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房門怎麼選 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橋頭; 培堆兩眼淚,難按滿胸愁大哥:別摸了上面又摸下面...都摸出水來一會兒我還怎麼買呀............這桃可都是新鮮的! 好大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 ----毛老人家天姓什麼 北齊高祖又曾聚集儒生討論儒家經典,眾人論辯經義,十分熱烈。石動筩最後到場,問 一個在場的博士官:“先生,天姓什麼?” 博士答道:“天姓高。” 動筩說:“皇上姓高,天必姓高,你這是因襲前人的說法,算不上新義。經書上自有天 姓,先生可以引用儒經之文,不須借用舊說。” 博士問:“不知哪部經書上講過天姓?” 動筩道:“看來先生全不讀經,連《孝經》也未見過。天本來姓‘也’。先生難道沒見 到《孝經》上說:‘父子之道,天性也。’這豈不是天的姓?”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佛生日還是日生佛 世傳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於四月八日,北齊高祖曾於這一天設齋會講經,優人石動筩當時 也在座。會上有位大德法師在高座上講論,有些人與他辯論經義,爭執不下。石動筩便問法 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法師答道:“是佛生日。” 動筩立即接過話頭說:“既然是佛生的日,那麼日即是佛的兒了。” 法師馬上改口說:“今日生佛。” 動筩又接著說:“既然是日生的佛,那麼佛是日的兒子!”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胡須與鼻子 隋朝初年有賈元遜、王威德,二人都善機辯。他們原本不相識,只相互知道名字,卻沒 有機會見面。賈元遜長著一臉絡腮胡子,而王威德鼻子又長又大。有一次,一個人置酒請 客,同時請了他二人,他們在酒宴上相遇,各問知姓名,這才相識。座中眾客及主人知道他 二人善調笑,便請他們說笑話。王威德便搶先說: “千張黑毛羊皮,只裁一雙襪。” 眾人問道:“剩下那麼多羊皮,打算干什麼用?” 威德答道:“擬作元遜頰!” 元遜知道這是取笑自己腮上胡須多,便應聲說道: “千丈黃楊木,只為做個梳。” 眾人又問:“剩下的木頭做什麼?” 元遜答道:“擬作威德篦(鼻)子!”滿座哄堂大笑。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用人名字作游戲 北齊人徐之才善開玩笑。有一次他宴請賓客,有個叫盧元明的在座。徐之才便拿“元 明”二家開玩笑說:“去頭則是兀明,出頸則是無明,減半則是無日,變聲則是無盲。”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王、甘二姓互嘲 唐朝人甘洽與王仙客友善,二人便以對方的姓互相開玩笑。甘洽說:“王,算來你該姓 田;為你臉肥大,抽去你兩邊。”王仙客應聲答道:“甘,算來你該姓丹;為你頭不曲,回 腳向上安。”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玩笑詩 有個叫高敖曹的人曾作《雜詩》三首。其一雲: 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圍棋; 開門屋張口,卷席床剝皮。 其二雲: 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橋頭; 培堆兩眼淚,難按滿胸愁。 其三雲: 桃生毛彈子,瓠長棒槌兒; 牆欹壁亞肚,河凍水生皮。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學雞叫 唐朝人崔思海口吃,經常與表弟杜延業相互開玩笑。有一次,杜延業對崔思海說:“我 讓你學雞叫,只要我一問你話,你必須用雞叫回答我。”旁人聽了這話說:“他的口應須是 自由的,怎能聽你隨意擺布?他若不肯叫,你又能怎樣?”杜延業說:“我能讓他叫。”於 是與旁人一起共找崔思海試驗,並約好打賭。杜延業握了一把谷,來到崔思海面前問: “這是什麼?” 崔思海答道: “谷谷……谷。” 旁人大笑。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利用方音開玩笑 隋人侯白、楊素二人友善。楊素是關中人,侯白是山東人。楊素常想用玩笑難住侯白, 使他無話可辯。當時,關中方音說“水”為“霸”,而山東話把“拿去”說成“攜刀去”。 楊素曾對侯白說: “山東人確實多仁義,向他借一樣東西,會得到兩樣。” 侯白問:“怎麼會得兩樣?”楊素答道: “有人問一個山東人借弓,山東人說:‘攜刀去。’不只是弓,連刀都給了,豈不是兩 樣?” 侯白應聲說道: “關中人也很聰明,問他一件事,他能告訴你兩件。” 楊素問:“何以見得?”侯白說: “近來有人問一個關中人:‘最近下雨多,謂水漲了沒有?’關中人答:‘灞漲。’不 僅渭水,連灞水都知道,豈不是兩件?”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勝古人一倍 北齊高祖曾讀《文遜,讀到晉人郭璞的《游仙詩》,連連歎息稱妙。優人石動筩見狀 說:“這詩有什麼好?若讓臣作,能勝他一倍。” 高祖聽了不高興,說:“你是什麼人?竟誇口作詩能勝郭璞一倍,豈不該死。”動筩馬 上說:“您現在就讓我作,如果不能勝他一倍,臣甘心受死。” 高祖即令石動筩作詩,動筩說: “郭璞的《游仙詩》說:‘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作的是:‘青溪二千仞,中 有二道士。’豈不勝他一倍?” 高祖放聲大笑。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必復其始 唐朝長孫玄同初為官,在府中設宴請客。他屬下的倉曹官是吳人,說話常帶方音,把 “粉粥”說成“糞粥來”,滿座的人都大笑。玄同說道:“倉曹乃是公侯之子孫,必復其 始,諸君為什麼笑他?”滿座客人聽了又大笑。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官學狗叫 侯白起初尚未作官,也無名聲,住在家鄉。當地的地方官剛到任,侯白就去拜見。回來 後他對幾個朋友說:“我能讓新來的官學狗叫”。朋友說:“哪有官老爺聽別人的擺布學狗 叫的?你若真能做到,我們請你喝酒;若不能,你就請客。” 侯白答應了。 於是,他們一起到衙門去,侯白進去見官,朋友們在門外看著。官說:“有什麼事,你 又來見我?” 侯白答道:“您剛到此地,民間有些事情,要向您請示。您到任之前,此地盜賊甚多, 我建議您下令讓百姓各家養狗,讓它們見了生人就驚叫,這樣盜賊會自然平息。” 官問道:“如果這樣的話,我家也須養條能叫的狗,但到哪裡去弄呢?” 侯白回答說:“我家倒是新養了一群狗,不過它們叫的聲音與別的狗不同。” 官問道:“它們叫出來什麼聲音?” 侯白答道:“它們‘嗚嗚’地叫。” 官說:“你不懂狗,好狗應當‘汪汪’地叫,‘嗚嗚’叫的,都不是善叫之狗。” 侯白的朋友們在門外聽了,都掩口而笑。侯白知道自己已贏了一桌酒席,便對官說: “我知道了。以後一定出去尋訪善叫的狗。”說完即告辭出來。 ——舊題隋·候白《啟顏錄》
“蹲鸱”是什麼 唐朝張九齡知道蕭炅(jiǒng)不學無術,所以經常拿他開玩笑。有一次,張九齡派人 給蕭炅送去一些芋頭,故意把芋頭寫成“蹲鸱”。“蹲鸱”是[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