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浴室鎖的開鎖方法正文

浴室鎖的開鎖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浴室鎖的開鎖方法
 
題記:沒有一個孩子不淘氣搗蛋的,但不能將此作為孩子的缺點,頑皮之中往往蘊含著創造,是孩子智慧發展的原始動力。如果每一位家長能正確地對待孩子的頑皮行為,進行科學指導,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頑皮之中激活和培養孩子的智慧,可能是孩子成才之路上的第一桶金。

    頑皮、出格的孩子招致了不少家長的抱怨:“他們跑來跑去,一刻也不得安寧。”他們調皮任性,整天和你對著干,他們膽大妄為,隨時都會淘出個新花樣……

  “你真讓我氣瘋了!”瓊斯的媽媽走進瓊斯的房間,差點以為走錯了地方。原來好好的房間,居然地板上和牆上都塗滿了面霜。瓊斯趕忙搶著說:“我在制造一個冬天的景色。這樣不好嗎?”顯然,這種調皮搗蛋的行為違反了媽媽“不能在室內亂畫”的家規,又浪費了媽媽的面霜。

    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為:這個小家伙確有些與眾不同的“大膽設想”。

    但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在挑戰家長的權威,而且可能衍生不良的後果,那就是惡作劇過頭了。譬如,明明跟孩子說,浴室門不能扣上,否則鎖死了不容易打開。但是,他卻偏偏將門鎖上,弄得必須找人來開鎖才能“救”他出來。

    ●專家提示:

    沒有一個孩子不淘氣,只有程度不同。那些看似挑戰、不聽話的舉動常惹火家長,但這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此時的家長一定要走出“聽話教育”的誤區。

    常言到:“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過分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聰明就是學習成績好、聽話守紀律,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創造力及其潛能的開發與培養。頑皮是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個孩子生理、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的必然現象。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有個人主見,意志比較堅強,家長只要善於引導,頑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

    不過,調皮歸調皮,畢竟不是惡劣的壞行為,只要不是經常地出自憤怒、殘忍或懷有惡意的、會使人身體受到傷害的行為,家長都應當大度一些、寬容一些,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淘氣行為是天生的,它是孩子不斷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

    ●原因分析

    原因一:下意識的淘氣行為。

    1.幼兒期的孩子不會辨別是非。他們以為一切的東西都屬於自己,所以,在超過一個幼兒存在的地方,除非沒有玩具,否則,搶玩具的情況恐怕非常“慘烈”。

    2.不了解別人的思想、感覺,對大人叮囑及道理根本聽不懂。

    3.活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把一些自己向往的事情編造出來,在大人眼中,難免認為孩子在說謊。

    4.認知能力不足,故常有固執的行為發生。例如孩子正在吃他最愛的瘦肉粥,別人把它拿去,放進另一個碗內再給他吃,他會認為這碗粥和剛才正在吃的粥不一樣而拒絕再吃。

    這種不明事理的情形會在5歲左右消失。

    原因二:好奇心驅使的淘氣行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往往愛到處亂跑,看見什麼都想摸一摸;對什麼問題都愛問個“為什麼?”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舉動,也愛偷偷模仿。這些行為很多被家長認為是搗蛋行為。

    原因三:惡作劇式的淘氣行為。有些孩子了解到,他可以從一些搗蛋、惡作劇的行為中獲得“整人”以取悅自己的樂趣,這是他最新發現的表現幽默的方式。如,有些孩子會拿死蟑螂放到姐姐桌上,嚇得姐姐哇哇叫,他則在旁邊樂不可支。從孩子們翻新的“整人”功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智力增長極為神速。

    原因四:挑戰成人權威的淘氣行為。孩子常以他的新點子、一些調皮搗蛋的做法,顯示自己比“大人”強,尤其當家長不在時。他可能將一個一個汽車模型用強力膠黏在一起,自制了火車,也可能將你心愛的大衣或外套拿出來,架成一頂露營帳篷。此時加以嚴厲處罰,很可能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原因五:不正確教育方法引發的淘氣行為。有的家長過於順從孩子,孩子自然只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而不加理睬。還有的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並且違背孩子的興趣和願望,孩子不願意照著做也屬事出有因。

    ●正確引導

    建議一:讓孩子在想像中發揮創造力。孩子小時候喜歡亂塗亂畫,或愛無中生有,將向往的事栩栩如生描寫出來,就是想像與創造力的萌芽。做家長的要容許孩子天花亂墜地想一想,和他談談,分享他的內心世界,也是很奇妙好玩的事。對於愛塗鴉的孩子,請勿禁止,不要對孩子的塗鴉做不必要的批評,“這哪裡像狗?”“大笨象哪有紫色的?”等等。要訓練孩子創作,就請他把自己心目中的樹、屋、花、草畫出來,不必規定花就是如實物般的樣子。

    建議二:讓孩子充分思考。腦筋不去活動,不去思考,就會“生銹”。所以絕對不能讓腦袋荒廢,要培養孩子有思考力,就要讓他們多想。能獨立思考,才能自己處理事情,判斷是非。因此,不須抱怨孩子犯錯誤,因為孩子可以在錯誤中思考及學習,鍛煉和提高思考能力。

    建議三: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家長不要介意自己的孩子常常犯錯誤,讓自己生氣。也不要埋怨孩子頑皮,浪費自己的時間。其實,孩子多碰釘,多嘗試,也就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正是經一事長一智,條件是家長必須做出輔導,讓孩子在碰釘子後得到啟發,這個釘子就碰得有價值了。而且,由錯誤到正確,是一個很寶貴的過程。

    ●行為校正

    辦法一:給予改過機會。接納孩子已犯的錯誤,注重事後的輔導,是十分重要的。給予孩子改過的機會,才能從改過的過程中領悟出道理;否則,反正家長是不再給自己機會,也不再對自己存希望,還用改過嗎?進步的效果也就達不到了。

    如果對孩子太寬松,孩子就不覺得自己有錯,那麼,亦達不到反省的效果。所以,給予孩子正確解釋,讓他們知道犯錯誤的原因何在,請孩子想想避免或改過的方法,從中學習。

    責備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場設想一下,想想他們的能力、感覺。

    例如孩子吃飯時打破了飯碗。“飯碗太大了,你的小手不夠大吧?”“所以,吃飯時就最好不要東張西望、看電視啦!”孩子也就覺得家長也有替自己設想,不是完全責怪自己,會發出內心的自我反省,不再存心推卸,並盡力避免下次再犯。

    辦法二:與孩子共同承擔責任。替孩子負擔一小部分責任,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亦有助於他們反省。在孩子年齡較小時,不應給予太大的責難,目的只在於給他們認錯、思考、吸取教訓的機會。

    辦法三:注意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智能。一架漂亮的玩具車到了小孩子的手中,不到半小時,可能變成一堆支離破碎的小零件。這時,家長毋須大動肝火,教訓孩子。其實,孩子因受好奇心的驅使,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罷了。對於孩子這種“破壞”行為,家長只要適當指導便可以了。家長可以從旁協助孩子在破壞後重新組合玩具,使他在了解內部構造後,亦增進了智能的發展。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智能還有以下幾條途徑:

    從美術、手工中啟發智能。孩子都喜歡撕撕貼貼,讓他們從事剪紙、美勞、繪畫、折紙游戲,可以抒發他們心中獨特的構思,發揮創造力,增進小肌肉的機能,手眼協調,並提高孩子的智力。

    從運動中訓練智能。別以為四肢發達頭腦就真的會簡單。其實身體與頭腦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專家指出,人的活動會反應到大腦中樞裡,使頭腦的思考活動亦增強。難怪用腦力工作的人在疲倦時,出戶外作輕度運動,如散步、體操等,有助消除緊張的精神,使腦筋運作更敏捷。而且,有健康身體的孩子,頭腦機能才更能發揮。試想孩子終日生病,即使再聰明也沒有心情發揮了。所以,從小培養孩子愛運動,鍛煉體魄,對讀書學習也是有好處的。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過程,訓練出魄力、毅力、奮斗、意志力等。以後不要再對孩子說:“下個月考試了,從明天起不准出外玩耍,要閉門苦讀了。”小心孩子被困呆了。

    鼓勵發問。有些家長往往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及懶得動腦筋,就禁止孩子發問,或敷衍了事。有些家長怕孩子發生危險,及打破家中東西,對“多手多腳”的孩子,家長最喜歡實施“百不政策”,這不許玩,那不許動。其實,孩子對事物所表現的好奇心,正是日後在學習及工作上成功的基礎。如果他的好奇心一直遭受到阻礙與挫折,不僅使他們覺得煩躁、乏味,還會令其基本學習動機泯滅,使他對自己產生懷疑,妨礙自信心的培養。

    ●專家提示:

    家長不但要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依據孩子的接受能力進行耐心的輔導外,還要與子女之間多提出問題,互相考考對方,激發每事必問的習慣,對智力思考會大有益處。

    禁止孩子玩耍,亦等於禁止及阻礙他的智能發展。從游戲中啟發智力,最好用下棋、玩紙牌這些動腦筋的游戲,不僅可以訓練孩子“輸得起”的體育精神,而且也可以磨練頭腦。

    家長心目中聽話的孩子,其實是指事事依從家長、性格文靜的孩子。其實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畏縮,缺少思考的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很低。家長眼中所謂頑皮好反抗的孩子,往往最具堅強的意志力,能以自己的判斷力決定事情,如能加以適當開發誘導,將會是一個很有主見與創造力的人.
.
























































































[1] [2] [3] 下一页

明清家具特點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