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連城羅坊人哪裡來正文

連城羅坊人哪裡來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連城羅坊人哪裡來
 
連成風俗大報告
 到達連城縣宣和鄉的培田村口時,恰好黃昏,村子裡袅袅炊煙,墨瓦白牆,一條小河清澈透亮地繞過村子順流而下。沿著百米小巷,我來到了官廳。這是培田古民居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結構,建於明崇祯年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當年培田村迎接府縣來往官員的驿站。左廳側院裡居然還居住著官廳的後代。天井裡種滿了素心蘭和茶花,跨進門檻一股清香便沁入心脾。難得培田人純樸好客,即使是我這樣的陌生人貿然闖入,他們也只是朝我笑笑招呼我坐喝茶,敞開門任由我大小屋地參觀,繼續做他們的事。培田人的習慣是無酒不成席,更何況我們是正月裡去。吃飯時主人家溫了一錫壺的老酒,每個人面前都斟了滿滿一碗。主人率先端起碗敬來客,一邊說著諸如新年發大財、大吉大利、全家平安等等的敬酒話,便一飲而盡。我小抿了一口酒,那酒口感醇正,綿而不烈,聽主人介紹那酒在酒壇裡窖了好多年,後勁非常的大,不敢貪杯。桌上的菜有蔥油河田雞、米凍、炒山藥、大頭菜、紅菇炒米粉。雞是自家剩飯米糠養的土雞,菜是天然肥料澆灌的青菜,米飯是柴火燒出來的,那個可口噴香啊!羅坊走古事出培田,進羅坊。羅坊是連城的一個鎮,每年元宵節,都盛行“走古事”。據傳,昔日連城縣羅坊鎮常鬧旱澇兩災,當地舉人把流傳於湖南的“走古事”移植鄉梓,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走古事”,出七棚(棚,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台),挑選體壯膽大的10歲男童兩名,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台上,成兩個層次。轎台由木柱鑲成方形框架,四周飾上精美的畫屏,兩根轎桿,每棚約400余斤,須用20人抬。正月十三日晚,這20人抬著“古事”,以天官領路,跟隨“古事”六棚,後有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十番樂隊,一路鳴铳,來到羅坊的屋脊山坪。在數以萬計的鄉民和游客的圍觀中,呼喊著開始競賽。正月十五日正午二時許,“古事”列隊從雲龍橋下河床,鼓樂隊先潑水透濕,然後響三铳,“古事”棚蜂擁下水,抬夫拼力競走,不顧天寒水深,河石苔滑,為走“古事”之高潮,抵終點河邊方台而止。姑田游大龍從羅坊鎮走下去,便是姑田鎮。這裡的“游大龍”,始於清乾隆十六年,上堡村桑姓帶頭制扎龍燈,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聞名遐迩的大龍由龍頭、龍尾和一節節腰身組成,歷史上最長的大龍共計1000余米長,創吉尼斯世界記錄。每年農歷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以村或片為組織單位游大龍,少則二三條,多則四五條。制作用竹篾扎骨架,姑田宣紙裱褙,寫上精美字畫。出游時“神铳”引路,配以鑼鼓、十番樂隊。家戶門前燃松明、點燈燭,鞭炮齊鳴,迎接“龍游大地”。十六日上午終游完之後,龍被徹底燒毀,以寓意大龍的神化。所以,游龍接近尾聲的時候,抬龍的年輕人便開始忽左忽右,忽快忽慢地惡作劇,使得那些龍有些放浪形骸,表現出桀骜不馴、翻江倒海的天性。出行提示住連城縣縣城有許多家庭旅館,其裝修均按照三星級標准,衛生方便,春節時價格是標准間100元/天左右。培田古民居裡有個南山客棧,干淨舒適,一個晚上大約20元。吃連城客家人喜歡吃辣,也喜歡吃牛身上的一切東西。在連城車站的西門左邊,有一家專門做牛肉丸和牛肉湯的,牛肉湯一碗才兩塊。涮酒品:吃過涮酒品的人才算真正到過連城。其用料極為講究,需要有兩頭牛,即一公一母牛身上的9個精華部位組合而成。簸箕把:連城汽車站門口有一攤,用米漿在鍋裡一繞整片拿起來,再加上點韭菜、蘿卜絲、包菜、蒜香等卷起來,入口細嫩又爽口。培田的米凍:大米泡水磨成漿,加入草灰和槐樹皮粉,放在旺火上煮,最後凝結成塊看上去有點兒像果凍。自家釀的米酒:一種叫時酒,入口有甜味。另外一種酒是老酒,口感醇正,但是後勁很大。友情提示建議農歷正月十三到培田村,當夜住宿南山客棧。培田是個安靜的古村落,適合閒逛發呆,它的建築和歷史內涵需要細細品味才能顯得愈發的香醇。十四下午到連城縣城,當夜住宿縣城的家庭旅館。十五早上到羅坊鎮觀看走古事,下午到姑田鎮看游大龍。由於元宵節當天連城的各鎮都有非常豐富的民俗活動,所以時間趕得比較緊,可考慮租一輛車。客家人民風淳樸,待客熱情,大可放心游走。
 
一幢簡陋的兩層木屋,門楣上“榮軍之家”小鐵牌已顯得很破舊,70歲的爺爺李日光早已領著孫子李天寶在屋外等候。接過文具和牛奶等慰問品,小天寶開心地笑了。他今年12歲,上小學四年級,父親前年被洪水淹死,母親受刺激精神失常,離家出走後再也沒有回來,可憐的天寶跟著爺爺生活。李日光是名退伍軍人,早年曾負傷,左臂上至今留有一道長長的疤痕。天寶的父親遇難後,家裡沒了勞力,李日光因傷干不了重活,只能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艱難度日。好在孫子很懂事,學習刻苦,成績優異,讓他感到欣慰。小天寶說,長大後要和爺爺一樣,當一名光榮的軍人。談話間,老人激動地進屋取來孤兒助養金的領取證,緊緊握著省電力公司機關黨委書記楊鎮的手,淚光閃爍:“真是多虧了你們這些好心人。”

慰問組同志在寧化縣翠江鎮太平巷15號見到孤兒張延時,已是8日傍晚5點,張延剛剛放學回家。2003年,她父母在一次車禍中雙雙遇難,5歲的她和年逾60歲的爺爺張勝光相依為命。張勝光是江西石城人,兒子、兒媳去世後,肇事者只賠了4萬多元。張勝光告訴記者,老家的生活很艱苦,交通閉塞,連孩子生病上診所都不方便。他覺得再難再苦,也要將唯一的孫女培養成材。2004年初,張勝光毅然賣掉家裡的幾口牲畜,湊了6萬多元錢,帶著孫女到寧化投奔妹妹。他花光所有積蓄,在太平巷買下了兩間六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入住不久,太平巷所在的紅衛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了解其實際困難後,為他們申請了每月220元的低保金。

如今,張延在寧化縣實驗小學讀二年級,成績優秀,家裡牆上貼了好幾張獎狀,有被評為“紅孩兒”的,有被評為“三好學生”的,還有硬筆書畫得獎證書。省電力公司領導送上慰問品,叮咛張延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爺爺的養育之恩。楊書記親切地對張勝光說:“要好好保重身體,您可是張延唯一的依靠。”張延在一旁聽了,眼眶立刻就紅了,緊緊地靠在爺爺的身邊。

11月9日,慰問組來到第二站——龍巖連城,看望了5名孤兒。10歲的女孩羅清華給記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清華在羅坊中心小學讀四年級,眉清目秀,一笑露出兩個小酒窩。清華如今跟伯父一家生活。看到省電力公司給自己帶來的學習、生活用品,清華連聲道謝,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10日下午,慰問組到上杭縣白砂鎮梧田村雷進森家,孫侄女袁華英喪失雙親後,就住在他家。袁華英說,收到“助孤工程”的助養金,知道有那麼多人關心自己,很感動。“叔叔阿姨,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同行的白砂鎮鎮長陳曉明告訴記者,袁華英經歷坎坷,出生後不久,母親就離開了,袁華英從小就跟著殘疾的父親四處乞討。3年前,父親去世,袁華英被好心的叔公收留,有了一個暫時安定的家,對於大家的關愛,她特別感恩。

3天的慰問活動中,省電力公司的領導們共走訪了3個縣的18名受助孤兒,其助養金已全部發放到孤兒的監護人手中。億力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佘國珍告訴記者,此行目的就是要讓愛心延續下去,讓孤兒們知道他們並不孤獨,還有那麼多人關愛。這些孤兒大多正處在最敏感的少年時期,自尊心強、容易有自卑心理,渴望溫暖和關注,慰問組帶去的關懷和愛心有益於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健康成長。

慰問組同志表示:“這樣的慰問活動將繼續下去。”


 是的,上帝與他們同在。阿門!能受到你這樣好人關懷的是少數
希望你不會成為某些地方官員或某些相關利益人用來裝點門面的幌子
 

求3dmax的知識結構圖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