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封膠的分類: 1.硅酮密封膠: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玻璃膠。又分酸性和中性兩種。 中性膠又分為:石材密封膠、防霉密封膠、防火密封膠、 管道密封膠等。 2.聚氨酯密封膠:主要用於建築方面的防水密封, 一般比硅酮膠貴。 3.聚硫密封膠:主要用於中空玻璃的密封。 4.丙烯酸密封膠:主要用於建築節點的密封,但耐水性一般。 二、家庭裝修一般使用硅酮密封膠,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需要: 1.酸性玻璃膠主要用於玻璃和其它建築材料之間的一般性粘接。 而中性膠克服了酸性膠腐蝕金屬材料和與鹼性材料發生反應的特點, 因此適用范圍更廣,其市場價格比酸性膠稍高。
2.酸性硅酮玻璃膠會腐蝕或不能粘合銅、黃銅(及其它含銅合金) 、鎂、鋅、電鍍金屬(及其它含鋅合金), 同時建議磚石料制成物品及碳化鐵體基質上不要使用酸性玻璃膠。 移動大於接縫寬度25%的連接也不適合用酸性玻璃膠。
3.固化時間:玻璃膠的固化時間是隨著粘接厚度增加而增加的, 例如12mm厚度的酸性玻璃膠,可能需3-4天才能凝固, 但約24小時內,已有3mm的外層已固化。
三、玻璃膠發黑的原因:玻璃膠有一定的透氣性( 玻璃膠是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固化),表面是一種微孔結構, 很容易吸附各種有機物。所以在潮濕的環境下不可避免地會發霉、 發黑.
四、建議: 1.少用酸性膠:酸性膠一般是透明的,容易發黃。 特別是安裝潔具的,會從縫隙內部向外滲透發黑。在淺色牆地面、 潔具上尤為明顯。 2.盡量使用中性防霉膠:有一定的防霉作用。 但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發黑、發霉、變黃的現象。 大家要注意施工隊伍在裝修時為什麼要使用玻璃膠, 很多公司都把玻璃膠作為掩蓋裝修毛病的萬能法寶。 1、玻璃膠粘在手上、玻璃上應如何清潔? 答:玻璃膠固化後是粘不牢手的,雙手搓幾下即可; 如玻璃膠粘在手上或玻璃上未固化, 用干淨的布條沾一些丙酮或二甲苯或120號溶劑油( 以上3種溶劑可在化工店購買,一般的化工店都有丙酮賣。) 或no.1(郎搏萬)玻璃膠清潔劑(可向no.1(郎搏萬) 玻璃膠當地經銷商購買)擦拭即可。( 使用上述溶劑時應注意使用該溶劑的注意事項) 如玻璃膠粘在玻璃上已固化,用刀片平刮即可。
2、中性透明膠變黃是什麼原因? 答:中性透明膠變黃是膠漿本身存在缺陷, 主要是由中性膠內的交聯劑和增粘劑引起的, 原因是這兩種原料帶有“胺基”,胺基是極容易引起發黃的, 很多進口名牌的玻璃膠也是因此有變黃的現象。 另外中性透明膠如果與酸性玻璃膠同時使用, 有可能導致中性膠固化後變黃; 也可能是膠的存放時間長會產生影響或是膠與基材發生反應所致。
3、中性膠固化後表面起皺的原因是什麼? 答:一般有幾種原因:(一)基材的膨脹系數較大;(二) 有位移或振動;(三)有些國產膠本身太稀, 膠內填充料少而加多了增塑劑(白油),膠在固化過程中增塑劑( 白油)有一定程度的揮發就使得膠的體積變小,因而膠會收縮起皺; (四)若施膠太薄固化後也容易收縮起皺, 加厚施膠的厚度可以減少此現象的發生(建議施膠2mm以上)。
4、酸性膠用在水泥上為什麼很容易脫落? 答:這其實是玻璃膠應用上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酸性膠在固化時產生醋酸,會與水泥、大理石、 花崗巖等鹼性材料的表面發生反應,形成一種白垩狀的物質, 從而引起脫落。
5、中性膠干膠後,表面有粉沫狀的東西,是什麼原因? 答:一般有幾種情況:(一)、 膠條有粉化現象是膠的原材料選擇本身存在缺陷;(二)、 原料混合不均勻;(三)、可能由於施工環境影響, 灰塵比較多就容易吸附在膠表面而出現此情況。
6、現在有的玻璃膠與市面上的膠條反應有變黃的現象,為什麼? 答:這主要是玻璃膠與pvc膠條發生反應造成的, 現今有的商家為降低成本,pvc膠條加多了碳酸鈣類物質, 而碳酸鈣會和硅酮膠有反應,就會出現變黃的現象, 這主要是膠條的原因。如果您選用的是質量有保證的玻璃膠產品, 就請檢查膠條的質量問題。如果是質量較差的玻璃膠, 變黃的幅度自然越大。想避免這個問題,最好不用膠條; 或者選好的膠條,好的玻璃膠。同時我們強調工程用膠之前, 最好做一個相溶性測試, 看所采用的玻璃膠產品是否與其它材料相溶再決定使用與否。
7、有些玻璃膠打出來時有鹽粒般大小的粒狀, 而固化後有些粒狀又會自動化解,為什麼? 答:這是選擇膠的原材料配方上的問題。 因為某些膠內含有的交聯劑,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有結晶現象, 交聯劑在膠瓶內凝結,打出來後便會看見有鹽粉粒般大小的粒狀, 但它慢慢會溶化的,所以固化後粒狀又會自動化解。 這種情況對膠的質量影響不大。出現此情況, 主要是受低溫影響比較大。
8、曾有用戶將結構膠打在蒸氣爐邊上,最高溫是100℃~ 120℃左右,打上膠後,外加一個膠圈包住,膠等於是密封作用, 不讓透氣,這種情況是否可以用結構膠?
答:這種情況合格的結構膠也可以用,但結構膠的強項不在這裡, 它多用在幕牆的結構性粘接, 以充分發揮其強力的粘接和抗拉伸效果,用在此處浪費錢, 效果也還不如酸性膠好。如是用在蒸氣爐上的密封墊圈用途, 最好選用純有機硅酮膠,質量好的中性膠固化後能耐150℃高溫, 好的酸性膠可以耐200℃左右的高溫, 這些膠做密封用硬度更適中,彈性更好。若有更高的耐高溫要求, 應選用耐高溫專用玻璃膠。 但不知這種用途對膠有多大的耐壓的要求, 為穩妥起見應該做一個安全測試。
9、為什麼鏡子背面打上玻璃膠,一段時間後, 鏡面出現花斑或膠的痕跡? 答:市場上鏡子通常有三種不同的背面鍍層:水銀、純銀和銅。 常見的鏡子施膠一段時間後鏡面出現花斑, 此情況應該是用戶使用了酸性玻璃膠, 而酸性玻璃膠通常與上述材質會發生反應,造成鏡面看到花斑。 因此我們強調應該選用中性膠,而中性膠分為醇型和酮肟型兩種。 若銅底的鏡選用酮肟型中性膠,則酮肟會對銅質材質有輕微腐蝕, 施工一段時間後鏡面看到背後施膠處有腐蝕過的痕跡, 若改用醇型中性膠便不會出現此現象。 以上都是由於基材多樣性造成的選材不當。因此建議用戶用膠之前, 最好做一個相溶性測試,看膠是否與材料相溶才用。 選用恰當的玻璃膠產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10、膠出現滲油現象是什麼原因? 答:一般出現滲油現象的膠都不是質量好的膠, 因為它不是百分百的硅酮玻璃膠,它在其中增加了石油類增塑劑, 而增塑劑本身是一種油性物質,具有溶脹性, 破壞了增塑劑與其它成分物質間的平衡,油就會滲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選用質量好的百分百硅酮玻璃膠。
11、曾有玻璃膠出現軟體顆粒、硬塊、黑點是什麼原因? 答:這三種情況分別出現也有,一起出現也有, 都是由於在生產或分裝過程中處理不當, 有固化的玻璃膠塊或雜物混入而造成的。軟體顆粒、 硬塊是因表干快的部分表面出現過結皮又與膠混合在一起所引起的; 也可能是由於分裝時桶底和桶面刮膠時所引起的。 黑點是原材料不干淨所引起的。
12、酸性膠在什麼情況下不能正常使用? 答:所有會滲出油脂、增塑劑或溶劑的材料;密不通風的場所; 結霜或潮濕的表面;金屬及鍍膜玻璃的裝配;與大理石、花崗巖、 混凝土等鹼性物質接觸的場合等等都不適於使用。 酸性硅酮玻璃膠會腐蝕或不能粘合銅、黃銅(及其它含銅合金)、 鎂、鋅、電鍍金屬(及其它含鋅合金), 同時建議磚石料制成物品及碳化鐵體基質上不要使用酸性玻璃膠, 在甲基異丁烯酸鹽(plexiglas)、聚碳酸、聚丙烯、 聚乙烯和teflon(特氟隆、聚四氟乙烯) 制成的材料上使用本品將無法獲得很好的粘接效果及好的相容性。 移動大於接縫寬度25%的連接也不適合用酸性玻璃膠, 在結構用玻璃上也最好不用普通酸性玻璃膠, 另外在有磨蝕以及會產生實質弊端的地方不應使用酸性玻璃膠。 另外,溫度太高或太低,濕度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干膠速度。
13、中性膠下垂現象是什麼原因? 答:主要是膠的觸變性不好,下垂度不合格,感覺膠太稀。 14、為何同一等級的膠漿,雜色膠會比透明多粒狀? 答:此現象一般多出現於國產膠中,因雜色膠比透明膠要多加顏料, 多一個工序就多了一個出粒狀的可能,混合如不均勻, 便會出現粒狀物。 15、為何有的進口高檔次的硅酮酸性膠和一部分鋁塑板、不銹鋼、 鋁合金的粘接效果不好,國產膠反而粘得很牢固? 答:因為兩者的結構體系不一樣。 高檔次硅酮酸性膠一般是百分百硅酮玻璃膠,其本身材質過硬, 缺乏浸潤性,與一部分鋁塑板、不銹鋼、鋁合金的相溶性不好, 加之其固化速度比較快,而鋁塑板、不銹鋼、 鋁合金的表面又很平整光滑,膠還沒完全滲透進鋁塑板、不銹鋼、 鋁合金的表面就已經固化完了,所以就粘不牢。 而國產膠的固化速度稍慢,滲透時間較長, 加之添加了增塑劑等其它材料,使其性質較軟, 故國產酸膠與上述材料容易相溶,所以粘得較牢固。 因此越好的膠可能與一部分鋁塑板、不銹鋼、 鋁合金的相溶性不一定很好,但反而國產膠會更好。 這些都是基材材質多樣性造成的。 因此我們反復強調用戶使用前應進行自我測試以觀察材料是否符合使 用需要。
16、中性瓷白膠為何會有變粉紅的現象? 有些膠固化後一個星期又變回瓷白? 答:醇型的中性膠可能有這種現象出現, 那是生產原料钛鉻合物引起的。钛鉻合物本身是紅色的, 而膠的瓷白顏色是膠中的钛白粉在起調色作用。但膠是有機物, 而有機化學反應絕大多數都是可逆反應,還有副反應的產生。 溫度恰好是引起這些反應的關鍵, 溫度高了發生正反應使顏色有變化, 但溫度降下來穩定以後反應又逆向進行,恢復原來的樣子。 生產技術及配方掌握得好,應該可以避免此現象出現。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