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王朗正文

王朗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王朗
 
王朗

字:景興
生卒:?——288
籍貫:徐州 東海(今江蘇)
官職:司徒
谥號:成侯
終屬:魏
家庭成員:子:王肅
字景興。生年不詳(據《三國演義》推測王朗生年為公元152年,活了七十六歲),卒於公元228年。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歷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谏議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最後死在司徒(相當與宰相)任上。谥號“成侯”。有一子名王肅,乃三國曹魏的一代經學大家。

目錄[隱藏]
1《三國志·王朗傳》
2其他典籍記載
3曹魏三公
4《世說新語》乘船
5《演義》記述
6罵死王朗的考據
7歷史評價
8參考文獻
9附:京劇《罵王朗》
10明末畫家王朗
11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王朗-《三國志·王朗傳》  

王郎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郎中,除菑丘長。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舉孝廉,辟公府,不應。徐州刺史陶謙察朗茂才。時漢帝在長安,關東兵起,郎為廉治中,與別 
陳壽《三國志》
駕趙昱等說謙曰:“《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以昱為廣陵太守,郎會稽太守。孫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敗績,浮海至東治。策又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策以儒雅,诘讓而不害。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轉江海,積年乃至。拜谏議大夫,參司空軍事。魏國初建,以軍祭多酒領魏郡太守,遷少府、奉常、大理。務在寬恕,罪疑從輕。鐘繇明察當法,懼以治獄見稱。

文帝即王位,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勸育民省刑曰:“兵起已來三十余年,四海蕩覆,萬國殄瘁。賴先王莫除寇賊,扶育孤弱,遂令華夏復有綱紀。鸠集兆民,於茲魏土,使封鄙之內,雞鳴狗吠,達於四境,蒸庶欣 
魏文帝
欣,喜遇升平。今遠方之寇未賓,兵戌之役未息,誠令復除足以懷遠人,良宰足以宣德澤,阡陌鹹修,四民殷熾,必復過於囊時而富於平日矣。《易》稱敕法,《書》著祥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慎法獄之謂也。昔曹相國以獄市為寄,路溫舒疾治獄之吏。夫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馑之民;窮老者得仰食倉廪,則無餧餓之俘;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壯而後役,則幼者無離家之思;二毛不戎,則老者無頓伏之患。醫藥以療其疾,寬繇以樂其業,威罰以抑其強,恩仁以濟其弱,赈貸以贍其乏。十年之後,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後,勝兵者必滿野矣。”

及文帝踐阼,改為司空,進封樂平鄉侯。時帝頗出游獵,或昏夜還宮。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則飾同衛,內則重禁門,將行則設兵而後出幄,稱警而踐墀,張弧而後登輿,清道而後奉引,遮列而後轉毂,靜室而後息駕,皆所以顯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車駕出臨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違警跸之常法,非萬乘之至慎也。”帝報曰:“覽表,雖魏绛稱虞箴以諷晉悼,相如陳猛獸以戒漢武,未足以喻。,殊無人志,懼彼輿論之未暢者,並懷伊邑。臣愚以為宜敕別征諸將,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外曜烈威,內廣耕稼,使泊然若山,談然若淵,勢不可動,計不可測。”是時,帝以成軍遂行,權子不至,車駕臨江而還。

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二百戶。使至邺省文昭皇後陵,見百姓或有不足。是時方營修宮室,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來,恩诏屢布,百姓萬民莫不欣欣。臣頃奉使北行,往反道路,聞眾徭役,其可得蠲除省減者甚多。願陛下重留日昃之聽,以計制寇。昔大禹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宮室,儉其衣食,用能盡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踐欲廣其御兒之疆,馘夫差於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漢之文,景亦欲恢弘祖業,增崇洪緒,故能割意於百金之台,昭儉於弋绨之服,內減太官而不受貢獻,外省徭賦而務農桑,用能號稱升平,幾致刑錯。孝武之所以能奮其軍勢,拓其外境,誠因祖考畜積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明恤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內。自漢之初及其中興,皆於金革略寢之後,然後厥猥闶,德陽並起。今當建始之前足用列朝會,祟華之後足用序內官,華林、天淵足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阊阖之象魏,使足用列遠人之朝貢者,修城池,修使足用絕逾越,成國險,其余一切,且須豐年。一以勤耕農為務,習戎備為事,則國無怨曠,戶口滋息,民充兵強,而寇戎不賓,緝熙不作,未之有也。”轉為司徒。

時屢失皇子,而後宮就館者少,朗上疏曰:“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廣諸姬之胤。武王既老而 
王朗之子:王肅
生成王,成王是以鮮於兄弟。此二王者,各樹聖德,無以相過,比其子孫之祚,則不相如。蓋生育有早晚,所產有眾寡也。陛下既德祚兼彼二聖,春秋高於姬文育武之時矣,而子發未舉於椒蘭之奧房,藩王未繁於掖庭之眾室。以成王為喻,雖未為晚,取譬伯邑,則不為夙。《周禮》六宮內官百二十人,而諸經常說,鹹以十二為限,至於秦漢之末,或以千百為數矣。”然雖彌猥,而就時於吉館者或甚鮮,明‘百斯男’之本,誠在於一意,不但在於務廣也。老臣(忄婁)(忄婁),顧國家同祚於軒轅之五五,而未及同文之二五,用為伊邑。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缦袍,不至於甚厚,則必鹹保金石之性,而比壽於南山矣。帝報曰:“夫忠至者辭罵,愛重者言深。君既勞思慮,又手筆將順,三復德音,欣然無量。朕繼嗣未立,以為君憂,欽納至言,思聞良規。”朗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記,鹹傳於世。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肅嗣。初,文帝分朗戶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詳。

王朗-其他典籍記載  
《王朗家傳》
會稽舊祀秦始皇,刻木為像,與夏禹同廟。朗到官,以為無德之君,不應見祀,於是除之。居郡四年,惠愛在民。朗少與沛國名士劉陽交友。陽為莒令,年三十而卒,故後世鮮聞。初,陽以漢室漸衰,知太祖有雄才,恐為漢累,意欲除之而事不會。及太祖貴,求其嗣子甚急。其子惶窘,走伏無所。陽親舊雖多,莫敢藏者。朗乃納受積年,及從會稽還,又數開解。太祖久乃赦之,陽門戶由是得全。

《獻帝春秋》
孫策率軍如閩、越討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為兵所逼,遂詣軍降。策令使者诘朗曰:“問逆賊故會稽太守王朗:朗受國恩當官,雲何不惟報德,而阻兵安忍?大軍征討,幸免枭夷,不自掃屏,復聚黨眾,屯住郡境。遠勞王誅,卒不悟順。捕得雲降,庶以欺詐,用全首領,得爾與不,具以狀對。”朗稱禽虜,對使者曰:“朗以瑣才,誤竊朝私,受爵不讓,以遘罪網。前見征討,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須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從者疾患,死亡略盡。獨與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棄欐就俘,稽颡自首於征役之中。朗惶惑不達,自稱降虜。緣前迷謬,被诘慚懼。朗愚淺驽怯,畏威自驚。又無良介,不早自歸。於破亡之中,然後委命下隸。身輕罪重,死有馀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絆,叱咤聽聲,東西惟命。”

《魏略》
朗本名嚴,後改為朗。魏書曰: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表禮贽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肅嗣。初,文帝分朗戶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詳。太祖請同會,啁朗曰:“不能效君昔在會稽折粳米飯也。”朗仰而歎曰:“宜適難值!”太祖問:“雲何?”朗曰:“如朗昔者,未可折而折;如明公今日,可折而不折也。”太祖以孫權稱臣遣貢谘朗,朗答曰:“孫權前箋,自詭躬討虜以補前愆,後疏稱臣,以明無二。牙獸屈膝,言鳥告歡,明珠、南金,遠珍必至。情見乎辭,效著乎功。三江五湖,為治於魏,西吳東越,化為國民。鄢、郢既拔,荊門自開。席卷巴、蜀,形勢已成。重休累慶,雜沓相隨。承旨之日,撫掌擊節。情之畜者,辭不能宣。”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
文帝即位,朗上疏勸育民:“兵起已來三十馀年,四海蕩覆,萬國殄瘁……鸠集兆民,於茲魏土,使封鄙之內,雞鳴狗吠,達於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今遠方之寇未賓,兵戎之役未息,誠令復除足以懷遠人,良宰足以宣德澤,阡陌鹹修,四民殷熾,必復過於曩時而富於平日矣……夫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馑之民;窮老者得仰食倉廪,則無餧餓之殍;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醫藥以療其疾,寬繇以樂其業,威罰以抑其強,恩仁以濟其弱,赈貸以贍其乏。”

《王朗集》
朗為大理時上主簿趙郡張登:“昔為本縣主簿,值黑山賊圍郡,登與縣長王隽帥吏兵七十二人直往赴救,與賊交戰,吏兵散走。隽殆見害,登手格一賊,以全隽命。又守長夏逸,為督郵所枉,登身受考掠,理逸之罪。義濟二君。宜加顯異。”太祖以所急者多,未遑擢敘。至黃初初,朗又與太尉锺繇連名表聞,兼稱登在職勤勞。诏曰:“登忠義彰著,在職功勤。名位雖卑,直亮宜顯。饔膳近任,當得此吏。今以登為太官令。”

《魏書》
車駕既還,诏三公曰:“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黩武,古有成戒。況連年水旱,士民損耗,而功作倍於前,勞役兼於昔,進不滅賊,退不和民。夫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然迷而知反,失道不遠,過而能改,謂之不過。今將休息,棲備高山,沉權九淵,割除擯棄,投之畫外。車駕當以今月中旬到谯,淮、漢眾軍,亦各還反,不臘西歸矣。”

王朗-曹魏三公  

曹魏三公指的是:王朗、鐘繇、華歆三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進爵為魏公,開始建立魏國政權,初設尚書、侍中、六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操為魏王,進一步加強統治機構,以鐘繇為魏相國,華歆為御史大夫。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鐘繇因其所辟西曹掾魏諷謀反而免職。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操死,子丕繼位為魏王,以華歆為相國,賈诩為太尉,王朗為御史大夫。同年,丕代漢為帝,復置三公官,改相國為司徒,名列太尉之後。改御史大夫為司空。以賈诩為太尉,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黃初四年(223年),賈诩死,仍以鐘繇為太尉。從三公各自的職務言:太尉主兵事;司徒主民事,司空主水土事。凡國家有大興造、大疑難事,三公共同討論。國家有過失,三公共同進谏。

三公雖無決策大權,畢竟宮高祿厚,又有學行資望,且可辟用掾屬,故仍為臣民所慕仰,也受到皇帝一定程度的尊禮。如曹丕有一次望見鐘繇、華歆、王朗,而對左右日:“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那時,鐘繇有膝疾,華歆亦高年疾病,朝廷即令二人乘輿上殿就坐。“是後三公有疾,遂以為故事”。 
鐘繇
 
華歆
 
王朗
















王朗-《世說新語》乘船  

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捨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難。(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船裡)恰好還很寬松,為什麼不同意?“後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王朗想要拋棄所攜帶的那個人。華歆說”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了。既然已經接納他,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於

[1] [2] [3] 下一页

裝修後天花出現空鼓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