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木板與牆之間的縫隙用什麼填補不會裂正文

木板與牆之間的縫隙用什麼填補不會裂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n‧)
紅桧分布於台灣中央山脈,較台灣扁柏稍低,主產於文山、插天山、阿裡山、八仙山、大雪山、太魯閣、大元山、木瓜山、楠梓仙溪等地,成純林或與台灣扁柏,鐵杉,闊葉樹等混生。全省蓄積僅次於鐵杉居第二位。木材外觀-邊心材之境界分明,色較台灣扁柏略帶淡紅色,邊材狹小,黃灰色,心材紅黃色至帶褐色,年輪明顯,春材較秋材漸進移行而分明。木理通直,木肌細致均勻,弦切面具美麗花紋,香氣強。 木材加工性質大致與台灣扁柏相似,各項強度稍弱。耐濕性耐蟻性則較台灣扁柏為強。用途-與台灣扁柏相同。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閩越先民習於水上活動,所制首尾尖高的獨木舟,稱“舟了鸼船”。
三國時期(220~265年),吳國在福建沿海設有造船工場,當時,福建修造的海船多為方尖底型,並建有石壓艙,以增強穩性和抗風力。西晉初期,能造具有8個水密隔艙的船。
唐代(678~907年),福建造的海船在堅固性、穩定性、適航性,特別是水密隔艙的安全設施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宋、元時期(960~1279年),泉州港發展成世界大港,所建造的“泉舶”在船型、船體結構及載重量方面都相當先進。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海舟以福建為上”。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經高宗同意,在福州一次建造海舟至千艘。1974年,在泉州港出土的一艘中等遠洋貨船,是南宋末年航行於東南亞及波斯灣一帶的貨船,載重量在200噸以上,尖底造型、方頭方梢、船體短肥、多水密艙、多桅桿。該船有3個特點:一是船體采用多層板錯位疊合結構,舷側板為3重木板結構,總厚度18厘米;船底板為2重木板疊合結構,船底兩邊殼板各分4級,每級向外擴10~12厘米不等,使船底成4個階梯形狀,增大海船的回復力,增強耐波性能,減小在風浪中顛簸。二是采用龍骨和肋骨的設計和直角榫合工藝,粗大堅實的龍骨增大了船體的縱向強度,在隔艙板與船殼板交接處的肋骨,與底部的龍骨組成一個堅固的主體——角架,增大船體的橫向強度。此工藝至今還在繼承和發展。三是所有船板的上下左右之間都采用榫接,榫接處用鐵釘加固,縫隙塗塞用麻絲、竹茹桐油灰搗成的捻料,釘合時把鐵釘送進木板深處,再用桐油灰將釘頭密封,以防銹蝕。
明永樂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所用的寶船不少是在閩江口一帶制造的,最大的44.4丈、寬18丈;中型的長37丈、寬15丈,張掛9桅12帆,每船平均乘載400~500人,最大的達1000人。從尺度、結構、裝備等方面看,這些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船舶。福建還制造出遣往琉球冊封的“封舟”和用於抗倭斗爭的戰船等。封舟的首尾都有“虛艄”,體型瘦長、尖底,張掛5帆,受風面大,具有良好的橫向航海性能,歷次封使團渡海,都沒有留下海難的記錄。抗倭用的戰船,船體堅固,船艙能容百余人,高大如樓,吃水1.2丈,全船分4層,氣勢宏大。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閩越民眾習於水上活動,制造出獨木舟.

三國時期孫吳所據之江東,歷史上就是造船業發達的吳越之地。吳國造的戰船,最大的上下五層,可載3000名戰士。孫權乘坐的“飛雲”、“蓋海”等大船更為雄偉壯觀。孫吳曾多次派出大船隊遠航遼東及南海海域。孫吳的民船業也很發達。如位於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的“■[gōulù溝路]洲”,就是由於建造過大型船舶“■大扁”而得名。
這些大船選材考究,多用“豫章楠■[xiǎn顯]”上好硬木制成,極為堅固。
晉朝在滅了蜀漢之後,為了進而滅亡吳國,曾派王濬在四川建造樓船,組成龐大的水軍艦隊。王濬所組織建造的樓船,最大者方120步(一步是六尺),可以載2000多人,艙面上建有瞭望台,船上可以馳馬往來,被稱為“舟楫之盛,自古未有”。<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亞虎知識堂
 
中國古代造船用到的木材種類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中選優。並根據木材不同的特點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

常常用到的木材種類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槠木、桧木等。

如《天工開物》在“舟車第九”中說:“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足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圍。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阙,以便樹桅。凡樹中桅,合並數巨舟承載,其未長纜系表而起。梁與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則粉蛀。)棧板不拘何木。舵桿用榆木、榔木、槠木。關門棒用周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其大端雲。”

《渑池縣志》載元人所撰《濟民渡河神祠記》可窺一斑:革罷利津縣後,復遣南京柴總把本渡監造戰船七十余只,放運供給。至元五年攻擊襄陽,遣前南京劉治中等,起運造船棹桿本植四萬三千余數。前韶州達魯花赤暗普依奉上司文字,令本路人戶俱入南村山林,采斫造船木植。至元七年接運陝州造船松木。至元十一年,放運回回炮梢。又載:桓王山古木森列,宋干德四年禁樵采,後為金人伐去造船。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案說:
造船木料一般用松木或杉木。船側板和底板用二重或三重木板,並用桐油、石灰艙縫,可以防止漏水。每船一般分隔成十余個艙,即使有一、兩艙漏水,也不致使全船沉沒。


下面摘錄一些木材的介紹。

杉木
杉樹屬松科,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3米,樹干端直,樹形整齊。杉木的品種較多,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嫩枝新葉均為黃綠色、有光澤的油杉,又名黃杉、鐵杉;另一類是枝葉藍綠色、無光澤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還有一類是葉片薄而柔軟,枝條下垂的線杉,又名柔葉杉。
杉木紋理順直、耐腐防蟲,廣泛用於建築、橋梁、電線桿、造船、家具和工藝制品等方面。據統計,我國建材約有1/4是杉木。杉樹生長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它是我國南方最重要的特產用材樹種之一。


松木
松木種類甚多,如雲松、花旗松、落葉松、黃松等。
常用於屋頂板,花園家具、造船等家具。 
千年針松一根柱,十年檫樹好打船 意為樹木成材期不一,各有所用。針松,針松樹,桿挺拔聳直,但長得慢;柱,屋柱,房屋的柱子;檫樹,桿粗大可剖板造船,生長快。
千年海底松,萬年燥擱楓 意為松木不怕潮濕,楓木不嫌干燥。海底,指水份很多,潮濕,松木含松脂故不怕水;燥擱,干置著,擱,用支架支起來,使之干燥。


“百木之長”——柏樹
柏樹是柏科樹木的總稱。全世界約有150種,中國有40多種。其中柏木,側柏,福建柏,劍閣柏,圓柏等為我國特有。
柏樹是常綠大喬木,四季蒼翠,枝繁葉茂,樹姿優美,壽命長,材質好,是上好的用材樹種,人皆愛之,被譽為“百木之長”。
柏樹材質堅實平滑,紋理美觀(特別是心材),含有樹脂,有香味,有很強的耐腐性,是建築、橋梁、家具、造船、雕刻等的上等用材。
我們常見的側柏,又稱柏樹、香柏,屬柏科,常綠喬木,是我國特產樹木。樹高20米,胸徑1米。側柏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等有毒氣體具有中等抗性,吸滯粉塵的性能較強。中醫以嫩枝、葉、種仁入藥。枝葉有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鼻衄、便血、尿血及慢性氣管炎。種仁性平味甘辛,有安神、潤燥的功能,主治失眠、便秘等症。用葉水煎外洗,可治漆瘡、皮炎。


柚木
柚木顏色自蜜色至褐色,久而轉濃,材質堅致耐久,心材頗似榉材,而色稍濃。膨脹收縮為所有木材中最少之一。能抵抗海陸動物之侵蝕,且不致腐蝕鐵類,因收縮率小,故不易漏水。因柚木具高度耐腐性,在各種氣候下不易變形,易於施工等多種優點。故適於制造船鑒,而作船只甲板。現已成為著名於世界之高級木材。斯堪的那維亞及東方型式家具多使用柚木制造。
柚木是世界上著名的優良用材。心材黃褐色、褐色,久則呈暗褐色。氣干密度每立方厘米0.62—0.67g,紋理典型直。木材含有油樹膠,防腐抗蟻性極佳,尺寸脹縮性特小,強度性質全然良好。由於木材結構和油性,新加工面往往感覺較粗。柚木為造船用最好木材之一,更適合做槳橹、桅桿,在房屋建築上主要用作門、窗、地板、樓梯踏板及其它室內裝修。  

世界珍貴樹種——柚木和輕木
柚木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用材樹種之一。材質呈黃褐色或暗褐色,木質細密,硬度大,紋理美觀。在日曬雨淋,干濕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不翹不裂;耐水,耐火性強,能抗白蟻和不同海域的海蟲蛀食,極耐腐,列於世界船艦用材的首位,是軍需航海的重要用材。同時也是營建海港,橋梁及其它建築,車廂,家具,雕刻,貼面板,裝飾板等優良用材.
輕木是世界上木質最輕的樹種之一,中國雲南即有生長。木材經干燥後,1立方米木材100公斤,只有1立方米普通栗木材重量的1/10。輕木突出的特點是輕,浮力大。從前,人們多用來作木筏.。它還有隔熱、隔音的特點,是制造飛機,輪船和高級體育器械的特殊材料。它生長很快,種植後每年胸圍可生長3~4厘米。


榆木
榆科,榆屬,主產溫帶,落葉喬木,樹高大,遍及北方各地,尤其黃河流域,隨處可見。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家具、裝修等用,榆木經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場隨處可見。
榆木與南方產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稱。且材幅寬大,質地溫存優良;變形率小,雕刻紋飾多以粗犷為主。是木中的偉男,大丈夫。


赤木
過去造船用的料,硬度高,耐腐蝕。自然的木紋非常的好,比水曲柳木紋還要好看。


樟木
木材外觀-邊心材分界不甚明顯,心材帶黃赭褐色,邊材色稍淡,年輪通常分明,春秋材區別明顯。散孔材,木理斜走,木肌略粗,有芳香。木材軟硬中庸,耐腐性強,保存期長。刨削及其它加工容易。弦面具美麗花紋,俗稱花樟,可制單板供制飾貼面之用。刨面加以磨砂後良好。易干燥,干燥情形良好,翹曲及干裂少,收縮亦極小。惟對鐵釘有腐蝕作用。 用途極廣。除可提煉樟腦及樟油外,可作建築、橋梁、車輛、船鑒、農具、家具、樂器、雕刻、合板、裝飾、衣櫥、衣箱等之用。
在我國江南各省都有,而台灣福建盛產。樹徑較大,材幅寬,花紋美,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味,可使諸蟲遠避。我國的樟木箱名揚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頂箱櫃等諸品種。唯桌椅幾案類北京居多。舊木器行內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楠木
明代文獻裡常常提到,楠木為做家具的良材。楠木常被用來制作櫃子和書架也可用來裝飾櫃門或制作文房用具。楠木生長緩慢,樹干直,樹高在到10至40米之間,直徑在50到100厘米之間長江以南發現30多種楠木樹種,尤其集中在西南,最好的楠木出自海南。楠木極為耐腐,常被用來做建材或造船。楠木易干,且木性穩定,不易開裂楠木紋理細膩,打磨後表面會產生一種迷人的光澤,常被稱作“金絲楠木”

材優味香的樟楠
樟樹和楠木都是中國的珍貴用材樹種年,素以材質優良聞名中外。這兩種樹都是常綠喬木,高可達40~50米,胸徑可達2~3米.。主要生長在中國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樟木主要產地是中國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雲南、浙江等省、區。尤以台灣為多。楠木主要產區為四川、貴州、湖南、福建等省。
樟、楠自古以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中國勞動人民栽培和利用樟、楠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大量栽培始於唐代。現在中國南方各省還保存有不少千年古樟、古楠。如湖南衡陽黃茶嶺有兩株胸徑3米的古樟樹,相傳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轉戰江南時,曾在這兩棵樹上拴過戰馬。廣西全州大西江鄉有棵巨樟,樹高30米,胸徑6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水壺什麼牌子的最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