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門邊垛 建築中的垛是指牆垛,是牆中凸出牆面的柱狀結構-----及通常說的扶壁柱,主要起的是抗傾覆作用 玄武門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這天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帶了一支人馬埋伏在玄武門(長安太極宮的北面正門)。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騎著馬來了,他們都是奉李淵之命來見駕的。可是到了玄武門,他們覺得有點不對勁,那個熟悉的領兵將軍常何不知到哪兒去了,守衛人員看起來也很陌生。正疑惑時,門官出來傳話,要他們把護衛留下,只身去見李淵。 李建成一聽,調轉馬頭就往回跑。這時李世民一邊高叫:“站住,別走!”一邊騎馬趕了過來。李建成哪裡肯聽,只是沒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見狀,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裡慌張,他拉了幾次弓都沒拉開。這時尉遲恭帶了七十名騎兵趕到,一陣亂箭把李元吉射下馬來。李元吉嚇得拼命逃,又被尉遲恭一刀砍死。 李淵在宮中等著三個兒子,卻聽到外面亂成一片。正不知是怎麼回事,尉遲恭已手持長矛帶著人馬湧了進來。他向李淵禀報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已被秦王殺了,“秦王怕亂兵驚動皇上,特派我來護駕。”他又要李淵下令,讓太子宮和齊王府的護衛停止抵抗。 李淵聽了,大吃一驚。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李淵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這場流血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李淵稱帝後只能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屢立戰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為秦王。李建成因此對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與李元吉結成同黨,拉攏李淵寵愛的妃子們,讓她們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使李淵逐漸疏遠了李世民。他們還不罷休,想進一步謀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請李世民去太子宮喝酒。誰知他在酒裡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幾口就腹痛嘔吐。多虧陪席的李淵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護及時,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對此一再忍讓,可李建成卻步步緊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出征迎戰。李淵同意了,李元吉卻提出要調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尉遲恭、秦瓊等一起出征,還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馬都劃歸他管。並有消息說,他把這些人馬調去後將全部活埋,進而除掉李世民。 千鈞一發、性命攸關之際,尉遲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這兒,陪著挨殺!”長孫無忌等人也認為,他們不仁,我們也可不義,應該先下手把他們除掉。 在將士們的強烈要求下,李世民終於聽從勸告,借李淵召見他們兄弟三人之際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後,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由於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戰爭,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生產遭到很大破壞。經歷過隋末農民大起義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於是,他花大力著手恢復社會秩序和經濟生產。 李世民善於安撫人心,在“玄武門之變”中,他不得已殺了李建成兄弟。當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並下诏以王子之禮將他倆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僅允許兩宮舊部去吊唁,他還親自參加了葬禮。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李世民告發,李建成手下的一個官員魏徵曾經勸說李建成謀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來,問道:“你為什麼要挑撥我們兄弟關系?” 魏徵沉著地回答:“因為我那時是太子的手下,就得盡心盡力地為他著想。可惜太子沒聽我的話,不然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 李世民覺得魏徵為人剛正,很有膽識,說話直率,便提拔他當谏議大夫。唐太宗還公開對大臣們說:“治理國家就像治毛病一樣,即使治好了病,還得注意休養。現在天下太平,四方都來歸服,這是自古以來少有的盛世。但我還是要謹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這就要多聽聽你們的意見。”為了穩定人心,李世民還派魏徵去山東安撫李建成舊部,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於連年戰亂,唐代初期人口損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強武備,擊敗東突厥,讓他們放歸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時他放出三千宮女,這極大地加強了人口的恢復。他又推行去奢省費、輕徭薄賦的方針,興修水利,墾殖荒地,讓百姓安心生產,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終於取得了讓後世贊歎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代繁榮興旺的基礎。關於玄武門兵變,爭議還是比較多的,其實無論如何其實質還是政變公元626年6月1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劃過天空;緊接著,6月3日,太白金星又一次在白天劃過天空。
古人喜歡把許多事情和天象聯系起來,並有固定的說法,當時人們認為:太白金星在白天劃過天空就意味著政權會發生更迭。這讓主管天象觀測的人很緊張,太史令傅奕向李淵密奏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淵見奏,立刻把李世民叫來,把這份奏折交給他看。因為謀反是殺頭的大罪,所以史料記載,李淵的用意是想逼迫李世民自殺。
我一直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從李淵的表現來看,6月4日他一早就去游湖了,可見心情很輕松。要知道,李淵是比較溺愛孩子的,他沒有架子,在宮廷裡也保持了像家裡一樣的作風,幾個孩子可以隨便出入,甚至帶上刀劍也沒問題,為此劉文靜還批評過他,說他不像皇帝的樣子,而他又很喜歡李世民,如果6月3日的召見目的是逼死李世民的話,那李淵第二天這麼優游的表現,別說溺愛孩子了,簡直就是沒有人性!所以,可能又是史官誇大其辭了。我認為,李淵不過就是警告一下李世民:“你說你不會謀反?看看,老天爺都說你有反心!”李淵是武將出身,殺人很多,對這些迷信說法大概不太當真,所以訓斥完了,他也沒事人似的了。
不過,這可把李世民嚇壞了!(我覺得他多少有點心虛),李世民真的認為父親已經懷疑他要謀反了!這還了得?!(李世民登基以後,還心有余悸地對太史令傅奕說,你差點把我害死了!)與其等死,不如先動手吧!
偏偏在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事。原來,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約好了,准備於6月4日在昆明池舉行宴會,為出征的李元吉和秦王大將秦叔寶等餞行。6月3日,東宮的一個官員王晊偷偷來告密說,李建成、李元吉要在宴會上刺殺秦王和這幾員大將,然後逼李淵退位。這就是“昆明池政變”。
對於這次政變是否存在,一直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根據史料很難判斷其真偽,我傾向於不存在,所以沒有把它列為第三條導火索。什麼原因?因為我看不出東宮當時必須殺死李世民的跡象,倒是李世民有動手的充分理由:
一、他絕對不能放秦叔寶等幾員大將走,而他又沒有不放的任何理由。6月4日就要餞別,不能再拖延了,所以玄武門兵變發生的時間是6月4日早晨;
二、李淵給他看奏折,證明李淵懷疑他謀反,看奏折是6月3日,正好是兵變前一天。所以李世民不需要“昆明池”,他已經非動手不可了。
於是,在6月3日被李淵召見不久,李世民馬上交給李淵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還想殺死他,李淵看後很驚訝,就說,他准備明日一早在宮中召見建成、元吉和眾位大臣,當面對質,問個明白。
前邊說過,李建成跟後宮關系很好,後宮的張婕妤聽說此事,就派人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聽說後,就決定於6月4日一早到皇宮去為自己和元吉辯誣。他不知道,這份奏折實際上是李世民“引蛇出洞”的把戲,他的決定正好讓自己掉進了李世民設下的圈套。(插一句,在歷史上,李世民很擅長用“引蛇出洞”的把戲。他登基後,為了考驗官員是否廉潔,就先派人到各級官員那裡送禮,再把收受禮品的官員記錄下來,一律嚴懲。當時不少大臣對他這個做法很有意見,認為他故意構陷,非常不光彩。)
現在李世民開始進行政變的准備了。首先,他派人召回被驅逐的房玄齡、杜如晦,結果二人都回復說,皇帝已經告戒他們不許和秦王府來往了,所以來不了。李世民很生氣:這麼關鍵的時候竟然敢背叛我?於是他派尉遲敬德親自去“請”,還解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你看他倆是什麼態度,如果真的不肯來,就替我殺了他們。結果當然是“請”來了,倆人換上便服,偷偷溜進了秦王府。這時李世民倒猶豫了,他決定算上一卦,就拿出龜板來,他的幕僚張公謹一把搶過龜板摔在地上,說:拿不定主意才需要算卦,事情已經到這一步了,你還不清楚該不該動手?還用算卦?!這下倒把李世民摔清醒了!
6月4日凌晨,李世民帶著尉遲敬德、長孫無忌、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等人進入玄武門,埋伏在臨湖殿旁邊。要知道,玄武門是皇宮的北大門,所有人進入都要上繳武器(前邊講過,李家兄弟一般不用交),為什麼李世民能帶著兵將進入玄武門?這是因為當時的玄武門守將常何名義上是李建成的部將,實際上早就被收買,成為李世民的人了。
6月4日早上,李建成、李元吉帶著幾個衛士從玄武門進來,當走到臨湖殿邊時,發現樹叢裡有人影。不愧是打過仗的人,他倆立刻意識到湖邊有埋伏,掉轉馬頭就往回跑,李世民在後邊大聲招呼:為什麼不入朝?李元吉可沒上當,張弓搭箭,回頭對准李世民連射幾箭。由於事出突然,倉促中弓拉得不夠滿,都沒有射中,而李世民卻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因為馬被李世民手下用箭射中,摔在地上,李元吉沖進樹林,李世民忙亂中衣服被樹枝掛住,結果被李元吉趕上,他奪過李世民手上的弓,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正在這時,尉遲敬德大吼一聲撲了過來,李元吉和尉遲比試過,知道不是對手,就推開李世民朝武德殿跑去,被尉遲敬德從背後一箭射死。
有個跟隨李建成的衛士拼命逃回東宮,報告了太子的死訊。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感歎道:“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決定為太子復仇,於是和副護軍薛萬徹等率東宮、齊府精兵2000人朝玄武門方向趕來。在門邊把守的張公謹一看情況危急,突然“急中生力”,獨自一人關閉了宮門,玄武門剛關閉,東宮的馬隊就因為跑得太快,紛紛撞在大門上!
按理說,玄武門應該有士兵,都上哪兒去了?全都傻眼了!太子和秦王開仗,這可從來沒想到過。幫誰好呢?誰都不知道。就只好呆在那裡觀戰。當東宮兵馬來到門外時,只有玄武門守將呂世衡、敬君弘兩個人抵擋了一陣,這兩個人都是太子手下,也被李世民收買,但很快就戰死了。尉遲敬德一看宮門危險,就割下建成、元吉的頭顱,在門樓上示眾,兩宮的士兵軍心不穩,開始潰散。
薛萬徹看到玄武門一時攻不下來,就帶領部分兵馬去攻打秦王府。對此李世民也有安排,因為王府兵少,只有“私納”的800人左右,幾乎都派到玄武門等要害地方去了,所以就命令部下高士廉釋放出獄中囚犯,發給武器,幫助保衛秦王府。李世民也害怕秦王府被攻陷,所以他在去玄武門時,還特意帶上了妻子長孫氏。
外面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可李淵卻什麼都不知道,他正領著宮妃游湖,大概也聽到了一點動靜,這時尉遲敬德突然全身盔甲,手持長槍闖了進來。李淵非常吃驚,就問:外面怎麼回事?你到這裡來干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齊王謀反,已經被秦王處決了,他怕您受驚,特地讓我來保護您!事情來得如此突然,李淵當然沒主意了,旁邊的蕭瑀、陳叔達等大臣就勸他順水推舟。這時外面還在打仗,箭都飛到宮裡來了,尉遲敬德請李淵頒布敕诏,讓所有兵將聽從秦王的命令。李淵也只好答應。
皇帝的诏書一下,這仗就沒法再打,於是兩府的薛萬徹等將領帶著親隨逃走,其他士兵則各自潰散,玄武門兵變就結束了。
玄武門是沒有戰事了,但流血還在繼續,李世民命人去東宮、齊王府搜捕建成、元吉的孩子,結果,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承道、承德、承訓、承明、承義,李元吉五個兒子承業、承鸾、承將、承裕、承度全部被殺死。一日之內,接連死了二子十孫,真不知道一向溺愛孩子的李淵是何等心情?!
李世民最為人诟病的就是殺掉自己的十個侄子!且不論到底建成、元吉算謀反,還是李世民算謀反,這樣的屠殺都太過分了。古代雖有滅族的說法,但是一般來講,對婦女和很小的幼童還是網開一面的,真的雞犬不留的屠殺是很少見的,也是很受譴責的。李元吉被殺時才24歲,他的孩子[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