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家具如何清洗 家具的清洗和修補
1、醋洗新木器
木制家具在油漆之前,先用醋擦一遍,漆後光澤鮮艷無比。
2、茶水洗新木器
在剛漆過油漆的家具上,用茶葉水或淘米水輕輕擦拭一遍,家具會變得更光亮,且不易脫漆。
3、牛奶消除油漆味
把煮開的牛奶倒在盤子裡,然後將盤子放在新油漆過的櫥櫃內,關緊家具的門,過5個小時左右,油漆味 便可消除。
4、家具變新三法
①用一塊蘸了牛奶的布擦拭桌椅等家具,不僅可清除其污垢,還可使家具光亮如新。 ②用半杯清水加入水量1/4的醋,用軟布蘸此溶液擦拭兩三次即可使家具重現光澤。 ③木制家具用久了漆面會失去原有的光澤,對此,可泡一大杯濃茶,晾涼後,將一塊軟布放入浸透, 用其擦洗家具,一般擦拭兩三次即可使家具恢復砂有的面貌。
5、鹽水洗籐竹器
籐器或竹器制品用久了會積垢,可用食鹽水擦洗,既去污,又能使其柔松有韌性。
6、毛頭刷除塵
籐制家具用久了會積污聚塵,可用毛頭柔和的刷子自網眼裡由內向外指拂去灰塵。若污跡嚴重,可用家用 洗滌劑洗去,最後再干擦一遍即可。
7、錫箔紙除茶跡
在貼防火板的茶具上泡茶後,日久會在茶具桌上留下片片污跡。對此,可在茶具桌上灑點水,用香煙盒裡 的錫箔紙來回擦拭,再用水洗刷,就能把茶跡洗掉。用此法洗擦茶具(茶杯、茶壺、茶盤),也有同效。
8、家具燙痕消除三法
①裝有熱水、熱湯的杯盤等器皿,直接放在家具漆面上,有時會留下一圈白色燙痕,一般只要用煤 油、酒精、花露水或濃茶水蘸濕的抹布擦拭即可。 ②若燙痕過深,可將毛巾浸過溫水擰干,滴上水許氨水,再用手掌摩擦毛巾,使氨水布滿手掌,然後 用手掌輕輕而迅速地拍打燙痕,最後再塗上一層蠟。這樣,便可消除燙痕。 ③用碘酒在燙痕上輕輕擦抹,或塗上一層凡士林油,隔兩天再用抹布擦拭,燙痕可消除。
9、白色家具變黃的處理
漂亮的潔白的家具一旦泛黃,便顯得難看。如果用牙粉(或外膏)來擦拭,便可改觀。但是要注意,操作 時不要用力太大,否則,會損傷漆膜而適得其反。
10、家具燒痕消除法
煙頭、煙灰或未熄滅的火柴等燃燒物,有時會在家具漆面留下焦痕。如果只是漆面燒灼,可在牙簽上包一 層細紋硬布,輕輕擦抹痕跡,然後塗上一層薄蠟,焦痕即可除去。若是燒焦漆下木質,此法則無能為力 了。
11、家具擦傷消除法
如果家具漆面擦傷,未觸及漆下木質,可用同家具顏色一致的蠟筆或顏料,在家具的創面塗抹,覆蓋處露 的底色,然後用透明的指甲油薄薄地塗一層即可。
12、家具蠟痕消除法
蠟油滴在家具漆面上,千萬不要用利刃或指甲刮剔,應等到白天光線良好時,用一塑料薄片雙手緊握,向 前傾斜,將蠟油從身體前方向後慢慢刮除,然後用細布擦淨。
13、裝飾貼面鼓泡消除法
在處理時,可先用鋒利刀片在“泡”的中部順木紋方向割一刀。然後用注射器將膠水注入縫中,用手指輕 輕地按壓“泡”的上部,將溢也的膠水用濕布揩淨。再用一個底面平滑並大於鼓泡面積的重物壓在上面。 為防止加壓後有少量膠水溢出面粘壞鼓泡周邊表面,可在“泡”上覆蓋塑料膜隔開。這樣,裝飾貼面就平 整了。
14、家具水漬痕消除法
水滴在家具上,若不立即抹干,會泛起水漬痕印。對此,可用濕布蓋在痕印上,然後用電熨斗小心地 按壓濕布數次,痕印因遇熱蒸發水分而消失。
15、桐木家具碰傷的處理
桐木家具質地較軟,碰撞後易留下凹痕。處理辦法,可先用濕毛巾放在凹陷部,再用熨斗加熱熨壓,即可 恢復原狀。如果凹陷較深,則須粘合充填物。
16、木制家具除漆法
將用過的顯影液,刷塗在家具的漆面上,可除去舊漆,洗淨晾干後,用細砂紙燈光,就可重刷新漆了。
17、木器修補法
新買的木制家具如桌板、台面、木桶、洗腳盆等,一旦開裂,可采用下列方法補救:將舊棉布或破麻袋燒 成灰,然後與生桐油攪拌成糊狀,嵌補木器的裂縫中,陰干後即可牢固。或者,將報紙撕成碎片,加些明 礬和清水,煮成稠糊狀,冷卻後塗於木器的裂縫中,干後也十分牢固,但不能作水桶、水盆用,盛放干東 西可以。
18、鍍鉻家具生銹的處理
鍍鉻家具生了銹,千萬不要用砂紙打磨。小鍍件可放入盛有機油的盆裡浸泡8~10小時,用布揩擦。 大鍍件,可先用刷子或棉紗蘸機油塗於銹處,稍候片刻,再用布揩擦,即可去除銹跡。 前幾天在網上發現一個挺好的游戲下載站 http://www.htogame8.cn?ty (裡面的游戲有,任天堂系列,psp游戲,nds游戲,還有好多的網頁游戲),保證所發信息的真實性(無掛馬,我試過)。 談到中國歷史上懲貪官,反腐敗最厲害的皇帝,恐怕要屬明太祖朱元璋了。這位出身貧寒,討過飯放過牛,當過游方和尚,從一個馬弁干起,最後得了天下的皇帝,對世間人情世故的了解,比起一般人來要透徹深刻得多。登基執掌天下以後,他多次告誡屬下:“天下新定,百姓財力困乏,猶如剛會飛的鳥,剛栽上的樹,萬不可拔羽毛,動樹根。只有廉吏才能嚴格約束自己,愛護百姓。貪吏則必然肥己害民,請你們引以為戒。” 這位貧民出身的皇帝打小苦慣了,坐了江山之後,不單自己節儉,而且對手下也摳門兒,也許明朝官吏的正式工資是歷史上最低的。據史載,若按照級別來劃分,省部級干部每年的工資是576石大米,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月薪大約是12000元左右;司局級干部每年的工資是192石大米,月薪大約是4000元左右;縣處級的七品官每年工資是90石大米,月薪大約1800元左右。(《明史》二十七卷《職官志》)
興許有人覺得,這工資也不算低了。可是,細心的人曾經給算過一筆賬,算完後您再瞧,這掙到口袋裡的銀兩可就有點兒可憐了。首先,當時朝廷發的都是實物工資。官員領回家的不是大米,就是布匹,甚至還有胡椒、蘇木,當然也短不了還有銀子,可這一切都要按大米折算。於是折算率就成了朝廷斗心眼兒,玩貓膩的一招!《典故記聞》中載:明朝的戶部曾將市價三四錢銀子一匹的粗布,折算成30石大米,而30石大米在市場上至少賣20兩銀子。倘若以此來折算,完全把布匹當成工資來發,一位縣太爺每年才能領3匹布,這樣的粗布拿到市場上只能換2石大米(將近200公斤),月薪也就合400多塊人民幣。這麼一算,明朝司局級和省部級的高干,月工資也就1100至3000多塊錢左右。再者說,那時沒有社會福利,也不時興公費醫療,一旦官員退休,生老病死無依靠。成化十五年,戶部尚書楊鼎退休,皇上加恩,每月才給了2石大米,不過400來元人民幣。這還是財政部長的待遇,一般官員還享受不到。
最後,過去不講究計劃生育,也沒有雙職工這麼一說,中國人講究“多子多福”,喜歡兒孫滿堂,官吏們要是有個七八口子,拖家帶口,全指望這點兒薪水糊口度日,得!生活條件比如今的下崗職工也強不了哪去。(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雲南人民出版社)
史料記載:一次,朱元璋心血來潮,想到屬下家中私訪。於是,事先沒告訴任何人,他微服簡出,來到了弘文館學士羅復仁的家裡。像羅復仁這樣的學士,在明朝一般都是官居五品的大員。可朱元璋來到羅家一見,大吃一驚。羅復仁家的房屋又舊又破,室內僅有幾件舊家具。羅復仁本人在家中,登梯爬高正忙著粉刷牆壁。一見皇上駕到,羅復仁趕緊從梯子上下來,吩咐夫人給皇上搬椅子。可室內的家具太破,無奈之下,只好讓大明皇帝坐了回板凳。朱元璋未曾料到弘文館學士的官邸如此寒酸,頓時動了恻隱之心,旋即賞給羅復仁一處豪宅。明朝萬歷年間著名的清官海瑞,在江西興國任知縣時,為了給母親做壽,因為生活窘迫,只買了兩斤豬肉,甚至連桌上的蔬菜,也都出自他親自督率差人在衙門後院自己栽種的。(明史《海瑞集》)
其實,朱元璋對官員工資菲薄心知肚明,不過,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每逢官員上任,他總要召見赴任的官吏教誨一番:“朕自即位以來,法古命官,布列華夷,豈期擢用之時,並效忠貞,任用既久,俱系奸貪。朕乃明以惠章,而刑責有不恕。以至內外官僚,守職維艱,善能終是者寡,身家誅戮者多。”(《明朝小史》卷二)這番話的大意是:我朱元璋效法古人,任命官員派往各地。這些官員剛剛提拔任用之時,他們既忠誠又堅持原則。可是,當官的時間一長,他們便又奸又貪。我對此早已有言在先,嚴格執法,決不姑息。結果是,能善始善終者少,而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者多。為此,朱元璋給部下算了一筆賬,曉以利害:“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薪俸過日子,就像是守著井底之泉。井雖不滿,可卻能每天汲水,長久不斷。若是四處搜刮民財,鬧得民怨沸騰,你就是手段再高明,也難免東窗事發。而一旦事發,你就要受牢獄之苦,判決之後,再送去服勞役。這時候,你得到的那些贓款在哪呢?也許在千裡之外你妻子兒女手中,也許根本就沒有了。不管怎麼說,這些錢反正不在你手裡,而在他人手中。這時候,你想用錢,能拿到手嗎?你都家破人亡了,贓物都成別人的了,那些不干淨的錢還有什麼用呢?”(朱元璋《大诰》論官之任第五)
盡管朱元璋苦口婆心地把話講明了,把賬也算清了,可照樣有想“拔鳥毛”、“挖樹根”的腐敗分子。這伙貪官徇私枉法,貪污受賄,賣官鬻爵,奢靡腐化,把朱元璋的話當成了耳旁風。為了遏止腐敗,朱元璋一改“刑新國用輕典”的做法,干脆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把懲治貪官污吏作為頭等大事,大開殺戒,以儆效尤。凡貪贓60兩以上者,枭首示眾,然後將其剝皮,裡面填上稻草,掛在官衙左邊,讓每個為官者早晚瞻仰,知有警惕。
要說對付貪官的腐敗,朱元璋的狠勁兒誰也比不了。據《大诰》記載,明代光是酷刑就有數十種之多。有族誅、凌遲、極刑、枭令、斷手、刖足、閹割、剝指、剁趾、墨面、文身等等。此外,朱元璋自己還發明了不少令人發指的刑法,如“鏟頭會”、“刷洗”、“抽腸”。所謂“鏟頭會”,是將五至十名囚犯推入預先挖好的坑中,用土埋至頸項,只把腦袋露出地面。然後,劊子手用特制板斧排將砍去,往往一板斧下去,便有數個人頭落地。所謂“刷洗”和“抽腸”更加叫人毛骨悚然。前者是將犯人全身赤裸地綁在一張特制的鐵床上,用滾燙的開水往犯人身上澆。頓時,犯人被開水燙得皮開肉綻。接著,行刑的劊子手,手持鐵刷,在犯人燙爛的身體上用力刷去皮肉,直至露出白骨,“至盡而死”。後者則是將犯人剝去衣服,高吊在特制的架子上,劊子手用鐵鉤從肛門處伸進犯人體內,將其腸子鉤出,再將腸子的一端系在石頭上,旋即松手,此時“屍起腸出”,犯人便被活活地刳腸而死。
據野史記載,明朝刑法中曾有一字叫“醢”,即是言朱元璋將貪官污吏剁成肉醬,然後分賜給各地官員叫他們吃下,永記不忘。此類說法雖不一定可靠,但卻反映出朱元璋對官吏腐敗的深惡痛絕。
在反腐敗問題上,朱元璋絞盡了腦汁兒,除了思想教育和懲治打擊這兩手外,在制度建設方面也做得頗有成效。為了確保封建官僚機構的正常運作,防范和抑制官場腐敗,同時也為了將各級官吏置於自己的嚴密監控之下,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開始對中央監察機構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廢除了元朝的御史台,改設都察院。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為院長官,另設左[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