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大帝4有幾關 名稱:凱撒大帝子母門 參考價格:1980.00元/ 產品類型:木門 型號/規格:k-22/2100*900*240 顏色:楸木色材質:實木復合門的開啟方式:推拉 西庇阿(大)(前236—前184)羅馬將軍、執政官 大西庇阿出身羅馬名將世家,早年參加坎尼戰役,幸免於難。前209年進軍西班牙,攻占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基地——新迦太基城,隨後打敗漢尼拔之弟哈士杜路巴開赴意大利的援軍。前203年當選羅馬執政官,極力主張直搗迦太基本土。前204年,西庇阿率軍進入非洲,進攻迦太基。前202年在扎馬戰役中打敗漢尼拔,勝利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前190年,西庇阿隨其兄參加馬格尼西亞戰役,打敗了塞琉古王國國王安條克三世。西庇阿在戰略上極為出色,其對西班牙、非洲的進攻,為最終戰勝漢尼拔起到了關鍵作用。西庇阿在品德上也是一位高尚而寬容的人。
包魯斯(前229—前160)羅馬將軍、執政官 前171年,由於馬其頓國王伯修斯組成反羅馬同盟,羅馬向其宣戰,第三次馬其頓戰爭開始。羅馬執政官包魯斯率軍進攻馬其頓,前168年,包魯斯率軍與伯修斯決戰於皮得納,全殲馬其頓軍,伯修斯在逃跑中投降被俘。包魯斯隨即進軍掃蕩了支持馬其頓的希臘各城邦。馬其頓淪為羅馬的屬地。包魯斯攻打了希臘,但其本人卻是希臘文化藝術的愛好者。
西庇阿(小)(前185—前129)羅馬將軍、執政官 小西庇阿是包魯斯之子,包魯斯死後成為大西庇阿之子的養子。小西庇阿在前168年17歲時隨其父參加了皮得納戰役。後又隨軍征戰西班牙各地。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後,羅馬在迦太基屢次受挫,前147年小西庇阿當選為羅馬執政官,率軍進攻迦太基,采用海上和陸上的嚴密封鎖,於次年攻陷迦太基城,徹底毀滅迦太基。後羅馬軍隊在西班牙作戰時,屢次受挫於努曼西亞,前134年,小西庇阿再次當選執政官,率軍進入西班牙,經長期圍困,於次年攻陷努曼西亞,占領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小西庇阿後來死於政治謀殺。小西庇阿雖然沒有特別出色的戰役,但他總是能在羅馬受挫的地方取勝,特別善於圍城戰。小西庇阿同時也是羅馬著名演說家,精通希臘文化藝術。
馬略(前157—前86)羅馬將軍、執政官 馬略出身平民,早年隨小西庇阿參加努曼西亞戰爭。前107年當選為執政官,次年進軍努米底亞,打敗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前104年條頓人和森布裡人入侵羅馬,馬略再次當選執政官,率軍打敗了入侵者。在此期間,馬略對羅馬軍隊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雇傭兵制度,此舉加強了軍隊的戰斗力,但也使軍隊成為將軍的政治工具,對此後的羅馬產生了深遠影響。之後馬略多次擔任執政官,代表平民派與貴族派的蘇拉展開激烈殘酷的政治爭奪,為報復蘇拉,曾大肆迫害貴族派。前86年,病逝於執政官任上。馬略在軍事戰役上取得了一些重大勝利,但他更大的作為是對羅馬軍隊的改革和建設,馬略也掀開了羅馬內戰的序幕。
蘇拉(前138—前78)羅馬將軍、獨裁官 蘇拉出身貴族,早年為馬略部將,參加了對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的戰爭和對條頓人、森布裡人的戰爭,表現出色。前90年參加了意大利同盟戰爭。之後代表貴族派與馬略平民派展開激烈政治斗爭。前88年率軍進入羅馬城,大肆迫害馬略派。隨後進軍東方,打敗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悌六世。前84年返回羅馬,打敗馬略派軍隊,任獨裁官,大肆殺戮馬略派。蘇拉在軍事上有著出色的戰績,其對羅馬的獨裁,沉重打擊了羅馬的共和體制。
凱撒大帝生平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斯巴達克spartacus(?,色雷斯~前71) 古羅馬奴隸起義的領袖。在戰斗中被俘並淪為奴隸,被賣到卡普阿一角斗士訓練所。公元前73年初夏,為爭取自由率70名角斗奴隸起義,占領附近的維蘇威山,得到各地逃亡奴隸和破產農民的響應,不久即擴至數千人。他所率義師得到奴隸和貧民的廣泛擁護,隊伍不斷擴大,盛時曾達到12萬人。公元前72年率軍先北後南進行了3次遠征,多次打敗羅馬軍隊。公元前71年春在阿普利亞境內與克拉蘇·迪弗斯決戰,起義軍失敗,斯巴達克在激戰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予羅馬統治者以嚴重打擊,但因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起義者未建立適當的基地,內部發生分裂等,終被強大的羅馬統治者所鎮壓。k.馬克思稱斯巴達克是“偉大的統帥,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v.i.列寧贊譽他為“最大一次奴隸起義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羅馬古代名將==
拜占庭和東歐在中世紀,起著歐洲盾牌的作用。在中世紀前期,拜占庭主要是抵抗波斯和阿拉伯的入侵,而東歐各民族,則在反抗著拜占庭;到中世紀後期,東歐則抵抗著土耳其的入侵。可以說整個中世紀,東歐各民族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戰斗,期間產生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將有:
一、貝利撒留(505-565)東羅馬將軍
貝利撒留原為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侍衛。527年,22歲時擔任了波斯前線的東方統帥。528、541年指揮了第一、二次波斯戰爭,常常以弱勝強,出奇制勝,擋住了波斯大軍的入侵。532年尼卡起義。534年攻滅了北非的汪達爾王國。534-540年打敗東哥特王國,占領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貝利撒留幾乎以一己之力重現了古羅馬帝國的軍事風采。544年,東哥特人在意大利卷土重來,貝利撒留再次出征,戰事陷於僵持,548年被免職。559年,最後一次指揮作戰,打敗了攻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保加利亞人。貝利撒留極具軍事才能,其指揮的大多數戰役都是以劣勢兵力取勝,可以說與歷史上最傑出的將領相比也遜色不了多少。但他似乎在統帥才能上略有欠缺,無論在東線還是在意大利,戰事一持久,其部下就有不聽調遣的情況,從而影響戰局。而且以他的軍功,其地位還要靠其妻與皇後的關系維持。
二、納爾西斯(478-573)東羅馬將軍
納爾西斯原為東羅馬皇後狄奧多拉的寵信。532年參加尼卡起義。538年隨貝利撒留對東哥特人作戰。550年接替貝利撒留為統帥,在552年的塔吉奈戰役中獲勝,東哥特國王托提拉重傷而死。隨後在554年的卡西裡紐姆戰役中,打敗了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征服了意大利。納爾西斯的勝利並不代表他的才能勝過了貝利撒留,因為他帶來了數萬蠻族雇傭軍,其投入的軍力遠大於貝利撒留。但不管怎樣,納爾西斯也算得是拜占庭名將。
三、利奧三世(675-741)拜占庭皇帝
717年,阿拉伯大軍水陸並進,包圍了君士坦丁堡(據稱有陸軍20萬,海軍1800艘戰艦),形勢危急。拜占庭的小亞細亞軍區將軍利奧被擁戴登上皇位。718年,利奧三世用“希臘火”燒毀了阿拉伯海軍的戰艦,擊潰了阿拉伯的海、陸大軍。740年,在小亞的阿克洛伊農戰役中,再次重創阿拉伯軍隊。利奧三世是拜占庭傑出軍事家,他不僅挽救了拜占庭帝國,而且進一步鞏固了軍區制,加強了帝國的軍事實力。
四、克魯姆大公(?-814)保加利亞大公
克魯姆803年即位,805年打敗了阿伐爾人的入侵。809、811、813年多次打敗拜占庭帝國,攻占了塞爾的卡(今索菲亞)和軍事重鎮亞得裡亞堡。其領土包括今保加利亞以及羅馬尼亞、匈牙利的一部分。克魯姆大公是保加利亞人繼阿斯巴魯赫後的早期英雄人物,他能夠一再打敗當時的強國拜占庭令人吃驚。
五、奧列格(?-912)基輔羅斯大公
奧列格為北歐諾曼人後裔,879年即位諾夫哥羅德公爵。隨後南下,征服了斯摩稜斯克。882年征服基輔,成為基輔羅斯大公。907年,奧列格大公一路南下,直抵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被迫求和。奧列格以弱小的兵力開始南征,越戰越強,竟至打到君士坦丁堡,不愧是東斯拉夫人的英雄人物。
六、西蒙大帝(864-927)保加利亞皇帝
893年西蒙即位為保加利亞大公後,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征服了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於919年稱恺撒(皇帝),925年又稱“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並一度迫使拜占庭納貢。西蒙大帝的帝國是當時東歐的頭號強國。
七、巴西爾二世(958-1025)拜占庭皇帝
巴西爾963年即位,976年親政後,了各地叛亂。隨後打敗阿拉伯人,征服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區。1018年,在經過30年戰爭後,最後滅亡了保加利亞王國。其殘酷的殺戮,獲得了“屠殺保加利亞人的劊子手”的稱呼。巴西爾二世戰功顯赫,他的時代,是拜占庭帝國的黃金時代。
八、波列斯拉夫一世(勇敢者)(967-1025)波蘭國王
波列斯拉夫992年即位波蘭大公,於999年統一波蘭。1003、1007、1015年三次打敗神聖羅馬帝國的入侵,捍衛了波蘭獨立,並在戰爭中占領了奧得河西岸地區。1013年征服了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1018年遠征基輔羅斯,直至黑海北岸。1025年加冕為波蘭國王,其領土遍及大半個東歐。波列斯拉夫一世無愧勇敢者的稱號,其作戰勇往無前,是波蘭歷史上最傑出的統帥。
九、斯特凡·杜尚(1309-1355)塞爾維亞皇帝
斯特凡·杜尚1330年隨父親出征,在丘斯滕迪爾戰役中打敗了保加利亞、拜占庭聯軍。1331年篡位自立為國王。1345年征服阿爾巴尼亞、馬其頓。1346年加冕為“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1348年占領拜占庭帝國的中希臘地區。後又打敗匈牙利,占領馬其瓦和貝爾格萊德。斯特凡·杜尚具有塞爾維亞人的頑強、好戰性格,他創造了塞爾維亞歷史上的最強大時期。
十、德米特裡·頓斯科伊(1350-1389)莫斯科大公
德米特裡於1359年即位,1363年又成為弗拉基米爾大公。他在1368-1375年間戰勝了俄羅斯各公國。為擺脫蒙古統治,拒絕向蒙古納貢。1378年,蒙古軍隊入侵,德米特裡大公在沃查河戰役中大敗蒙古軍。1380年,蒙古金帳汗國馬麥汗親率大軍入侵,並企圖與立陶宛的亞蓋洛大公東西夾擊。德米特裡大公主動出擊,首先向蒙古軍進攻,在頓河的科裡庫沃戰役中,擊敗了蒙古大軍,獲得頓斯科伊(頓河英雄)的稱號。但1382年,德米特裡大公被蒙古脫脫迷失汗擊敗,被迫納貢。德米特裡大公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掀開了反抗蒙古統治的序幕,其後俄羅斯人開始了不斷反抗蒙古人的斗爭。
十一、亞蓋洛(1348-1434)波蘭國王
亞蓋洛1377年即位立陶宛大公,在娶波蘭女王後,於1386年即位波蘭國王。亞蓋洛大公領導了反抗條頓騎士團的斗爭。1410年,亞蓋洛大公親率波蘭、立陶宛、俄羅斯、捷克、匈牙利聯軍3萬2千人抗擊條頓騎士團,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打敗了條頓騎士團2萬7千人,擊斃其團長。亞蓋洛大公的勝利,保衛了東歐各國的獨立。
十二、傑士卡(1360-1424)捷克將軍
傑士[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