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結緣。在百姓家,這一天婦女早早用鹽水把黃豆煮好,然後在佛堂裡虔誠盤腿而坐,口念“阿彌陀佛”,手中一顆顆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對佛的虔誠,用此法修身養性。在去廟會的路上,常有一些婦女挎著香袋,拿著香燭,挨家去索要“緣豆”,不管認不認識,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願意地給出一些黃豆,雙方不拘多少,只為結緣。那時的一些達官貴人之家,還常把煮好的黃豆,盛在器皿內放在家門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與四方鄰居百姓結識好緣,和諧相處,保一方平安。 農歷四月初八雖為浴佛節,但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現在節日的活動中,求子就是一個突出例子。各地拜觀音求子者也不勝枚舉。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這天老北京的幾處有名的觀音廟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農歷四月是佛教活動比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這天更盛。除萬壽寺外,屆時妙峰山頂的天仙廟,以及玉泉山、碧雲寺、香山及崇文門外等佛廟均開廟,屆時也均有藝人表演各種節目。清末時,慈禧太後還常去妙峰山進香游春,清宮內的由太監和侍衛組成的“槓箱會”也常在妙峰山上走會表演。位於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舉行“趕秋坡”和“耍戒壇”。《宛署雜記》載:“戒壇是先年僧人奏建說法之處,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畢會,商賈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傾國妓女競往逐焉,俗雲趕秋坡”。屆時游僧臨壇說法,全國的歌女舞女載歌載舞,比歌聲比舞姿,人聲笙歌,五彩缤紛,熱鬧非凡。 此外,在浴佛節前後,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動,如拜藥王風俗。 以四月初八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動是舊時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風景。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