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一位分管領導、配備一位服務人員、進行跟蹤服務。 [編輯本段]柘城特產 柘絲:為柘城特產之一,從古至今一直暢銷國內外。漢代襄邑縣(睢縣)是全國絲織工業中心,供應宮廷服裝用料,其原料就是柘縣供應的。從漢朝的絲綢之路,到現在的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柘絲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柘絲具有色澤鮮艷,線度細勻,拉力強度大等特點。黨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蠶業生產。1950年縣設立了蠶業站。幾十年來不斷引進優良蠶種,改進喂養技術,原來只養春蠶,現為春秋兩季養蠶。產量逐年提高。 酥制培乳: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都以“柘邑三園齋”、“豫東味和醬園”和“柘城三興醬菜園”著稱。特產酥制培乳(豆腐乳)更是聞名遐迩。它在制作方法上,經過發掘、挖潛和不斷的工藝創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產品除供應本縣食用外,還遠銷西安、廣州、南京、天津、新疆、內蒙等地。1980年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豆制品評比會上被評為第二名;1981年在河南省蔬菜公司評比大會上評為第一名。 泡桐:柘城栽種泡桐,相傳始於前漢,目前縣境以內不論縣城、集鎮、村頭、田間、門庭院落、路旁河岸都有桐樹種植。泡桐是一種速生的優質樹種。俗諺說:“二年一根桿,三年像把傘,四年長成檩,五年就成梁。”它木質密致細韌,剛柔適中,做成家具不裂不翹,花紋美觀,不易污損腐蝕。現全縣種植約1000萬棵,是傳統的出口物資。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產基地縣,1985年3月8日國務院萬裡副總理曾到牛城鄉進行視察。 柘桑:為柘城特產之一,也是全國稀有樹種。該樹為桑種喬木,木質堅實,紋理清晰,細膩光滑,經濟價值很高。它葉可喂蠶,果能釀酒,皮可藥用、造紙,樹枝又可作梨膏。柘城老王集鄉前扳曾口村的柘桑樹,栽於明初,樹高22米,胸徑1.08米,材積約10立方米。柘桑的另一含義是柘城盛產桑杈,它是農民不可缺少的農具。張橋、崗王、伯崗等鄉是其主要產區。成品暢銷蘇、皖、冀、魯等地。 胡芹:是古今聞名的蔬菜之一,因盛產於胡襄集附近,故得其名。相傳,趙匡徽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後,柘人把胡芹送到汴京,得到宋太祖的贊賞。1985年又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展出。胡芹所以能流傳千年,馳名中外,是因為這個地方有特殊的沃土和水質。有逐年提純、復壯的優化良種和栽培技術。它根小棵大,清脆爽口,莖部光滑,無絲無渣,素有"芹王"之稱,復有胡芹、貢酒宴嘉賓之譽。 柘城千頭椿:是柘城縣特有的速生綠化和速生用材樹種。具有樹型美觀、枝葉稠密、病蟲害少、抗污染性強等優點。能淨化空氣,吸附粉塵,吸收致癌物質及有害氣體;能分泌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霍亂、痢疾、傷寒等病菌,減少人們心髒、血壓、神經系統等慢性病發生。此樹耐水濕、耐腐蝕、材質紋理美觀,不翹不裂,油漆及粘膠能力強,屬上等用材。 煙葉:煙葉為柘城主要經濟作物。種植煙葉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也是縣重要的財政支柱。幾年來煙葉生產迅速發展,每年種植6萬畝,年產1000萬余公斤。在生產中實現品種優良化、種植區域化、管理科學化。所產煙葉外觀質量好,內在各種化學成分協調,香氣足,吃味正,刺激小、燃燒性強,為河南二級達標產煙區。 粉皮粉條:柘城粉皮粉條可謂歷史悠久,質地純良,工藝精湛,全縣村落均能生產。粉條的特點是條勻、質純、色白而細長;粉皮的特點是薄而勻稱,光亮透明。食用時都能久煮而不膩爛,色味俱佳。全縣年產約500萬公斤。全年上市,秋冬尤盛、除供本縣食用外,還遠銷湘、鄂、川、陝、新疆、內蒙等地。 柘城甜柿:柿樹素稱“鐵桿莊稼”,百年盛產不衰。柘城甜柿皮薄肉細、味甜如蜜,深受人們喜愛。柿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鉀、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可加工成柿干、柿餅,食之柔軟濃甜,並具有止血、解毒、降血壓、生津潤肺、鎮疼止咳之功能,柿霜可降火、潤喉、治口瘡。 花生:柘城盛產花生,特別是胡襄、遠襄、尚寨、馬集等鄉種植更多。柘城的花生個大粒肥,含油量高,營養豐富,焦酥可口,老少愛吃,是招待賓客的必備禮品。全縣種植面積已達4萬余畝,年產花生600多萬公斤,除供本縣食用外,還暢銷鄰省鄰縣。 柘蒜:柘城的四、六瓣大蒜,具有很長的栽培歷史。它以瓣大、肉肥、汁濃味醇、香辣可口而受青睐,暢銷遼寧、河北、新疆、雲南等地。現年產量已達4000余噸,出口港澳、東南亞、日本. 三櫻椒:從日本引進的新品種。特點是:棵密果稠,色如櫻桃,椒小味辣,醇香可口,有健胃消食的功能。目前全縣已廣泛種植,年產量約3000余噸,暢銷國內外 今有柘人李冷雲者,嘗做《子虛亭記》言柘城北舊湖之景觀,其文如下:柘乃靈地,因地陷而有北湖,湖不甚大,廣運數十裡。雜蘆叢生,不見淺底。沿湖小徑北行六七裡,有古城牆焉,千余年矣。過古牆,折道東行,高崗群立,不復有路。攀柔木而上,徐徐經崗上小徑。北行半裡余又存古牆。牆頂甚高,有亭立之地。昔柘之書生山客者嘗至,矗立其上,可覽全湖。碧濤蘭枝隨息而動,不見海者謂其大也。山客言曰:昔子虛先生為子虛賦,後人傳誦,今者構為子虛亭。是故數載,雖未有亭,皆謂之有子虛亭存焉,亭前有谷,百樹依生,或臥或立,千姿不可名狀。山客與冷雲重游子虛亭,見一枝蜿蜒谷口,有人股粗細,為詩其上,以為游記。自是歲歲而至,或詩或畫,甚者只字。子虛亭實無亭,好游者攜酒而至,亦有漁樵橫臥其中,紛紛嚷嚷,終無寧時。晚月當空,曉雲清散,黃發垂髫,棲於停下,故或曰子虛亭非子虛先生所言之子虛也。北湖華麗,集四方之氣,聚日月之靈,閒人雅士,七弦楚漢,百態攀生,萬物競存。從陰霾之際,生命之極,悲歡喜樂,無不從中領略。樂游者不得世人之解,善潔者見癡人誹謗,腹有經綸,卻無用武之地,胸有奇略,更無用兵之所,悠悠蒼天,何其薄我。假子虛亭,以抒我志,世有子安,為滕王閣序,世有賈宜,做過秦論,此皆子建之才,當世之奇瑰。詩鬼李郎,英姿豪爽,嘔心瀝血,年僅二九。飛將李廣,蓋世英傑,千古懷情。今余乃宇宙之一屑,滄海之一粟,無治世之才,無長纓之功。每思至此,莫不感慨萬千,今余貧賤,僅有殘燈破缛而已,無妻無子,形影相吊。上有高堂,卻無為子之孝,下有侄甥,更無作長之物。朝朝清苦,歲歲憐憫,今夕別語,縱千杯以引志,明朝有夢,書百萬以求情。佳期漸至,復飲一尊,望天邊之浮雲,嗚呼,吾之命竟如斯乎?2002年三月冷雲於清夜磚橋畔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