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艇是什麼樣的 潛艇是一種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也稱潛水艇,是海軍的主要艦種之一。潛艇在戰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對[1]陸上戰略目標實施核襲擊,摧毀敵方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消滅運輸艦船、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艇;執行布雷、偵察、救援和遣送特種人員登陸等。 按作戰使命分為攻擊潛艇與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動力潛艇)與核潛艇(核動力潛艇);按排水量分,常規動力潛艇有大型潛艇(2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噸)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核動力潛艇一般在3000噸以上;按艇體結構分為雙殼潛艇、個半殼潛艇和單殼潛艇。 潛艇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點: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但其自衛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對空防御武器;水下通信聯絡較困難,不易實現雙向、及時、遠距離的通信;探測設備作用距離較近,觀察范圍受限,掌握敵方情況比較困難;常規動力潛艇水下航速較低,充電時須處於通氣管航行狀態,易於暴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