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盡量不要使用太多的裝飾。簡單就是美。 今年入夏以來,太湖水位出現50年以來最低水位,加上天氣連續高溫少雨,太湖水富營養化較重,諸多因素導致藍藻提前爆發,形成自然災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來水水源地水質.今年無錫提前一個月進入夏季,高度偏高,太湖水位較低,藍澡爆發,導致自來水有腥臭味,嚴重到無法飲用,甚至連洗澡、洗衣都無法用自來水了,據說藍澡中含有一定的毒素,容易致癌,好多居民都買純淨水來用。近來無錫市各大超市都出現了淨水脫銷,架子上都空了! 藍藻學名為藍毒素) (在藍藻內部的特定區域存有藍毒素) (藍毒素內的毒素分為很多種,其中一個分類為肝毒素和神經毒素,它們是已知的會侵襲肝髒和神經的毒素,另一個分類的毒素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當藍毒素細胞破裂或死亡時,以上分類的毒素就會被釋放到水中) (當暴露在含有藍藻毒素的湖水中,雖然一部門人會生病,但是飲用含有受污染藻類的水卻未必會導致死亡。長期地暴露在含有藍藻肝毒素的水中,即使含量較低,也有可能對人體產生長期的或慢性的不利影響) (如果你不斷的攝入含有藍藻的水,魚或者其他水產品,就可能會產生頭痛,發燒,腹瀉,腹痛,反胃或者嘔吐。如果你在受污染的水中游泳,也有可能會產生皮膚發癢或者眼睛\皮膚受到刺激,如果你懷疑直接接觸到了污染水源並且身體發生了不良反應,用干淨水沖洗身體並立即聯系醫生) (煮沸的水不會去除藍藻中的毒素,因為你不可能憑借水的外表,氣味或者味道去檢測毒素的存在,只有化學測試才可以) (如果條件允許,不要使用受污染水洗衣服和餐具,如果實在沒有其他水源,做家務要用水時必須戴上橡膠手套,使用受污染水洗澡應該避免,因為皮膚直接接觸水會造成皮膚刺激和皮疹) 藻毒素具有水溶性和耐熱性。易溶於水,甲醇或丙酮,不揮發,抗ph變化。mc-lr的分子式為c49h74n10o12,分子量為995.2(計算時往往按1000計)。 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大於1g/l,化學性質相當穩定。在水中藻毒素自然降解過程是十分緩慢的,當水中的含量為5ug/l時,三天後,僅10%被水體中微粒吸收,7%隨沙沉澱。藻毒素有很高的耐熱性,加熱煮沸都不能將毒素破壞,也不能將其去除;自來水處理工藝的混凝沉澱、過濾、加氯也不能將其去除。有調查試驗研究表明在某湖周圍3個自來水廠的出廠水中檢出低濃度的藻毒素(128~1400ng/l),結果提示采用常規的飲水消毒處理不能完全消除水體中的藻毒素。
它是一種肝毒素,這種毒素是肝癌的強烈促癌劑。
家畜及野生動物飲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後,會出現腹瀉、乏力、厭食、嘔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甚至死亡。病理病變有肝髒腫大、充血或壞死,腸炎出血、肺水腫等。
對於人類健康,微囊藻毒素也具有很大危害性。其中mc-lr的半致死劑量(ld50)約為50~100ug/kg。人們在洗澡、游泳及其他水上休閒和運動時,皮膚接觸含藻毒素水體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膚過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腸胃炎;長期飲用則可能引發肝癌。醫學部門已發現飲水中微量微囊藻毒素與人群中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有很大相關性。1996年在巴西造成100多名急性肝功能故障,7個月內至少50人死於藻毒素產生的急性效應,引起舉世矚目的關注
藍藻 藍藻又稱藍細菌(cyanobacterium),能進行與高等植物類似的光合作用(以水為電子供體,放出o2),與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的機制不一樣,因此被認為是最簡單的植物。藍藻沒有葉綠體,僅有十分簡單的光合作用結構裝置。藍藻細胞遺傳信息載體與其它原核細胞一樣,是一個環狀dna分子,但遺傳信息量很大,可與高等植物相比。 藍藻細胞的體積比其它原核細胞大得多,直徑一般在士10um,甚至可達70μm(顫藻)。藍藻屬單細胞生物,有些藍藻經常以絲狀的細胞群體存在,如:屬藍藻門念珠藻類的發菜(nostoccommunevar.flagtlliforme)就是藍藻的絲狀體;做綠肥的紅萍實際上是一種固氮藍藻與水生蕨類滿江紅的共生體。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