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樹有哪些品質正文

樹有哪些品質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樹有哪些品質
 
香榧樹壽命長達400-500年,故有“壽星樹”之稱。榧樹結果也十分奇特,一代果實需兩年才能成熟,連同采摘的干果,即為“三代果”。浙江的香榧諸暨產量最多,而楓橋的香榧產量占了全縣的大半、質量最好,因稱楓橋是“香榧之鄉”。香榧可以入藥,有化痰、止渴、清肺潤腸.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還可驅蛔蟲,故食用時不必細加去衣。另外,香榧樹的經濟價值亦很高,樹身紋理致密,既耐水濕又不易變形,用來制作家具、造船和工程建築,質地精良,其樹皮可以提取單寧。生鮮的榧殼含有檸檬醛,提純後可作化學芳香油。榧樹真謂渾身是寶。吃香榧有講究,每顆香榧上有兩只“眼睛”,吃時無需用嘴咬開果殼,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按著“眼睛”一捺,硬殼便開裂。
 
梅花具有天生的麗質芳姿:花形秀美多樣,花姿優美多態,花色艷麗多彩,氣味芬芳襲人。

梅花不與百花爭時光,不和群芳斗艷麗。每到百花凋零,嚴寒刺骨的冬季,梅花便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飄落在山嶺坡間、園林徑旁……別有韻致:含苞的嬌羞欲語,脈脈含情;乍綻的潇灑自如,落落大方;怒放的赧然微笑,嫩蕊輕搖。有的嬌小玲珑,憨態可掬,像初生嬰孩般可親;有的青春洋溢,熱情奔放,似亭亭玉立少女般可愛;有的超凡脫俗,端莊大方,如持重貴婦般可敬。她們或仰、或傾、或倚、或思、或語、或舞、或倚戲秋風,或笑傲冰雪、或昂首遠眺……奇姿異態紛呈,美不勝收。

梅花的顏色最常見的有紅、粉紅、白色。
  紅色的梅花艷若桃李,燦如雲霞,又如燃燒的火焰、舞動的紅旗,極為絢麗,頗具感染力。觀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奮,心中騰起異樣的激動。
  粉紅色的梅花如情窦初開的少女的面頰,帶著十二分的羞澀,如描似畫,柔情似水。置身其中賞心悅目,遐思無限,流連忘返。
  白色的梅花如銀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是那麼清麗超然,清雅脫俗,清白無瑕,清正無邪,令人望之肅然起敬。

梅花芬芳濃郁,暄香遠溢。若去賞梅,尚未近其樹,未見其花,便先有浮動的暗香陣陣襲來,為你引路。待徜徉在梅花叢中,則香氣盈懷,你若深深地吸上一口氣,更是清香滿口,沁心入脾,頓覺心曠神怡。
  梅香還能持久,賞梅歸家,那梅香仍沾襟染袖,萦身繞體,數日不絕。

觀賞梅花不僅看其形態,品其芬芳,更重要的是欣賞梅花的品質和格。

梅花甘於寂寞,妩媚脫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她不因沒有彩蝶纏繞而失落,亦不為沒有蜜蜂追隨而沮喪,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隨風舞,也不學那輕薄桃花逐水流,而是無私、無怨、無悔地默默綻放於嚴寒之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和美的享受。

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铮铮。她不怕天寒地凍,不畏冰襲雪侵,不懼霜刀風險,不屈不撓,昂首怒放,獨具風采。人們見到梅花,便會受到堅強、剛正和高潔氣質的熏陶和激勵。
梅花,一向是詩人贊頌的對象,歌頌它的堅強不屈,歌頌它的超脫凡俗的傲骨。梅花沒有玫瑰的雍容華貴,沒有荷花的亭亭玉立,更無菊花的尊貴典雅,它擁有著獨傲霜寒的堅強性格。陽春三月,當你看到含苞欲放的迎春花,婀娜多姿的楊柳,潔白無暇的百合是,卻搜索不到梅花的倩影。它不在陽春三月開放,而開在寒冬臘月.它不是在享受和煦、溫暖的陽光,而是在默默的忍受凜冽、刺骨的北風。
  這就是梅花,它不與別的花在春秋爭奇斗艷,它傲然挺立在嚴冬,精神抖擻。梅花在開花時,是那麼情意綿綿就像一個妙齡少女在向你招手。可在隆冬季節,任憑風吹雨打,它從不低頭折節。梅花用它那純潔的性格洗禮著人們的心靈,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梅花是中華民族那些革命烈士的化身,他們就像著梅花一樣,堅強不屈。
  在人生中,會有各種困難想攔路虎一樣阻擋我們前進。只要我們心中一直保持著梅花那堅強不屈的品質,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了。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仗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游《卜算子詠梅》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
一度相思一度逢
最情癡處最多情
三千樹居孤山下
此枝偏生山之陵



秋瑾《梅》


一度相逢一度思
最多情處最情癡
孤山林下三千樹
耐得寒霜是此枝
梅花(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墨梅》(汪士慎)
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憶梅(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清平樂(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山園小梅(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梅花詩(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驿使來。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雪梅之二(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一】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驿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淒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阕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這裡,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谀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淒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淒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飒、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梅花(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墨梅》(汪士慎)
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憶梅(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清平樂(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山園小梅(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1] [2] 下一页

廚房裝修用什麼材料的板材比較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