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化石顏色怎麼上 化石的鑒別,主要是把仿制的"石膏鑄造化石"以及各種材質的"雕刻化石"和真正的天然化石區分開.石膏鑄造的假化石有以下幾個特點: 1:顏色均一:石質內外顏色極為均一,沒有典型的包有化石的層狀構造,而且顏色多呈灰白色. 2:化石內部的結構單一:地層包裹體極為單一,沒有其他的地質構造. 3:化石的表層的顏色:為了使"化石"看上去更逼真,造假者會在"化石"的表面,塗上一層氧化鐵粉末,這種粉末只要用手一摸,立即脫掉,這時,就能立刻斷定,這個化石不真! 4:硬度:如果化石的硬度連指甲都不及,也很有可能不真.至於其他的化石仿品,相當的容易鑒別.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的用石膏鑄造的仿化石,是市面上最常見的. 據石友回憶,98年以來在石市獨領風騷的大化石,隨著資源的迅速減少,大約從2002年底就開始出現了打磨石。近來地攤上打磨大化石似更多見,有向原石攤位蔓延的趨勢,記者就曾看到有人邊擺攤邊公開用砂紙 細細打磨,顯示出賣者買者心照不宣的意味。 假從何來 地攤上出售的打磨大化石人多來自巖灘附近某縣。那裡的石農原來也以收購和出售原石為生。精品原石價格上漲後,他們便低價購進水沖度不夠或破損的石頭,初步加工後再行出售。這裡的加工量大約為每周一兩百件,於是,每星期也就有三到四卡車的打磨石運到地攤出售。但這些石頭只是粗坯,而購買粗壞的一般也是石商,有本地的,也有不少外地的。一件百斤左右的粗坯大約兩三百元到三四百元不等,具體價格視行情而定。 買進粗坯的石商,再支付百元左右的費用,在專門的作坊裡進行精加工。目前進行精細加工的作坊約有七八家。細加工後的大化石“面目嬌好”,流向區內各個城市的石市,再進入藏友的家中。 粗加工:粗坯加工分局部加工和整體加工。工具精度不高,加工技術也很有限。 局部加工:對原石殘缺面或水洗度不夠的“死面”進行粗壞打磨。一般是把殘破的尖銳部分磨圓,或把“死面”的一層粗糙表皮磨掉。 整體加工:一些經敲擊取下或毫無水水沖度的塊狀原石,則全部將石表磨掉,再磨制成大化石特有勒層狀、寬面平台狀,偶見峰巒、天池狀,底部切割平整。 打磨後的石體是難看的啞光灰白色,但上油之後顏色便轉為淡青、淡黃,通體色澤一斂,花紋畢露。 細加工:細加工分以下幾個步驟: 精磨:用1000#-1200#進口磨片研磨,將粗坯上的原磨痕完全清除掉,有經驗的工匠們大都采用“注水磨”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掌握磨的分寸。 拋光:用軟磨具加拋光膏進行機械拋光,拋光後可達鏡而效果。 噴砂:局部打磨的一般會進行噴砂處理,以保持與周圍石膚的一致性。整體打磨也有噴砂的,這樣可形成比較自然的石膚效果。 塗油:塗油本來足保養石頭的手段,在大化石的造假中,卻成為不能缺少的一環。一般是塗抹凡士林。造假者經過反復實踐,探索出日光暴曬下塗抹的方法。這樣油被“吃”進石體不易干枯,行色和花紋能保持得久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