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蜂窩鋁板石材復合門如何安裝正文

蜂窩鋁板石材復合門如何安裝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蜂窩鋁板石材復合門如何安裝
 
mp3的含義:
1.指一種音頻的編碼方式.
2.一種使用mp3編碼方式文件
3.指能播放mp3音樂文件的播放器.
4.是iso標准mpeg1和mpeg2第三層(layer3),采樣率16-48khz,編碼速率8k-1.5mbps。
mp3全稱是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准音頻層面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ii)。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頻編碼和有損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頻數據量,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頻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fraunhofer-gesellschaft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准化的。
簡單地說,mp3就是一種音頻壓縮技術,由於這種壓縮方式的全稱叫mpegaudiolayer3,所以人們把它簡稱為mp3。mp3是利用mpegaudiolayer3的技術,將音樂以1:10甚至1:12的壓縮率,壓縮成容量較小的file,換句話說,能夠在音質丟失很小的情況下把文件壓縮到更小的程度。而且還非常好的保持了原來的音質。正是因為mp3體積小,音質高的特點使得mp3格式幾乎成為網上音樂的代名詞。每分鐘音樂的mp3格式只有1mb左右大小,這樣每首歌的大小只有3-4兆字節。使用mp3播放器對mp3文件進行實時的解壓縮(解碼),這樣,高品質的mp3音樂就播放出來了。
mp3是一個數據壓縮格式。它丟棄掉脈沖編碼調制(pcm)音頻數據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數據(類似於jpeg是一個有損圖像壓縮),從而達到了小得多的文件大小。
在mp3[1]中使用了許多技術其中包括心理聲學以確定音頻的哪一部分可以丟棄。mp3音頻可以按照不同的位速進行壓縮,提供了在數據大小和聲音質量之間進行權衡的一個范圍。
根據mpeg規范的說法,mpeg-4中的aac(advancedaudiocoding)將是mp3格式的下一代,盡管有許多創造和推廣其他格式的重要努力。然而,由於mp3的空前的流行,任何其他格式的成功在目前來說都是不太可能的。mp3不僅有廣泛的用戶端軟件支持,也有很多的硬件支持比如便攜式媒體播放器(指mp3播放器)dvd和cd播放器。mp3的播放跟dvd不一樣。
mp3播放器都是由兩塊或兩塊以上的線路板組成,線路板與線路板之間多使用插排件進行連接,在經過長時間使用後,這個插排有可能會出現接觸不良現像,而由此帶來的故障現像可能是多種的,嚴重時就根本無法開機。當然這樣的問題一般維修也比較簡單,可以直接將插排拔下,然後使用毛刷沾上無水酒精進行清洗,反復清洗幾次後便可以把觸點的接觸不良現像去除,如果還是無法使用,可出售給回收電子的企業,讓其進行環保處理。
mp3格式特點1.mp3是一個數據壓縮格式。
2.它丟棄掉脈沖編碼調制(pcm)音頻數據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數據(類似於jpeg是一個有損圖像壓縮),從而達到了小得多的文件大小。
3.mp3音頻可以按照不同的位速進行壓縮,提供了在數據大小和聲音質量之間進行權衡的一個范圍。mp3格式使用了混合的轉換機制將時域信號轉換成頻域信號。
4.32波段多相積分濾波器(pqf)。
5.36或者12tap改良離散余弦濾波器(mdct);每個子波段大小可以在0...1和2...31之間獨立選擇。
6.mp3不僅有廣泛的用戶端軟件支持,也有很多的硬件支持比如便攜式媒體播放器(指mp3播放器)dvd和cd播放器。
[編輯本段]mp3發展歷程
mpeg-1audiolayer2編碼開始時是德國deutscheforschungs-undversuchsanstaltfürluft-undraumfahrt(後來稱為deutscheszentrumfürluft-undraumfahrt,德國太空中心)egonmeier-engelen管理的數字音頻廣播(dab)項目。這個項目是歐盟作為eureka研究項目資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稱為eu-147。eu-147的研究期間是1987年到1994年。
到了1991年,就已經出現了兩個提案:musicam(稱為layer2)和aspec(自適應頻譜感知熵編碼)。荷蘭飛利浦公司、法國ccett和德國institutfürrundfunktechnik提出的musicam方法由於它的簡單、出錯時的健壯性以及在高質量壓縮時較少的計算量而被選中。基於子帶編碼的musicam格式是確定mpeg音頻壓縮格式(采樣率、幀結構、數據頭、每幀采樣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項技術和它的設計思路完全融合到了isompegaudiolayeri、ii以及後來的layeriii(mp3)格式的定義中。在mussmann教授(universityofhannover)的主持下,標准的制定由leonvandekerkhof(layeri)和gerhardstoll(layerii)完成。
一個由荷蘭leonvandekerkhof、德國gerhardstoll、法國yves-françoisdehery和德國karlheinzbrandenburg組成的工作小組吸收了musicam和aspec的設計思想,並添加了他們自己的設計思想從而開發出了mp3,mp3能夠在128kbit/s達到mp2192kbit/s音質。
所有這些算法最終都在1992年成為了mpeg的第一個標准組mpeg-1的一部分,並且生成了1993年公布的國際標准iso/iec11172-3。mpeg音頻上的更進一步的工作最終成為了1994年制定的第二個mpeg標准組mpeg-2標准的一部分,這個標准正式的稱呼是1995年首次公布的iso/iec13818-3。
編碼器的壓縮效率通常由位速定義,因為壓縮率依賴於位數(:en:bitdepth)和輸入信號的采樣率。然而,經常有產品使用cd參數(44.1khz、兩個通道、每通道16位或者稱為2x16位)作為壓縮率參考,使用這個參考的壓縮率通常較高,這也說明了壓縮率對於有損壓縮存在的問題。
karlheinzbrandenburg使用cd介質的suzannevega的歌曲tom’sdiner來評價mp3壓縮算法。使用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的柔和、簡單旋律使得在回放時更容易聽到壓縮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開玩笑地將suzannevega稱為“mp3之母”。來自於ebuv3/sqam參考cd的更多一些嚴肅和critical音頻選段(glockenspiel,triangle,accordion...)被專業音頻工程師用來評價mpeg音頻格式的主觀感受質量。
mp3走向大眾
為了生成位兼容的mpegaudio文件(layer1、layer2、layer3),isompegaudio委員會成員用c語言開發的一個稱為iso11172-5的參考模擬軟件。在一些非實時操作系統上它能夠演示第一款壓縮音頻基於dsp的實時硬件解碼。一些其它的mpegaudio實時開發出來用於面向消費接收機和機頂盒的數字廣播(無線電dab和電視dvb)。
後來,1994年7月7日fraunhofer-gesellschaft發布了第一個稱為l3enc的mp3編碼器。
fraunhofer開發組在1995年7月14日選定擴展名.mp3(以前擴展名是.bit)。使用第一款實時軟件mp3播放器winplay3(1995年9月9日發布)許多人能夠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編碼和回放mp3文件。由於當時的硬盤相對較小(如500mb),這項技術對於在計算機上存儲娛樂音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mp2、mp3與因特網
1993年10月,mp2(mpeg-1audiolayer2)文件在因特網上出現,它們經常使用xingmpegaudioplayer播放,後來又出現了tobiasbading為unix開發的maplay。maplay於199年2月22日首次發布,現在已經移植到微軟視窗平台上。
剛開始僅有的mp2編碼器產品是xingencoder和cdda2wav,cdda2wav是一個將cd音軌轉換成wav格式的cd抓取器。
internetundergroundmusicarchive(iuma)通常被認為是在線音樂革命的鼻祖,iuma是因特網上第一個高保真音樂網站,在mp3和網絡流行之前它有數千首授權的mp2錄音。
從1995年上半年開始直到整個九十年代後期,mp3開始在因特網上蓬勃發展。mp3的流行主要得益於如nullsoft於1997年發布的winamp和napster於1999年發布的napster這樣的公司和軟件包的成功,並且它們相互促進發展。這些程序使得普通用戶很容易地播放、制作、共享和收集mp3文件。
關於mp3文件的點對點技術文件共享的爭論在最近幾年迅速蔓延—這主要是由於壓縮使得文件共享成為可能,未經壓縮的文件過於龐大難於共享。由於mp3文件通過因特網大量傳播一些主要唱片廠商通過法律起訴napster來保護它們的版權(參見知識產權)。
如itunesmusicstore這樣的商業在線音樂發行服務通常選擇其它或者專有的支持數字版權管理(drm)的音樂文件格式以控制和限制數字音樂的使用。支持drm的格式的使用是為了防止受版權保護的素材免被侵犯版權,但是大多數的保護機制都能被一些方法破解。這些方法能夠被計算機高手用來生成能夠自由復制的解鎖文件。一個顯著的例外是微軟公司的windowsmediaaudio10格式,目前它還沒有被破解。如果希望得到一個壓縮的音頻文件,這個錄制的音頻流必須進行壓縮並且帶來音質的降低。
[編輯本段]mp3的音頻質量
因為mp3是一種有損格式,它提供了多種不同“位速”的選項—也就是用來表示每秒音頻所需的編碼數據位數。典型的速度介於每秒128和320kb之間。與此對照的是,cd上未經壓縮的音頻位速是1411.2kbit/s(16位/采樣點×44100采樣點/秒×2通道)。
使用較低位速編碼的mp3文件通常回放質量較低。使用過低的位速,“壓縮噪聲(:en:compressionartifact)”(原始錄音中沒有的聲音)將會在回放時出現。說明壓縮噪聲的一個好例子是壓縮歡呼的聲音:由於它的隨機性和急劇變化,所以編碼器的錯誤就會更明顯,並且聽起來就象回聲。
除了編碼文件的位速之外,mp3文件的質量也與編碼器的質量以及編碼信號的難度有關。使用優質編碼器編碼的普通信號,一些人認為128kbit/s的mp3以及44.1khz的cd采樣的音質近似於cd音質,同時得到了大約11:1的壓縮率。在這個比率下正確編碼的mp3能夠獲得比調頻廣播和卡式磁帶[來源請求]更好的音質,這主要是那些模擬介質的帶寬限制、信噪比和其它一些限制。然而,聽力測試顯示經過簡單的練習測試聽眾能夠可靠地區分出128kbit/smp3與原始cd的區別[來源請求]。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認為mp3音質太低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其他一些聽眾或者換個環境(如在嘈雜的車中或者聚會上)他們又認為音質是可接受的。很顯然,mp3編碼的瑕疵在低端計算機的揚聲器上比較不明顯,而在連接到計算機的高質量立體聲系統,尤其是使用高質量的headphone時則比較明顯。
fraunhofergesellschaft(fhg)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下面的mpeg-1layer1、2和3的壓縮率和數據速率用於比較:
⊙layer1:384kbit/s,壓縮率4:1
⊙layer2:192...256kbit/s,壓縮率8:1...6:1
⊙layer3:112...128kbit/s,壓縮率12:1...10:1
不同層面之間的差別是因為它們使用了不同的心理聲學模型導致的;layer1的算法

[1] [2] 下一页

簡單裝修一下能夠入住需要多少錢?80平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