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椅和普通座椅的桌子有何不同 休閒椅設計說明:據相關調查研究證明:在人的一生中,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因此得出坐著在我們生命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一把符合人體工程學需要的椅子能讓我們坐得更舒適,生活更健康。調查表明,人機座椅設計要求如下: (1) 使脊椎保持健康正確的曲率; (2) 阻止骨盆向後傾斜; (3) 尾骨和臀部最小化壓力; (4) 為骨盆(坐骨關節)提供有效支撐; (5) 減輕和限制腿窩肌肉壓力; (6) 為骨盆和腳提供良好的支撐。 現在普遍認為的需要靠背的憑靠。現在的人不會再老老實實的坐在椅子上,他們會呈現各種姿勢,靠背給他們一個腰肌休息放松的機會,但是,要真正的放松就要看椅子的背部曲線設計是否合理。 小孩子都喜歡賴在媽媽的懷裡,或是坐在爸爸的腿上,這些都是人天生的本能,父母對小孩子趴在身上或坐到腿上的感覺作出相應的調整,使孩子得到最為溫軟舒適的懷抱,再輕輕地搖搖晃晃,孩子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休閒躺椅就是對這種人生的溫暖懷抱的模仿。時下,舒適、體貼已成為家具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所謂休閒家具正是對溫情脈脈的人性化訴求的呼應。休閒家具的主體是躺椅。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忙碌奔波了一天,回到家裡,最舒服的就是放倒疲憊的身體,把自己扔進喜歡的“坐騎”裡徹底放松一下。休閒椅所表現出的極度的舒適感,就像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溫軟懷抱。從很多躺椅的設計和造型上我們可以體會到,它的中心和重心是:體現產品對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產品主動地去適應人,不要人去適應產品。 安樂椅、逍遙椅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休閒椅,如今,它們的椅面已演化成波浪形,和人躺在上面時身體的起伏相吻合,這種人性化的改造可以讓人體極度放松與舒展。有的躺椅還在落腳處裝上了按摩器,細枝末節處也設計得非常周到。 有的躺椅的設計創意來自枕頭、坐墊、靠墊、母親的呵護,模擬雙腿和手臂,當使用者坐下時,椅子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適應使用者,已達到人與椅的最佳結合。椅子的骨架和殼體使用不銹鋼材質,內部是質地柔軟的棉心,外表是布質外套,方便拆洗。 有的躺椅下面放有小桌,需要用時可以拉出,上面放上食物和飲料。靠背采用了適合人體背部曲線的設計和彎曲的洋刀狀椅腿,優美的造型和合理的功能結構讓人躺在上面舒服得如在雲端,只想甜甜睡去。 最讓人容易墜入夢鄉的躺椅是搖椅。搖椅最重要的是一對角度完美的後腳,足以支撐屁股的重量和搖椅與地面接觸時的滑動平衡。在美國,搖椅常常是喂乳媽媽的坐具,女人們幾乎都在孕婦階段加入搖椅族,因為搖椅可以緩解孕期漸次明顯的背痛。其實搖椅的坐姿,美國人愛,歐洲人並不苟同,或者說這種坐姿不存在以優雅出名的歐洲文化中。然而,有緩慢的律動搖晃我們勞累的身心入夢,一天中有這一刻的散淡閒逸,誰還理睬老歐洲苛刻的優雅呢。 椅子的局部形態和尺度對使用有很大影響。如:由它決定靠背和扶手的高度。從人體解剖特點考慮,人的臀部肌肉豐厚堅實,是人體最能耐壓的部位之一。所以合適的坐具應當設計成使人體的重心落在臀部的骨骼上。 (一)坐面過高坐面太高以致雙腿懸空,則不但腿部肌肉受壓,而且上腿、下腿和背部骨肉均呈受拉狀態,用不了多久就會疲勞。 (二)坐面過低當坐面過低至膝角或小於90°時人的體壓過分集中,腹部肌肉產生擠壓不能保證人的腰部胝部椎骨的適宜狀態,牽動背部肌肉,增大了背部肌肉的負荷時間,會使人產生痛苦和不適導致疲勞。 (三)坐面的寬度,指坐面的正面長度坐面的寬度過窄,除了感到拘謹不能恰當的使用外,身體兩側的肌肉均會有受到擠壓的感覺;坐面的寬度過寬,兩臂必然向外伸張,使背闊肌和肩部三角肌等肌腱組織受到拉伸。這兩者都容易產生疲勞。 (四)靠背的長度動態活動范圍較大,可不設靠背;靜態工作和動態休息以獲得相應的支撐而不妨礙工作和活動為宜,靠背高度可由較低的第一、二腰椎開始逐漸增加,最高可達到肩胛骨、頸部;而靜態休息則可以要求靠背的長度能夠支撐頭部。 座椅的高度是很重要的,應該根據工作面高度決定座椅高度,常常出現的錯誤是從地面起量座椅的高度。決定座椅高度最重要的因素是造成人的肘部與工作面之間有一個合適距離,距離是275±25mm,在這個距離內,大腿的厚度佔據了一定高度。95%美國男性和女性的大腿厚度是175mm。當上半身有了好的位置後,再注意到下肢。舒服的坐姿是大腿近乎水準以及兩腳被地面所支持。由於考慮到工作面的需要,可能椅子高度造成人腳達不到地面,這時應該使用腳墊。為了避免大腿下有過高的壓力(一般發生在大腿的前部),座位前沿到地面或腳踏的高度不應大於腳底到大腿彎的距離。這個尺寸的選擇一般應適合第5百分位以上的人,然而這個尺寸的選擇對於固定座椅來說可能會使較高的人不舒服,因此應該略增加3~5cm,根據美國的尺寸男性和女性第5百分位的尺寸分別為39cm和36cm,因此在實踐中常常採用43cm的高度,當然,可調節的椅子是最理想的選擇。下圖顯示椅高與腿部的影響。 身軀的穩定性大部分是由設計決定的,設計應使得主要的重量是由圍繞著坐骨結節的面積來承受。太軟太高的座墊造成身體不易平衡和穩定,反而不好。椅子表面的材料應採用纖維材料,既可透氣,又可減少身體下滑。不要採用塑膠面,塑膠面不透氣,表面太滑,使人穿著感到不舒服。身體的穩定性也可以靠手來幫助,如果需要手臂支撐,可以把手臂放在桌子上,手臂下面還可以放小的墊子。對於有靠手的座椅,靠手高度自椅面以上200mm為宜,應該是能使手臂自然地垂下的高度,靠手太高是錯誤的設計。轉椅的轉軸可使椅子轉動,適應人的姿勢改變或轉動。轉椅也增加了坐者能伸手達到的範圍。轉椅還能使坐者接近或者離開工作物件,而不需要前後移動椅子。 理想的椅子靠背應該在水準和垂直兩個方向均可調節。非常好的設計是,座椅的靠背具有彈簧作用,可以隨人體背部的移進移出而相應移動。有的座椅靠背能支援人的肩部,具有較高的高度和呈凹面形狀,可以給整個背部較大面積的支撐。 對於工作坐椅,人的肘部會經常碰到靠背,所以靠背寬度以不大於325-375mm為宜。簡單靠背的高度,大約125mm就可以了。對於工礦用椅,靠背相座椅面之間的角度為95°~110°之間,一般以100°為宜。 坐姿有各種各樣,就是沒有筆直的。當人由站立變為坐時,這個動作是比較複雜的,身體的彎曲只有60%是來自髖關節的旋轉,另外的30%是來自腰椎曲線的變平。當坐在椅子上時,軀幹和大腿成直角,腰椎曲線顯著變平了。若為放鬆的姿勢,髖關節彎曲了45°,此時大腿的前部和後部肌肉都是處於放鬆狀態。如果變成坐姿,大腿向上彎曲,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張緊了,腰椎曲線變成向後彎曲形狀。腰椎骨的前沿彼此相壓有相當的壓力(50~100kg),進而壓破椎間盤。坐姿的最嚴重問題是對腰椎和腰部肌肉的有害影響,不正確坐姿不但不能減輕腰的負荷,反而加重了這一負荷。矯形學家使用現代複雜的科學儀器測量了人在不同姿勢和坐姿下椎間盤的內部壓力變化,結果發現,人體姿勢是決定椎間盤內壓力的主要因素,椎間盤內壓力過高是損壞椎間盤的直接原因。 許多人建議人應直腰坐著,以保持脊柱的自然s形。在人直腰坐著時,椎間盤內壓力比彎腰時小。但是,在坐著時適當放鬆,稍微彎曲身體,可以解除背部肌肉的負荷,使整個身體感覺舒服。直腰坐有利於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但肌肉負荷增大,彎腰坐有利於肌肉放鬆,卻增加了椎間盤的內壓力。所以,坐姿的問題並不簡單,靠背傾角和靠背的形狀都可影響椎間盤和背部肌肉。下圖為人體姿勢與腰椎形狀的關係 人工作時坐著的座椅叫工作椅。多功能工作椅具有高靠背墊腰凹緣。人在工作時,身體前傾,凹緣支撐住腰部,而放鬆休息時,人體後靠,靠背有保持了脊柱的自然“s”形曲線。工作椅並不一定需要靠背,而辦公室的工作椅是否需要靠背,這取決於工作性質。 經調查,大多數人更喜歡坐高靠背工作椅,而工作椅應注意: (1)高度可調。辦公椅的高度調節範圍為38-53cm。 (2)可防止座椅滑動和翻倒。椅腳應設計5個,平分在直徑為40-45cm的圓周上。 (3)給人留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需要經常站起來的座椅應採用小腳輪。 (4)應保證腿的活動空間,以減輕腿的疲勞。 (5)坐面應為40~45cm寬,38~42cm長,坐面中部稍微下凹,前緣呈弧曲面,坐面後傾4°~6°。 (6)坐面的材料應透氣而且不打滑(例如毛料),以增加坐面的舒服感。 <atarget="_blank"><imgsrc=" http://pic.wenwen.soso.com/p/20081219/20081219172159-16889692.jpg "alt="休閒椅設計說明:據相關調查研究證明:在人的一生中,站著:30年,睡著:23年,坐著:17年,因此得出坐著在我們生命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一把符合人體工程學需要的椅子能讓我們坐得更舒適,生活更健康。調查表明,人機座椅設計要求如下: (1) 使脊椎保持健康正確的曲率; (2) 阻止骨盆向後傾斜; (3) 尾骨和臀部最小化壓力; (4) 為骨盆(坐骨關節)提供有效支撐; (5) 減輕和限制腿窩肌肉壓力; (6) 為骨盆和腳提供良好的支撐。 現在普遍認為的需要靠背的憑靠。現在的人不會再老老實實的坐在椅子上,他們會呈現各種姿勢,靠背給他們一個腰肌休息放松的機會,但是,要真正的放松就要看椅子的背部曲線設計是否合理。 小孩子都喜歡賴在媽媽的懷裡,或是坐在爸爸的腿上,這些都是人天生的本能,父母對小孩子趴在身上或坐到腿上的感覺作出相應的調整,使孩子得到最為溫軟舒適的懷抱,再輕輕地搖搖晃晃,孩子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休閒躺椅就是對這種人生的溫暖懷抱的模仿。時下,舒適、體貼已成為家具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所謂休閒家具正是對溫情脈脈的人性化訴求的呼應。休閒家具的主體是躺椅。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忙碌奔波了一天,回到家裡,最舒服的就是放倒疲憊的身體,把自己扔進喜歡的“坐騎”裡徹底放松一下。休閒椅所表現出的極度的舒適感,就像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溫軟懷抱。從很多躺椅的設計和造型上我們可以體會到,它的中心和重心是:體現產品對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產品主動地去適應人,不要人去適應產品。 安樂椅、逍遙椅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休閒椅,如今,它們的椅面已演化成波浪形,和人躺在上面時身體的起伏相吻合,這種人性化的改造可以讓人體極度放松與舒展。有的躺椅還在落腳處裝上了按摩器,細枝末節處也設計得非常周到。 有的躺椅的設計創意來自枕頭、坐墊、靠墊、母親的呵護,模擬雙腿和手臂,當使用者坐下時,椅子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適應使用者,已達到人與椅的最佳結合。椅子的骨架和殼體使用不銹鋼材質,內部是質地柔軟的棉心,外表是布質外套,方便拆洗。 有的躺椅下面放有小桌,需要用時可以拉出,上面放上食物和飲料。靠背采用了適合人體背部曲線的設計和彎曲的洋刀狀椅腿,優美[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