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泰爾復合維生素是天然的嗎正文

泰爾復合維生素是天然的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泰爾復合維生素是天然的嗎
 
泰爾復合維生素是天然的
 
疱疹

一、概述

(一)定義

疱疹(herpes)分單純疱疹和帶狀疱疹,單純疱疹(herpessimplex)是一種單純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好侵犯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表現為局限性簇集性小疱,帶狀疱疹(herpeszoster)則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沿一側周圍神經帶狀分布的密集性小水疱及神經痛,局部淋巴腫大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單純疱疹由單純疱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體是其唯一自然宿主,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促進本病發生,病理上表現為表皮內水疱、表皮壞死、多核上皮巨細胞、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顯著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炎症浸潤。

帶狀疱疹是由於體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被激活,這種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後,長期潛伏於機體神經細胞中,免疫功能低下時誘發,其組織病理與前者相似,但後者炎症較前者重。

(三)臨床表現

單純疱疹在臨床上分為原發型和復發型兩種,原發型表現為疱疹性齒龈口腔炎、疱疹性外陰道炎、接種性單純疱疹,疱疹性濕疹、播散性單純疱疹、新生兒疱疹等,復發型有口唇疱疹(顏面疱疹)、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症、復發性疱疹性角膜結膜炎等。

帶狀疱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損害為炎性紅斑上發生群集性綠豆大小水疱,間有出現丘疹、大疱或血疱,各群之間皮膚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經作帶狀分布,單側性多見,以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區多見,其交是上肢臂叢神經和下肢坐骨神經區,偶可影響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2~3月或更久,局部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嚴重者可發熱,並有不同程度疼痛感。

二、藥物治療

(一)藥物治療原則

單純疱疹全身治療當采取對症,抗病毒和免疫治療,局部治療以干燥、收斂、預防感染為原則,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擾素。

帶狀疱疹亦應采用全身和局部療法,原則為抗菌素病毒、消炎、止痛、保護局部,防止繼發感染、縮短病程等。

(二)治療藥物類別及常用藥物

(三)治療藥物個論

1、抗病毒劑

阿昔洛韋(acyclovir)

[別名]無環鳥苷

[作用與用途]本品為高效廣譜抗病毒藥,選擇性抑制病毒復制,只在被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細胞中轉變為三磷酸化合物,從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止病毒dna合成,對正常細胞幾乎無影響,比其他抗病毒藥物毒性低得多。

[體內動態]口服吸收率低(約15%),按5mg/kg和10mg/kg靜脈滴注1小時後,平均穩態血藥濃度分別為9.8ug/ml和20.7ug/ml,經7小時後谷濃度分別為0.7ug/ml和2.3ug/ml。1歲以上兒童用量為0.25g/m2者其血漿藥物濃度變化與成人5mg/kg用量用近,而用量為0.5g/m2者與成人10mg/kg用量者相近,新生兒(3月齡以下)每8小時滴注10mg/kg,每次滴注持續1小時,其穩態峰濃度為13.8ug/ml,而谷濃度則為2.3ug/ml,腦脊液中藥物濃度可達血漿濃度的50%,大部分全內藥物以原形自尿排洩,尿中尚有占總量14%的代謝物,部分藥物隨糞排洩,正常人t1/2為2.5小時;肌酐清除率每分鐘15~50ml/1.73m2者,t1/2為3.5小時,無尿者可延長到19.5小時。

疱疹的治療藥物類別及常用藥物

類別常用藥物
單純疱疹局部用藥抗病毒劑40%疱疹淨二甲亞砜溶液、阿昔洛韋、酞丁胺等
抗菌止癢劑樟腦、龍膽紫、爐甘石洗劑等
防感染藥抗生素類
內用抗病毒劑阿昔洛韋、阿糖胞苷、干擾素、干擾素誘導劑等
免疫制劑左旋咪唑、轉移因子等
帶狀疱疹全身用藥止痛劑顱痛定、安乃近、卡馬西平、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酰胺咪嗪、苯妥因鈉、賽庚定、泰爾登等
抗病毒劑嗎啉胍、阿糖胞苷、無環鳥苷等
免疫制劑轉移因子、胎盤球蛋白、丙球免疫血清等
外用止痛劑1%達克羅寧、5%苯唑卡因、1%磷乙酸等

[給藥方案]

(1)口服,0.2g/次,1次/4小時或1g/d,分次給予。療程據病情而定,幾天到半年不等。腎功能不全者酌減量。

(2)靜滴,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時間1小時,每8小時1次,連續7天,12歲以下兒童一次按0.25g/m2用量給藥。腎功能不全者減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鐘10~25ml/m2者減為每24小時1次;清除率每分鐘0~10ml/m2者減為2.5mg/kg,每24小時給藥1次。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靜滴給藥,偶見藥疹、惡心、出汗、低血壓、血尿及肌酸酐水平上升,停藥後恢復正常。口服無明顯不良反應,並用丙磺舒可使本品的排洩減慢,半衰期延長,體內藥物蓄積。

[劑型與規格]片劑:0.2g/片,0.4g/片。膠囊劑:0.2g/粉。粉針:(凍干鈉鹽),0.25g/支,0.5g/支。滴眼劑:0.1%,8ml/瓶。

阿糖腺苷(vidarabine)

[別名]阿糖腺嘌呤

[作用與用途]進入人體後,在細胞內磷酸化,生成一、二、三、磷酸鹽,繼而競爭性抑制病菌毒dna聚合酶活性。

[全內動態]靜滴後,在體內迅速去氮成為阿拉伯糖次黃嘌呤,並迅速進入一些組織中。按10mg/kg劑量緩慢靜滴,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血漿峰值為3~6ug/ml,阿糖次苷為0.2~0.4ug/ml,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形式為主自尿排洩,母體化合物只有1%~3%。腎功能不全者,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在體內蓄積,其血漿濃度可為正常人的幾倍。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平均t1/2為3.3小時。

[給藥方案]靜滴,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釋成0.7mg/ml滴入,8~12小時滴完,療程5~15天。帶狀疱疹:10mg/kg,連用5日,亦用葡萄溏注射液溶解。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有胃腸系統反應和神經系統反應,對肝腎功能有影響,抑制骨髓且可致畸胎,孕婦禁用,突出的不良反應為肌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無力、體重減輕、震顫。別嘌呤醇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使用權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消除減慢而蓄積,可致較嚴重的神經系統毒性反應。

[劑型與規格]注射劑(粉針):0.2g/瓶,0.5g/瓶,1g/瓶。注射液:1g:5ml。

碘苷(idoxuridine)

[別名]疱疹淨,碘去氧尿嘧啶

[作用與用途]僅對單純疱疹病毒和牛痘病毒等dna病毒有效。其化學結構與胸腺嘧啶核苷類似,在體內磷酸化後與去氧尿嘧啶核苷爭奪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使去氧尿嘧啶核苷酸不能甲基化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抑制病毒dna合成,還能取胸腺嘧啶核苷酸滲入病毒dna中,形成缺陷的dna病毒而喪失其感染力。並且基因突變率和蛋白合成誤差也增加,因而影響病毒核酸的復制,影響病毒核酸代謝。

[給藥方案]滴眼,白天2小時一次,1~2滴/次夜間4小時1次,療程7~10天。軟膏外用,白天4小時1次,晚上睡前一次,療程3~5天。靜滴,用於疱疹性腦炎,54mg/kg.d,分2次(滴速500mg/min),療程5天,總量不超過20g。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本品影響核酸代謝,全身副作用大(對骨髓、肝、皮膚)有腹瀉、口炎、脫發、白細胞減少(抑制骨髓副作用,有致畸致癌的危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易產生細菌和霉菌感染,藥液有新鮮的,或冰箱保存,否則變成碘尿嘧啶,有抑制本品作用,點眼有刺激性,可損害角膜上皮。

[劑型與規格]軟膏0.5%。滴眼劑:10mg:10ml。

嗎啉胍(moroxydine)

[別名]病毒靈,嗎啉雙胍,abob,morpholinebiguanide

[作用與用途]在人胚腎細胞上1%濃度對dna病毒(腺病毒及疱疹病毒)和rna病毒(埃可病毒及流感甲型病毒)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游離的病毒顆粒無直接作用,對病毒增殖周期各個階段都有抑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可能通過抑制病毒rna多聚酶而干擾病毒核酸的復制。

[給藥方案]口服,成人0.1~0.2g/次,3次/d。兒童10mg/kg.d,分3次服。糖漿劑同上。滴眼劑每1~2小時1次。復方嗎啉胍片,口服2片/次,3次/d。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副作用小,個別引起出汗和輕度食欲不振,低血糖等。

[劑型與規格]片劑:0.1g/片。復方片劑:每片含嗎啉胍0.1g,氨基比林0.1g,維生素c0.05g,撲爾敏2.5mg。糖漿劑:5%。滴眼劑:1%~4%,8ml/瓶。



脖子上長了幾個小疙瘩應該不是疱疹。

皰疹是因為感染濾過性病毒而引起的皮膚病,可分為單純性皰疹及帶狀泡疹兩種,目前尚無適當的預防疫苗。
以下將針對單純皰疹做說明。

一、何謂單純庖疹
是由單純庖疹病毒所感染之一種傳染病。

二、症狀
單純庖疹病毒有兩型,第一型主要在口唇、口腔、眼部及顏面,第二型主要在男女生殖器部位。罹患單純性皰疹時,陰部及嘴唇會產生米粒般大小的水泡,發生單一或群集小水泡,通常都是10個左右集結在一起,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會癢痛。水泡周圍的皮膚變紅,同時會產生輕微的搔癢感和發熱。這種水泡若不加以治療,經過數十日之後,會裂開形成糜爛,然後逐漸痊癒。
而罹患帶狀泡疹時,首先會在身體的一側,形成許多米粒般大小的水泡,會引發像神經痛一般的疼痛,而且水泡群集成帶狀,1-3天後,水泡會形成膿胞,數天之後形成黑褐色的痂皮,然後乾燥、脫落而痊癒。

三、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適當根治之藥物,可以使用局部抗生素軟膏,再服用阿斯匹靈或注射、服用維他命b1等,其餘大多是對症治療,防止合併症及再感染為原則,通常只需要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就可以痊癒。

四、傳染途徑
單純庖疹傳染途徑依其感染部位分述如下:
1.口唇庖疹主要由唾液(接吻時)或親子關係之食物傳遞等相互傳染。
2.陰部庖疹主要由性行為之親密接觸相互傳染。
3.皮膚粘膜之密切接觸相互傳染。
4.新生兒經由產道感染。

五、病程經過
庖疹病毒侵犯皮膚或粘膜之初期,繁殖甚為快速,約經過二~十二天之潛伏期,皮膚或粘膜出現小水泡,接著破裂形成潰瘍,然後結痂,主要徵狀是刺痛及搔癢感,病程約二十天,以後病毒潛入神經結,成為隱性期,伺機再發,其徵狀與初期同,但病程約縮短為十二天,所以不容易根治。

六、庖疹再發之誘因?
1.外傷
2.日曬
3.月經
4.情緒緊張
5.刺激性食物
6.性行為

七、患者注意事項
1.單純庖疹不只侵犯皮膚及粘膜,亦能侵犯神經,可引起腦炎、腦膜炎,或侵犯角膜引起角膜炎。
2.庖疹不會遺傳。
3.庖疹不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症狀消失,就可以結婚生子。
4.孕婦若感染庖疹,最好作剖腹生產,以免傳染給小孩。
5.母親若感染庖疹,在照顧小孩時應注意個人衛生,特別在發病期間,要經常用肥皂洗滌雙手且不可將嘴裏嚼過之食物給小孩吃。

八、併發症
1.對濕疹病人如再得到庖疹,將會引起嚴重病症。
2.引起腦膜炎及大腦炎,多見於小孩及幼童。
3.角膜結膜炎。
4.新生嬰兒庖疹,死亡率50%。
5.子宮頸部庖疹可導致子宮頸癌發生數較多。

九、檢驗方法
1.病毒分離(組織培養)

[1] [2] 下一页

有什麼好辦法擦塑鋼窗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