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華陽是誰 參商
shēn shāng
①[constellationsshen(orion)andshang,(antares),whichneverappearatthesametime]參星與商星。辰星也叫商星,因此也叫“參辰”。參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參宿在西,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
②喻彼此對立,不和睦。 語本《左傳·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唐陳子昂《為義興公求拜掃表》:“兄弟無故,並為參商。” 《天雨花》第十八回:“父子參商非吉兆,家和萬事自然興。” 魯迅《書信集·致林語堂》:“因環境之異,而思想感覺,遂彼此不同……故必參商到底,無可如何。”
③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晉陸機《為顧彥贈婦》詩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 南朝梁吳均《閨怨》詩:“相去三千裡,參商書信難。” 清黃遵憲《別賴雲芝同年》詩:“人生相見殊參商,吁嗟努力毋怠皇。” 唐·杜甫《贈衛八處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④喻有差別;有距離。 唐劉知幾《史通·斷限》:“又張李諸姓,據有涼蜀,其於魏也,校年則前後不接,論地則參商有殊。”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昔人所見,豈必皆長,第文字煙埃,紀籍淵薮,引用出處,時或參商。”
背景故事: 古書左傳上記載:在遠古的時代,有一個叫高辛氏的人,又叫帝喾,他的兒子中,老大叫阏伯,還有個老四叫實沈。據說高辛氏的妃子有一天早餐吃了玄鳥(燕子)的蛋後,有感應而懷孕,後來生下了阏伯。阏伯自一出生就特別聰明與眾不同,因此高辛氏特別重視阏伯。 在所有兄弟之中,除了阏伯之外,就屬老四實沈最有才華了,所以特別不服長兄。兩兄弟小的時候,只要一見面,就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吵起來,嚴重時還會打架,沒有片刻安寧,常常弄得父親又為難又生氣。長大以後,兩兄弟相處的情況更加惡劣,偏偏兩兄弟同住在一個屋檐底下,天天都得見面,一見面總是無緣無故的就吵起架來,最後甚至演變成動刀動槍,見面就廝殺,沒有人可以排解這兩兄弟的糾紛。 老爹高辛氏為此非常煩惱,本來他以為兄弟間應該和睦相處,沒想到這對兄弟住得越近,冤仇就結得越深。看樣子這兩兄弟是天生相克,若沒有把他們倆分開,早晚會發生無法彌補的憾事,畢竟手足相殘,是為人父母不願意看到的。高辛氏經過一番的思考,既然兄弟倆的仇恨無法化解,就該讓他們離得愈遠愈好,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再見面,才可以讓樣這兩兄弟平安無事。 於是高辛氏找到堯帝,請堯帝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把實沈封在大夏。當時的商即現在的河南東部一帶,大夏則在山西南部,兩處地方以現代的交通情況來看,離得並不遠,但在交通設備極為原始的遠古,除非這兩兄弟有意派兵千裡迢迢跨過許多封國互相征討,否則,是不可能再見面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