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光鏡框能配鏡嗎正文

光鏡框能配鏡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遷和飛躍

舊中國.眼鏡行業的發展,雖然初具規模,並且有了行業幫會或同工業會等行業組織,但是在其生產和經銷中均屬私人店鋪和家庭手工作坊,其產品大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裝飾品,產量不多、價格昂貴,因而發展緩侵。特別是生產工業.直到解放前夕,全國生產眼鏡的廠家只廖廖無幾,都是一家一戶,生產工人多則十jl個人,少則一二人,而且生產工藝十分落後、產品質量低劣、品種單調、數十年一貫制。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眼鏡生產開始由家庭小作坊式的手工生產,逐步到組織起來合作生產的小企業。如:北京在合作化和公私合營前,眼鏡工商業為數不多。

工業有近百戶小作坊,從業人員約有270余人;商業共有39戶專兼營商店,從業人員不到300人,其中只有十家(即:精益、大明、東方、精明、昌明、四明、寶隆、劉明齋、孫泳良常記)

設有前店後廠的生產車間和同仁醫院眼科附屬的眼鏡片加工車間,共有生產工人46人。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眼鏡行業也得到大力發展。在工業方面,北京、上海、蘇州等主要產地均具有了一定規模的眼鏡生產基礎。如上海眼鏡一廠、上海眼鏡二廠、北京眼鏡廠、北京608廠、北京603廠、蘇州眼鏡廠等,已經成為我國眼鏡工業的大型骨干企業,其規模均為近千人的國家中型企業。其產員數量質量及配套能力均居全國首位,有的產品則為市級或國家級優質產品,有的名牌產品多年長期出口.行銷全國,馳名中外。

另外,一些國防工業企業,儀器儀表工業也有部分企業轉向眼鏡行業生產加工,商業服務部門也不斷擴大或增加銷售網點和增添驗光配鏡l設備、儀器。有些城市還非常重視理論教育.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還開辦丁眼鏡技術短訓班和職工個等專業技工學校為眼鏡行業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1985年4月,由國家輕工業部倡導牽頭,在江蘇省鎮江市召開了全國眼鏡行業的“中國眼鏡協會”成立大會。到會的入會集體會員企業共有140親家,其中規模較大的骨干企業有85個,分別隸屆輕工業部、商業部、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部、農牧漁業部、衛生部和國家科委;分別在14個省、市、自治區等31個城市;共有職工27237人。其中,技術人員l393人:500人以上的單位15個,200一500人的單位29個,200人以下的單位41個o按經濟性質劃分:全民企業15個,集體企業49個,鄉鎮企業io個,中外合資企業若干個。這85個單位共有固定資產淨值14522萬元,1984年全年生產能力為:鏡架2018萬副,(其中金屬架590萬副)。鏡片1609萬副,毛坯1694萬副;總產值1.4億元,總銷售i.9億元.總利潤3449萬元,每年出口鏡架、鏡片150萬副,換匯75萬美元。眼鏡協會成立後一年多來又有近百家廠、商申請加入了協會,到1986年底已發展到集體會員企業240個,共有職工3萬余

我國眼鏡行業的發展,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變遷.至今已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配套生產能力的大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眼鏡的性質和作用

1.什麼是眼鏡

所謂眼鏡,就是戴在人的頭部前額眼睛上的,用來美化臉形、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一種工具。眼鏡是由鏡片、鏡架(即邊框、腳腿)所組成(接觸眼鏡出外).無架謂之片、無片謂之架。其形狀及邊框、腳腿的變化,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新材料、新技藝的發明發現而改變的,並具有時代藝術作品的象征。

2.眼鏡的性質與作用

眼鏡即是保控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種美容的裝飾品。從鏡片的功能上講,它具有調節進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視力,保護眼睛安全和臨床治療眼病的作用,對屈光異常引起的兒童斜視和伴有頭疼的屈光異常患者,配戴眼鏡後均可治療。而眼鏡架的功能,除其為鏡片配套構成眼鏡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還具有美容、裝飾性。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應社會階層高超、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征。因此,前面總結眼鏡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即:“今朝眼鏡護靈窗,矯正視力益於民”。則基本概括了眼鏡的性質和作用。

所謂護“靈窗”,是根據國外眼鏡界和眼科專家、學者對眼睛在人身諸器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評價棗“靈魂之窗”而提出來的。故稱眼鏡又是保護“靈魂之窗”的工a具.

隨著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力保健工作的開展,眼鏡在人們生活領域中將要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流行的說法有兩個:
1、第一個想到用眼鏡來改善視力的人,是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裡·阿馬迪。大約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對凸透鏡來校正遠視。他向一位來自比薩的名叫亞歷山德羅·迪拉·斯賓納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發明機密。
後來,迪拉·斯賓納告訴其他人怎樣來制作眼鏡,並且還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紀,許多意大利人佩戴了眼鏡。及至15世紀,用於校正近視的凹透鏡也被制作出來了。
眼鏡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透鏡研磨技藝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效果很好的透鏡的表面應該是光滑的,曲線也應該是均勻的。17世紀透鏡制造者對生產質量良好的透鏡仍然有著困難,那時顯微鏡、望遠鏡都還在研制之中。
雙光眼鏡是美國科學家、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80年發明的。
2、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上一页  [1] [2] 

求購 長條形開關面板的開關貼紙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