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還像當初一樣攜帶救助這個人。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演義》記述
王朗原本是會稽郡太守,孫策與嚴白虎作戰時,王朗想要幫助嚴白虎,結果被孫策打敗,逃往海邊。後來成為曹操的部下(具體如何投奔曹操小說中沒有描述)。曹操死後,和華歆一起成為逼宮的大臣首領。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同曹真出戰,自稱能夠把諸葛亮勸降過來。兩軍對陣,王朗在陣前想要誘降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唇相譏,王朗急火攻心,倒撞下馬而死。 《三國演義》劇照
王朗-罵死王朗的考據
《三國演義》中展現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是“舌戰群儒”,另外一個就要算“罵死王朗”。這一段文字寫的很精: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谄谀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諸葛亮的這段話,針鋒相對、言辭犀利,把王朗罵了個體無完膚,“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查閱史書《三國志》是找不到這段話的,這明顯又是小說家的杜撰。原因有二:一是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王朗還在曹魏國都做司徒,沒有前往前線;其二:王朗的確是死在公元228年(這一年正好是諸葛亮一出祁山),但從史料看,應該是死在許昌而不是祁山。這裡面就產生出一個問題:羅貫中的這次杜撰僅僅就是因為情節發展的需要還是另有原因呢? 諸葛亮出祁山圖
應該說羅貫中是特意安排的,不過原因還是出在王朗自己身上。理由有二:
其一,王朗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很大,也是曹魏重臣。《三國志?王朗傳》記載:王朗早年就以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著稱,漢末割據時期的徐州牧陶謙就任命他為會稽太守。曹氏三代對王朗也是非常的賞識,從曹操時代的谏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到曹丕時期的以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司徒,直至最後曹睿的司徒,位高權重,一帆風順。陳壽對他的評價是:“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讓一個這樣的對手死在諸葛亮的手上,符合羅貫中“尊劉貶曹”的作品傾向,也對應了大將手下從來不斬無名小卒的傳統寫法。
其二,王朗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和諸葛亮有過口舌之爭,卻曾筆墨相斗。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蜀漢政權建立後,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但許靖則是不與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諸葛亮集》中說: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別致信諸葛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面對曹魏發動的輿論攻勢,諸葛亮寫了一篇名為”正議“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之類的文字,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顯然,這一次筆墨之爭被羅貫中注意並成為小說創作的一個素材。
對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加入“罵死王朗”的意圖,清代毛宗崗一語道破:羅貫中是把這一段對話當作諸葛亮征討曹魏的檄文,借諸葛亮之口為北伐中原尋找正義的理由:“人但知討賊者當誅其首,而不知討賊者當先誅其從。何也?無賈充、成濟,則司馬氏父子不能肆其凶;無華歆、王朗,則曹氏父子不能恣其惡。故罵曹操而不罵華歆,未足奪曹操之魄;罵曹丕、曹睿而不罵王朗,未足褫曹丕、曹睿之魂也。罵曹操者,有陳琳之檄矣,有衣帶之诏也,有漢中王進位之疏矣,獨於曹丕而缺焉。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布告天下。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當罵曹丕,即以此當布告之文可耳。”
羅貫中對王朗這個人物的設計,同其作品中的另一個人物---蔣干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冤枉“了王朗一回,但讓王朗死在諸葛亮手裡,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資料來源:三國演義資料站 http://sanguoyanyi.net/
王朗-歷史評價 《魏書》: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表禮贽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
陳壽:①王朗文博富贍,誠一時之俊偉。②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
孫策:以儒雅,诘讓而不害。
曹丕:朕求賢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稱疾,非徒不得賢,更開失賢之路,增玉铉之傾。
王朗-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資治通鑒》 3、《後漢書》 4、《三國演義》 5、《世說新語》
王朗-附:京劇《罵王朗》
諸葛扮相 主要角色 諸葛亮:老生 王朗:老生 情節 三國末,魏、蜀會兵於祁山。陣前,魏司徒王郎欲說降蜀丞相諸葛亮,不料反遭諸葛亮一陣痛罵,墜馬而死。
【第一場】 (四龍套、四大铠、諸葛亮同上。) 諸葛亮(二簧慢板)歎先皇白帝城龍歸天上,托孤與諸葛亮扶保朝綱。尊聖命與魏兵連打數仗,夏侯楙無名輩奔走西羌。取天水多虧了子龍老將,幸喜得姜伯約前來投降。我看他用兵法孫武一樣,將我這兵機戰策傳授他參詳。悶恹恹坐至在中軍寶帳, (二簧搖板)等候那眾將歸再作商量。 (馬岱、高翔、關興、張苞同上。) 四將(同白)參見丞相。 諸葛亮(白)罷了。命你等打探魏兵之事如何? 四將(同白)啟丞相:今有曹睿,命曹真為大元帥,郭淮為副元帥,司徒王朗為軍師,帶領二十萬雄兵,前來征戰,已在渭河之西,扎了營寨,特地前來禀報。 諸葛亮(白)想那曹真、郭淮,雖然帶兵多年,也不足慮,那王朗老兒,擅敢逞能,深為可笑!明日以兵御之,諒無妨礙也。 (旗牌上。) 旗牌(念)奉了元帥命,下書到蜀營。 (白)營中哪位在? 馬岱(白)什麼人? 旗牌(白)奉曹元帥之命,前來下戰書。 馬岱(白)候著。啟丞相:魏營差人,前來下書。 諸葛亮(白)傳。 馬岱(白)傳你進帳,要小心了。 旗牌(白)是。叩見丞相, 諸葛亮(白)你奉何人所差? 旗牌(白)奉曹元帥所差,有書呈上。 諸葛亮(白)呈上來。 (排子。) 諸葛亮(白)原來如此。你道我修書不及,照書行事。 旗牌(白)遵命。 (旗牌下。) 四將(同白)魏營中有書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諸葛亮(白)那王朗老兒,明日要在陣前,與我答話。那老兒頗有口才,明日我當隨機應之。馬岱、高翔聽令。 馬岱、高翔(同白)在。 諸葛亮(白)命你二人,各帶三千人馬,在祁山左右扎營,不得有誤。 岱、高翔(同白)得令。 (馬岱、高翔同下。) 諸葛亮(白)關興、張苞聽令。 關興、張苞(同白)在。 諸葛亮(白)你二人明日隨同老夫出陣,督率三軍,不得有誤。 關興、張苞(同白)得令。 (關興、張苞同下。) 諸葛亮(西皮搖板)奉聖命統大兵山搖地震,來至在祁山口扎下大營。明日裡與魏兵山前會陣,會一會老王朗再退曹真。 (諸葛亮、四龍套、四大铠同下。)
【第二場】 (王朗、郭淮、曹真同上。) 曹真(引子)奉命西征, 王朗(引子)仗智謀, 郭淮(引子)大戰蜀兵。 曹真(白)軍師、將軍請坐。 王朗、郭淮(同白)有坐。 (旗牌上。) 旗牌(白)叩見元帥。 曹真(白)命你下書,那諸葛亮怎樣回答? 旗牌(白)那諸葛言道:修書不及,照書行事。 (旗牌下。) 曹真(白)呀,軍師!明日與蜀兵交戰,必須定計而行,方可取勝。 王朗(白)元帥明日出兵,務要嚴整隊伍,大展旌旗。只用老夫一席言語,順說孔明,管叫他不戰而自降也。 曹真(白)如此就命郭將軍點動人馬,旌旗務要鮮明,軍士務要強壯,刀槍明亮,鼓角整齊。五更造飯,天明起兵,不得有誤。 郭淮(白)得令。 (郭淮下。) 曹真(西皮搖板)心中惱恨諸葛亮, 王朗(西皮搖板)縱有機謀也無妨。 曹真(西皮搖板)明日陣前來較量, 王朗(西皮搖板)管叫他馬前來歸降。 (曹真、王朗同下。)
【第三場】 (四龍套、四上手、馬岱、高翔同上。) 馬岱、高翔(同白)俺—— 馬岱(白)馬岱。 高翔(白)高翔。 馬岱(白)請了。吾奉丞相將令,在祁山左右,扎下營寨,准備劫殺曹兵,就此前往。 高翔(白)請。 (眾人同下。)
【第四場】
(四龍套、四下手、郭淮、曹真、王朗同上。四龍套、四上手、關興、張苞、諸葛亮同上。兩軍對陣。) 諸葛亮(白)關興聽令。 關興(白)在。 諸葛亮(白)你去至陣前,就說漢丞相請司徒陣前答話。 關興(白)得令。曹營中將士聽者:漢丞相請司徒陣前答話。 王朗(白)老夫來也。呀,來者敢是臥龍先生嗎? 諸葛亮(白)然也。陣前來者,莫非就是王司徒? 王朗(白)豈敢。久聞先生抱經世之才,隱居隆中,躬耕南陽,淡泊明志,自比管仲、樂毅。既然出山,就該扶保明主,為何扶助劉備,豈非背天道而逆人情哉? 諸葛亮(白)想吾昭烈皇帝,乃大漢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統領義師,掃蕩海內,安漢興劉,匡扶漢世,正合天道而順人情,豈同那曹丕纂逆之賊哉。 王朗(白)蓋天地有變,神器易更,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漢世數盡,黃巾擾亂,天下爭鋒,董卓叛逆,傕、汜行凶,袁術稱帝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邺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社稷傾覆,生靈塗炭,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四海,平定八方,並非以權勢所取,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聖神文武,以承大統,法唐堯禅位虞舜之道,以治天下,豈非天心人意?古人有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先生幸勿逆天行事,枉費辛勞,倘若馬前歸順吾主,定不失封侯之位! 諸葛亮(笑)呵哈哈哈能甘心。今晚定要偷營劫寨,眾將暫且回營去者。 (西皮搖板)老夫奉命出西秦,胸抱雄才敵萬人。王朗陣前已喪命,安排人馬破曹真。 (眾人同下。) (完)
王朗-明末畫家王朗 字仲英,號無生子,自稱羼提道人,明末(公元1644-1661年)貴州金壇人,適無錫秦德澄,無錫縣志作秦朗。著名抒情詩人王彥泓之女,無錫詞人秦松齡之母。她詩詞書畫俱精,擅長畫梅花,尤工於詞。著有《羼提閣詩集》、《斷腸草》、《古香亭詞鈔》等,惜大都失傳於兵火之中。今能見到的詩詞,僅為《金清詞鈔》、《婦人集》中收錄的部分。
王朗-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省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東經103°55′--104°10′,北緯32°49′---33°02′,東南面接平武縣白馬藏族鄉,西南面與松潘縣黃龍寺接壤,東北及北面與南坪縣(現九寨野生動物。在王朗的周邊還生活著一支古老而獨特的白馬民族,其語言、風俗、歷史文化有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