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能幾歲?最小的恐怕還是剛出世不久的嬰兒,竟然都被自己的叔叔殺死,這在當時也是不能被人們接受的。
只有一個人從兩府的血泊中解脫出來了,那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她是歌妓出身,長得很美麗,李世民看中了她,將她帶回了自己的後宮,後來,她還為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
我很奇怪,大家為什麼不問一個問題,玄武門兵變時,曾跟隨李世民叱咤沙場的那些大將在哪裡?秦叔寶、徐茂功、程咬金、屈突通、殷開山、段志玄、翟長孫、秦武通、牛進達、史大奈、宇文欽……他們都在哪裡?
想象一下,如果秦叔寶、程咬金和李世民埋伏在一起,而不是只靠尉遲敬德一個人東突西擋,李世民還會那麼狼狽、差點讓李元吉勒死嗎?如果有和秦、程兩人一起做玄甲軍統領的西涼猛將翟長孫,還用張公謹自己去關門嗎?如果說大將都留下保護秦王府了,更說不過去。李世民連妻子都帶在身邊了,證明他是有放棄秦王府的打算的,再說,玄武門和秦王府哪個更重要?
在《太宗本紀》裡是這樣記載的:“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在秦叔寶、程咬金、段志玄的《列傳》中,也都提到一句話:6月4日,參加了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動。從這裡看,當時這些大將似乎應該都在玄武門。
但這又不太可能。從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建成,到尉遲幾乎單身救駕,再到張公謹神力爆發自己關門,都讓人感覺不太對勁。除了那簡單而籠統的一句話之外,這些大將都沒有留下任何其他記載,而關於尉遲和張公謹的記載卻是生動的,活靈活現的,為什麼?從歷次戰役來看,他們如果在場的話,不應該是沒有作為的人!
在長孫無忌的《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張公謹的《列傳》也有同樣記載:“六月四日,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伏於玄武門以俟變”,這說明,去玄武門的一共有十員將,這些人都是秦王身邊的親隨,級別並不很高。我們熟悉的那些大將,當時可能並不在現場。
不過,這些大將是知道玄武門兵變的,而且也一定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其中了。因為這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對秦叔寶、程咬金、段志玄來說,更是生死攸關。而且,如果沒有參加,就會像明確拒絕的徐茂功、李靖一樣,不留任何記錄。那麼他們是如何參加的?
現在我們只知道,這些大將之一的屈突通,在事變之後立刻“馳鎮洛陽”。所以我推測,當時這些將領沒有去玄武門。謀殺這種事,家將來干就夠了,而大將們可能有更重要的使命。他們都以一定的方式回到軍隊中去了,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將立即奪取兵權,打一場擴大規模的玄武門兵變——如果那樣的話,也許應該叫“長安兵變”了。這樣的工作,那些家將來干顯然分量不夠,只有在部隊中威望很高的將軍們才有一呼百應的可能。
從隨後的動作也可以分析出當時的情況。6月4日發生政變,6月7日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子,當時政權還不穩定,畢竟才幾天時間,有點亂是應該的,所以僅僅8天以後——6月12日,李世民就封秦叔寶為左武衛大將軍,程咬金為太子右衛率,7月又改為右武衛大將軍。我們知道,左右武衛大將軍實際上就是禁衛軍統領(這兩個人好象一直都是這個角色!無論在李密身邊還是李世民身邊)。
所以我估計,秦、程在玄武門兵變時就在禁衛軍中。一旦政變擴大,秦、程二人的任務就是奪取禁衛軍的指揮權。而且在正式被封武衛大將軍之前,禁衛軍可能已經控制在他們手中了。其他將領的情況也類似。直到封完將,李世民才算名正言順地掌握了長安的軍隊。
因為玄武門兵變很快平息,所以這些大將盡管參加了兵變,卻沒有立功的機會,只有五個“突出貢獻者”平步青雲,被封為國公。長孫無忌封齊國公,房玄齡封邢國公,尉遲敬德封吳國公,杜如晦封蔡國公,侯君集封潞國公。由於尉遲救了李世民的命,李世民還將齊王府的全部家產賞給了尉遲敬德。
其實,殺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心裡一直都不塌實。貞觀十六年六月,李世民下诏恢復李建成“皇太子”的稱號——而太子是皇位名正言順的繼承者!他這麼做,不就等於承認自己謀反嗎?可見,十多年了,他對這件事總也不能忘。
關於玄武門兵變,李世民另一個最為後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改史,所以我們現在對許多事情都是模糊的。貞觀十七年,李世民要房玄齡把《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即《太宗實錄》)拿給他看,房玄齡反對,說:“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谏議大夫朱子奢也反對,說這個頭一開還了得?哪個史官還敢寫實話?但李世民還是逼著房玄齡呈上國史,看完還對房玄齡說:“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魯。朕之所以,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下令“刪去浮辭”。可見,李世民關心的就是這一段。他的話裡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的所作所為和周公、季友一樣,屬於平定叛亂,保護江山社稷,你們不要隱諱什麼,盡管寫就是了!!這最後一句相當冠冕堂皇,可是自己已經給玄武門事變定完高調了,史官敢不聽?李世民這個做法是影響極壞的。 李世民按照傳統是不能當皇帝的。所以有足夠的理由說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的一個陰謀。核心是先下手為強,造成既成事實。李淵除了他就再沒有兒子了,只好接受現實。李世民可以說是陰謀家。玄武門事變以後他把李建成、李元吉滿門抄斬。斬草除根,不留後患。然後篡改歷史,把唐王朝建立的功勞全算在自己頭上,把玄武門事變的責任全算在對手這邊。最後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再假猩猩地給李建成、李元吉以封號,進行安葬。達到道德完滿的目的。 戈倍爾說謊言重復一千遍即成為真理。李世民即位以後還算是勤政的。作為一個成功的帝王,這一點小過就被歷史忽略了。象楊廣弑父殺兄奪取帝位。因為他是一個亡國之君,所以就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雖然李世民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但是也沒有逃脫歷史的懲罰。他的兒子要學他的樣,相互爭斗,甚至要謀逆殺他。使得他不得不立儒弱的九皇子晉王李治為太子。李治竟然把大權交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大殺李氏宗親,把李唐改成武周。唐王朝幾乎毀滅。要不是由於武則天是個女人,無法解決繼承問題,唐王朝就要徹底完蛋了。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