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怎麼做 秋梨斑鸠
【主料】斑鸠肉200克,雪梨400克。
【調料】蛋清、澱粉各50克,鹽5克,紹酒20克,食用油100克,白糖15克,姜汁10克。
【制作過程】(1)斑鸠肉片成片,用鹽、蛋清、澱粉抓漿,再用旺火溫油滑透。雪梨切成片,用淡鹽水浸泡5分鐘,用熱油滑一下取出。
(2)斑鸠片、雪梨片同放在炒勺中,用旺火加熱,烹入紹酒、白糖、姜汁略炒,勾入少許澱粉,淋入蔥油即可裝盤。
【特點】雪梨潔白脆嫩,肉質滑嫩,味鹹甜。 生炒斑鸠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家常菜譜氣血雙補食譜明目食譜營養不良食譜增肥食譜工藝:生炒生炒斑鸠的制作材料:主料:斑鸠300克 輔料:香菇(鮮)25克,冬筍25克 調料:辣椒(紅、尖、干)2克,花生油50克,小蔥2克,姜2克,醬油35克,味精3克,料酒3克 生炒斑鸠的特色:質嫩味鮮,色紅整齊。生炒斑鸠的做法: 1.將斑鸠剁成1.2厘米見方的塊; 2.冬筍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 3.冬筍去根,片兩半; 4.紅椒切塊; 5.鍋炙淨,倒入熟花生油,燒至160℃時,將斑鸠下下鍋翻炒一下至熟,撈出瀝油; 6.鍋中留底油下蔥、姜、干辣椒炒至起香; 7.放入冬筍、冬菇、斑鸠,加醬油、味精、紹酒、鮮湯(100克),煨2分鐘出鍋即成。 生炒斑鸠的制作要訣:本品有油炸過程,需備花生油約500克。 斑鸠
別名 錦鸠、斑鹪
漢語拼音 banjiu
英文名 latham,turtledov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oenopopeliatranquebarica(harmann) 2.streptopeliaorientalis(latham) 3.streptopeliachinensis(scopoli)
歸經 肺;腎經
中藥化學成分 珠頸斑鸠肉含蛋白質(protein),肽類(peptides),氨基酸(aminoacid),脂肪(fat),甾類(steroide),糖類(saccharides)。
功效 補腎;益氣;明目
考證 出自《本草衍義》:斑鹪,斑鸠也,有有斑看,有無斑者,有灰色者,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虛損人食之,補氣。雖有此數色,其用則一也。
科屬分類 鸠鴿科
拉丁文名 strepopeliaorientalis
主治 外病氣虛;身疲乏力;呃逆;兩目昏暗
生態環境 1.棲於鄰近田間的山林、竹林。常成群活動於田野、村莊附近。營巢於樹枝上及竹林內,每窩產卵2-3只。以作物或雜草種子、植物果實為食。 2.棲於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動在田間。營巢於樹枝上,多在較隱蔽的矮林間,巢甚簡陋,每產卵2只。主食作物及雜草種子。 3.棲於農田附近的樹林、竹林及田間,亦常在居民點附近活動。飛行十分迅速。鳴聲響亮。以谷物及雜草種子為主食。巢營於要樹上、竹子上或灌叢間。每窩產卵2只,雌雄鳥參加孵卵。
各家論述 《綱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鶴丸,《總錄》治目有鸠鴻丸,倪惟德氏謂鸠鴻補腎,故能明目。竊鸠鴻能益氣,則能明目矣,不獨補腎已爾。
采收和儲藏 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除去羽毛及內髒,鮮用或焙干。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青海、西藏等地。 2.分布於全國各地。 3.分布於北至河北,南至廣東,西至陝西、四川、雲南廣大地區。
動植物形態 1.火斑鸠,體長22-26cm,體形較小。頭頂和後頸藍灰色,頭側稍淺,頸基有1道黑色領環;背、肩羽和兩翼覆羽葡萄紅色。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羽端,最外側尾羽的外翈轉為純白色,飛羽暗褐;颏和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基余部分羽色與背相同但較淺。雌鳥上體均為土褐色,前頭沾灰,後頸黑領環不顯。腰部渲染藍灰,下體土褐色。颏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轉為藍灰色。 2.山斑鸠,體長約34cm,翼長19-20cm,體形較大。額和頭頂藍灰色,頭和頸灰褐而稍帶葡萄酒色;頸基左右兩側各具黑羽成塊斑狀,各羽緣先端藍灰色。肩羽羽緣斑為顯著的紅褐色。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藍灰色。下體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灰白色端部較短;尾下覆羽鸠灰色。嘴暗鉛色,腳和趾紫紅,爪紅黑色。 3.珠頸斑鸠,體長達32cm,翼長15-16cm。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頭頂余部和後頭為鴿灰色而帶葡萄粉紅色;後頸基處和兩側有寬的黑色頸圈,黑羽先端為白色或黃白色成斑點狀(名珠狀斑)。肩羽羽斑呈棕黃色;上體余部為褐色,上頸、頭側、喉、胸和腹均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先端具寬闊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紅色,爪角褐色。
功效分類 補氣藥
性味 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 為鸠鴿科動物火斑鸠、山斑鸠和珠項斑鸠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