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境內有南盤江、西洋江、盤龍江流經。經濟作物有著名的三七、八角、辣椒、茴香、油茶、油桐等。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甘蔗、茶葉及多種水果。礦產有煤、鐵、錫、鎢、錳、銻、鋅、鉛等。有電力、化肥、農機制造、煤炭、制糖、造紙、醫藥等工業。這裡氣候溫和,土壤也適宜三七藥材生長。出產的三七數量多,質量好,素有“三七之鄉”的美稱。名勝有邱北普者黑、文山三元洞、廣南壩美世外桃源等。 概況 郵編:663000。行政區劃代碼:532600。區號:0876。拼音:wenshanzhuangzumiaozuzizhizhou。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2005年,文山州轄8個縣。 文山州面積32239平方千米,人口332萬(2003年)。 文山縣面積3064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663000。縣人民政府駐開化鎮。 硯山縣面積3888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663100。縣人民政府駐江那鎮。 西疇縣面積1545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663500。縣人民政府駐西灑鎮。 麻栗坡縣面積2395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663600。縣人民政府駐麻栗鎮。 馬關縣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663700。縣人民政府駐馬白鎮。 丘北縣面積5150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663200。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 廣南縣面積7983平方千米,人口74萬。郵政編碼663300。縣人民政府駐蓮城鎮。 富寧縣面積5459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663400。縣人民政府駐新華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50年設文山專區,專署駐文山縣。轄麻栗坡市及文山、硯山(駐江那鎮)、丘北、廣南、富寧、西疇(駐西灑鎮)、馬關等7縣。 1955年麻栗坡市改設麻栗坡縣。文山專區轄8縣。 1958年4月1日文山專區改設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文山縣。原文山專區所屬文山、硯山、丘北、廣南、富寧、西疇、馬關、麻栗坡8縣由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領導。撤銷硯山縣,並入文山縣;撤銷麻栗坡縣,並入西疇縣。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轄6縣。 1961年恢復硯山、麻栗坡2縣。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轄8縣。 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仍駐文山縣,轄文山、廣南、西疇(駐西灑公社)、麻栗坡(駐麻栗坡鎮)、馬關(駐馬白公社)、丘北、硯山(駐江那鎮)、富寧等8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總人口3268553人;文山縣429639硯山縣437508西疇縣236120麻栗坡縣267986馬關縣350002丘北縣434009廣南縣730376富寧縣382913。(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