌理細膩,有紫褐色深淺相間的蟹爪紋,細看酷似雞翅。尤其是縱切面,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各種山水、風景圖案。由於雞翅木較花梨、紫檀等木質紋理另具特色,匠師們在制作家具時需反復衡量每一塊木料,盡可能把紋理整潔和色彩優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優美的造型加以色彩古艷的木紋,能使家具增添濃厚的藝術韻味
紅木產我國廣東、雲南及南洋群島。葉長,橢圓形而尖,花五瓣,色白,微赭。年輪紋都是直絲狀,鬃眼比紫檀大,顏色近似棗紅色。《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介紹紅木說:“凡木之紅色者均可謂之為紅木。惟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在硬木當中,紅木的木質僅次於紫檀,但紅木產量大,得之較易,所以世人視紅木不如紫檀貴重。由於紅木產量多,所以用紅木制器物多取其最精美的部分,疵劣者決不使用。因此,紅木制作的家具仍不失為上等家具。
瘿木亦稱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質紋理特征,並不專指某一種木材。據現在北京匠師們講,有楠木影(或作瘿)、桦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博物要覽》介紹花梨木產品時提到:“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名花梨影木焉。”我國遼東、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產。《博物要覽》卷十雲:“影木產西川溪澗,樹身及枝葉如楠。年歷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書中還提到《博物要覽》一書的作者谷應泰曾於重慶余子安家中見一桌面,長一丈一尺,闊二尺七寸,厚二寸許。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 《新增格古要論》中有骰柏楠一條雲:“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骰子柏楠。今俗雲斗柏楠。”按《博物要覽》所說瘿(影)木產地、樹身、枝葉及紋理特征與骰柏楠木相符,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 《古玩指南》中提到:“桦木產遼東,木質不貴,其皮可用包弓。惟桦多生瘿結,俗謂之桦木包。取之鋸為橫面,花紋奇麗,多用之制為桌面、櫃面等,是為桦木影。” 影木的取[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