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一套域之高的鞋櫃和餐邊櫃,造型還不錯,也很考究,就是價格有點貴,都是2000多,還是打了折的,不知道質量怎麼樣?屬不屬於高檔家具,哪位比較了解的指點一二,謝謝 怛羅斯之戰是影響世界進程的決定性戰役,它不僅僅標志著李唐王朝對外擴張的結束,也使東西方的聯系更為緊密,東方的技術向西傳播,西方的文明向東擴展,中亞西亞的面貌徹底被改變了。
1、勇將高仙芝
唐天寶九年(750),安西節度使高仙芝(?—755)攻克石國,將其國王車施鼻押送到長安初四。石國王子西逃,向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帝國求援。天寶十年(751),高仙芝先發制人,率大軍主動越過蔥嶺,向阿拉伯人發起進攻,結果在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大敗。從此以後,唐朝的勢力向東萎縮,再也無法超越蔥嶺。
高仙芝本是高句麗人,其父名捨雞,也是唐朝名將。高仙芝從小跟隨父親鎮守西域,據說他儀容出眾,擅長騎射,屢建功勳,很快就升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當時吐蕃與唐朝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西域小勃律國和吐蕃通婚,誘使其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都臣從於吐蕃,唐軍歷年征討,全都無功而返。
天寶六年(747),唐玄宗派高仙芝統率步騎兵一萬人討伐小勃律國。高仙芝用兵極為勇猛,不顧士兵膽怯疑懼,不顧地勢對敵有利,翻越坦駒嶺(今興都庫什山脈的達科特山口,海拔4576米)快速突進,很快就攻克敵國,俘虜了小勃律王和其王後吐蕃公主。從此以後,高仙之威震西域各國,吐蕃的勢力向南退縮。
雖然打了這樣的勝仗,歷史上對高仙芝的評價卻並非很高。這是因為開元以後,唐朝內部社會矛盾加劇,玄宗日益驕奢淫逸,在這種情況下還在西線頻繁發動戰事,並非國家之福。就在高仙芝平定小勃律的當年,玄宗派大將王忠嗣進攻吐蕃堅固的要塞石堡城,王忠嗣上書表示,不願意用數萬士兵的生命去換取功名,因此遭到玄宗的忌恨,被罷免了官職。兩相對比,高下就很明顯了。
2、翻越蔥嶺
高仙芝鎮守西域數年,屢次削平反唐勢力,功勞很大。但他只知懾以兵威,不知以恩德收攏人心,和漢代經營西域的班超等人完全無法相比,並因此釀下了禍患。當時吐蕃勢力雖然有所收縮,但西方的大食帝國正在蓬勃發展中,開始和唐朝爭奪中亞地區的控制權,西域很多國家因為不服高仙芝的統治,便與阿拉伯人暗通款曲。
此時正是大食帝國倭馬亞王朝末年,呼羅珊(今伊朗東北部,以及阿富汗赫拉特一帶和土庫曼斯坦馬雷一帶)人民發動起義,擁護阿拔斯家族與哈裡發作戰。高仙芝就利用這個改朝換代的機會,於天寶九年(749)大舉反擊阿拉伯勢力,首先攻克羯師國,俘虜其國王,改立王兄素迦為王。其後,高仙芝又圍攻石國,石國國王車施鼻提出請求,只要保證他的人身安全,就願意斷絕與阿拉伯人的聯系,開城投降。
高仙芝答應了對方的請求,但在見到車施鼻後,卻又臨時變卦,將車施鼻押到長安,斬首示眾。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激怒了西域各國,他們紛紛遣使前往呼羅珊,請求阿拉伯人出並驅逐唐軍。
第二年,高仙芝聽說石國王子也已逃往呼羅珊,就決定先發制人,率兵越過蔥嶺,打擊呼羅珊的阿拉伯勢力,將其永遠驅逐出西域地區。高仙芝用兵一貫如此莽撞,不了解此時倭馬亞王朝已經滅亡,阿拔斯王朝建立,大食帝國迎來了他的第二個盛世。
3、兵敗怛羅斯
唐朝方面,主將是高仙芝,副將為李嗣業,別將為段秀實,總兵力包括安西都護府的兩萬漢軍,以及拔汗郡、葛邏祿等部兵馬一萬人。阿拔斯王朝方面,統帥為呼羅珊總督,名將阿布·穆斯林,副將為齊雅德·伊本·薩裡,總兵力包括呼羅珊的宗教戰士四萬,以及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兵馬十余萬。兩相比較,差距懸殊,加上唐軍遠來疲憊,高仙芝的失敗本就是注定的。
高仙芝翻越蔥嶺,深入七百余例,已經身處阿拔斯王朝的控制范圍,客地作戰,地利和人和都對唐軍不利。高仙芝是四月出兵的,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七月才到達了怛羅斯城。阿布·穆斯林統軍來迎,雙方在城下展開決戰。唐軍裝備精良,作戰英勇,雖然在兵數上處於劣勢,卻一度壓制住阿拉伯軍,連續五天都不分勝負。
然而以寡敵眾的戰斗,延續時間越長,對兵力不足者越是不利,高仙芝計不及此,竟然想要一舉消滅阿拉伯軍主力,堅決不肯退兵。到了第五天傍晚,高仙芝強橫的西域統治政策終於結出了惡果,葛邏祿雇用兵發動叛亂,從背後包圍了唐朝步兵,切斷他們與騎兵的聯系。阿布·穆斯林看准時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大本營,高仙芝大敗,兩萬安西精銳部隊,只有數千人得以逃生。
雖然損失慘重,但魯莽的高仙芝仍不肯罷休,還想進行最後的反擊,多虧副將李嗣業反復勸說,才終於作罷,否則恐怕會全軍覆沒。經過此戰,阿布·穆斯林認識到唐軍的戰斗力極其頑強,因此並沒有趁勝追擊,只集中力量鞏固其在呼羅珊的統治。數年後,阿布·穆斯林被謀殺,呼羅珊亂成一團,而唐朝也爆發了安史之亂,雙方都無力繼續挺進,雙方的勢力基本穩定在蔥嶺一線。
4、對歷史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的規模並不算很大,雙方所動用的也都是地方軍隊,即便唐軍戰敗,也並不傷筋動骨——僅僅兩年後,繼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就有能力攻破大勃律國,將其從吐蕃的勢力范圍中剝離出來。然而怛羅斯戰役卻對交戰雙方,尤其對中亞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唐朝的勢力再也無法越過蔥嶺,影響阿富汗、伊朗等地區,不僅僅是唐朝,此後的中原王朝,包括蒙古帝國的主體元王朝,其統治西界也基本固定了下來。
其次,是東方的技術大量向西方傳播。怛羅斯之戰,唐軍幾乎全軍覆沒,軍中大量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虜,許多中國所獨有的技術因此西傳。最重要的是造紙術,此後不久,撒馬爾罕就成為阿拉伯帝國的造紙中心,伊斯蘭文明和其後受到影響的基督教文明,因此獲得了迅速發展。此外,唐朝先進的火藥技術也傳入阿拉伯,阿拉伯制造的各種火藥武器因此一度超越中國,在抵御基督教世界發動的十字軍遠征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其三,是西方國家的宗教文明逐漸滲透並基本控制了中亞地區。以呼羅珊為起點,蔥嶺以西的大小國家開始了整體伊斯蘭化的進程,而蔥嶺移動許多原先信仰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的國家也受到了影響,紛紛改信伊斯蘭教。到其後回鹘帝國全面該宗,今天新疆地區的中西部,已經全部伊斯蘭化了。
技術的傳播是不可阻擋的,而古代宗教傳播卻往往依靠強大武力為後盾,怛羅斯之戰彰顯了阿拔斯王朝的武力,卻使唐在西域的統治受到挑戰和質疑,導致伊斯蘭化的結果。這是盛唐王朝驕橫黩武的結果,也是高仙芝魯莽求戰的結果。
轉自:絕域之戰——新疆伊斯蘭化的前因後果-愛琴海-搜狐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