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一周歲半,一天兩碗粥都很難吃下. 寶寶食欲不振怎麼辦?
當寶寶食欲不振的時候,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要生病了。但是,你是否知道,絕大多數食欲不振卻是不必過於擔心的非病理性因素所致。
欣欣自從添加輔食以後食欲總是時好時壞。開始的時候,欣欣吃輔食吃得很多,奶吃得少。突然有一天欣欣抱著奶瓶吃得特香,反而給她吃飯成了一大難題。如今欣欣已經1歲多了,每天3次奶吃得光光的,吃飯還是保持幾個月的時候那一點點的飯量。欣欣媽媽又開始發愁了,欣欣真的是食欲不振嗎?
不必要的擔心
寶寶的食欲真是一個讓媽媽永遠無法破解的謎題。媽媽們擔心孩子食欲不振會營養不足,甚至是生病的前兆。其實很多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寶寶進食量比別的同齡孩子小,寶寶攝食量只要與其年齡相當就是正常的。
由於遺傳、環境、體型、活動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寶寶對營養需要量個體差異性其實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異,所以媽媽切不能互相比較孩子的進食量,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兒進食量與家長期望的進食量有差異,而被誤認為是食欲不振
寶寶的食欲不穩定
寶寶的食欲有時可周期性輕度增減,這些多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寶寶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厭食或食量減少,這是由於機體為了調節體溫,較多血液流向體表,內髒器官供應相對減少,以致影響胃酸分泌,導致消化功能減低;加上天氣悶熱,小兒休息、睡眠欠佳,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體內某些內分泌腺體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這些均影響到胃腸道的活動;另一個影響因素是由於大量飲水,使胃液被沖淡,以至食欲大減。
對喜愛的食物失去興趣
生活中的種種因素經常影響到食欲。在沒有情緒不佳、健康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不需要過於介意。
不肯吃飯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從米飯以外的食品中(如面包、面條、甘類)獲得相同的熱量,那麼便不會造成任何問題。有時孩子會由於某些原因(身體不舒服或上頓吃得過飽)而食欲不佳,這時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這頓讓他餓一餐,也許下頓會吃得更香。
什麼造成食欲不振
寶寶產生食欲不振現象時,媽媽應先注意是否有以下的情況發生:
*疾病和微量元素缺乏
*寶寶可能因為身體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鋅等導致食欲不振。
*不良習慣和飲食安排。
平時已養成吃零食習慣,對吃飯感到沒有滋味。點心的給予方式不適當,用餐的時間不規律,飯前飲用過多的牛奶、果汁等飲料,都會讓寶寶吃飯的時候食欲不振。
*咀嚼能力不足
輔食添加不合理,有的孩子從小沒有鍛煉咀嚼,吃什麼都囫囵吞下,碰到稍硬的食物,不是吐出就是含在嘴裡。家長為了讓孩子將食物咽下,就給喂大量湯水,沖淡了胃酸。久而久之孩子食欲減退。
*身體、情緒不佳
運動量不足。活動量不夠, 可能胃口不好 或者肚子裡有蟲 去醫院看看 傳統中醫稱小兒厭食又為惡食,是指在排除患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小兒較長時間不思飲食,厭惡進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病症。日久則體重減輕,形體消瘦,腹大肢細,抗病能力低下,反復呼吸道感染,並可導致疳證(奶痨)。小兒厭食可發生在各種季節,但在夏季更為普遍,因為夏季天氣炎熱,是孩子一年四季消耗體能最多的季節,也是孩子胃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差的時期。小兒厭食是各年齡的兒童都容易得的一種病,但以1歲~6歲孩子多見。 導致小兒厭食原因
一、吃冷飲
夏季孩子喜歡吃冷飲是導致孩子厭食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冷飲有防暑、降溫的作用,但小兒脾胃薄弱,冷飲又甜又膩,吃太多的冷飲不容易消化,影響消化液的分泌,減少食欲;並會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血管突然收縮,導致腹痛,腹瀉,引發厭食。所以應該讓孩子少吃,特別是那些平時脾胃就不是很好的孩子,家長要更加注意。
二、吃甜食
在假期裡,孩子比較放松,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往往比平時吃更多飲料和甜食,而甜食和飲料不僅讓孩子攝入多余的卡路裡,也會大大影響食欲,到了吃飯的時候就沒胃口了。所以節制孩子吃甜食也是一大妙招哦,尤其是餐前不要吃糖果。
三、家長訓斥
吃飯時千萬不要訓斥、打罵孩子,有不少年輕的父母在孩子不願吃飯時,就吹胡子、瞪眼睛,結果菜肴燒得再好,孩子也會沒食欲。所以在孩子不喜歡吃某些食物時,不要強迫孩子吃,要慢慢的誘導,家長的焦慮、催逼、會影響孩子的食欲,會使孩子在心理上對飲食產生厭惡的情緒,導致厭食的發生。
小兒厭食如何調理
1、夏主任特別提醒,厭食的孩子有些食物是要忌口或者少吃的有:1)零食:如糖果、花生、瓜子、巧克力、奶油等。2)各種冷飲,碳酸飲料(雪碧、可樂、鹽汽水)等。3)油膩、油炸、不容易消化的食品。
2、厭食的孩子在飲食方面,主張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品,要注意粗糧和雜糧的攝取,如玉米、麥片、麸皮等,以促進腸蠕動,增強食欲,改善胃口。夏季飲食可選擇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荞麥、大棗、鴨肉、牛奶、鵝肉、豆腐漿、梨等。還要合理調配好,適當喝些綠豆湯可以解熱毒、止煩渴。經常食用荷葉粥、薄荷粥、百合粥、等。
3、按孩子年齡來適量運動,幼兒夏季可以選擇游泳等戶外運動,使氣血暢通,保持食欲,身體健康。對於平時消化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經常給予按摩腹部,幫助消化。
4、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進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樣會打亂脾胃功能正常活動,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日久發生厭食。
5、對於體質虛弱,平時多病的孩子,更要注意保護好脾胃功能,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損傷脾胃功能,中醫使用健脾醒胃的中藥調理受傷的脾胃,可有效治療小兒厭食症。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