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培養心理咨詢高級專業人才,爭取早日與國際標准接軌。
誤區三我的心理素質好,不需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不僅僅是解決你的心理危機和一大宗的心理問題。無論你多麼的堅強、聰明、正直、熱情和博學多識,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從其他人那裡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時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終站在局外人的立場審視自己。從別人那裡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錯誤的暗示。心理咨詢是一面比較標准的鏡子,可以不變形的從各個角度正確了解自己。正確的了解自己可以揚長避短,促進人生發展與成功。
誤區四心理咨詢師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過去和未來
有人犯把心理咨詢簡單化的錯誤,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詢過分復雜化和神秘化的錯誤。個別人把心理學等同於神秘學說,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異功能等,現在市場上有利用電子計算機打著心理測驗的幌子進行騙人,有的人故意讓心理醫生去猜測自己的心理活動,並以此來衡量心理醫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醫生除了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與一般人不同外,並無其他特別之處。心理醫生有經過訓練的良好觀察力,知道心理活動科學規律並有非常客觀的邏輯分析能力,可以判斷某些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但這一切都必須來自真實、客觀、全面的資料。心理醫生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儀器了解到具體的想法。最先進的測謊儀也無法測出具體的思維細節,人們對大腦的認識遠遠落後於對最最復雜電子計算機的認識,心理世界的復雜程度不是現代人所想象的。對待心理咨詢必須有科學的思想。
誤區五去做心理咨詢丟人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許多客觀因素的限制,人們對自己的心理世界還不太了解,許多人還分不清“神經”與“精神”、“精神”與“心理”以及“思想”區別。對心理咨詢的懼怕與懷疑可能源於對“精神病”的無知,去心理咨詢怕被當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問題當成“心理病態”、“思想問題”。有時可能輕微的心理問題不加以科學解決,造成最後發展成重型精神病。“捂”著、“瞞”著的讓心理問題任其發展,實在悲哀。心理咨詢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是預防心理障礙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質量實現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咨詢的最基本原則裡面包括“絕對保密”,你可以把內心世界坦誠給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給予精心的維護保養。心理咨詢將使你遠離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現實、挑戰自我。認為“看心理醫生丟人”的人是軟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與現實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現代有進步思想的人已經毫無顧慮的走進心理咨詢室,充滿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來。
誤區六心理咨詢不應該收費或少收費
心理咨詢是助人的事情,是為了幫助人們解除心靈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沒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認為應該是不收費的。現代人盡管理論上知道時間和知識是有價值的,但由於這些是無形的東西,加上內心深處傳統思想影響,許多人需要心理咨詢,但是卻不願付費。國外心理咨詢是非常昂貴的消費,我國的收費卻很低廉,以至許多心理醫生不能以此為生,成為影響我國的心理衛生事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誤區七心理咨詢應該一次解決問題
許多初次心理咨詢的人都幻想心理醫生能夠一次把自己長期的壓抑與痛苦一掃而光,撥開心靈迷霧,遠離煩惱與困惑,重見真我的藍天,還我輕松心情與振奮的斗志。然而心理醫生不是什麼神仙,更無什麼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理咨詢是幫助人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心理醫生不可能包辦解決問題,只是提供一些正確的認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必須有求助者本人多次具體實踐才能解決。除非是非常簡單的心理問題,可以一次心理咨詢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許多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問題。有些現實問題而且還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詢也不可能一次解決。心理咨詢是幫助求助者認識自己、接受現實從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詢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一個討論、分析、操作、反饋、修正、再實踐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決問題。並且心理咨詢每次有時間的限制。過去心理咨詢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至幾年)才能解決問題,現在由於理論和技術的改進大大縮短了療程,但絕不可能都一次解決問題。
在我國心理咨詢相對來講還算剛起步,無論是從事這項事業的人,還是廣大需要心理咨詢的民眾都需要有一個相當長的認識與接受過程。不可否認的是心理咨詢有廣大的市場與美好的發展前景。毫無疑問,健康的心理對個人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講都是非常重要。最近一段時間,網上網下進行了不少心理治療,也幫了不少人,甚是高興。
高興之余,仍有很多無奈……關於心理治療,關於中國主流文化,確有許多怪現象,在這裡淺說一二:
一、看心理醫生就是精神病?
很多人把看心理醫生等同於得了精神病,所以在中國,還有好多人不願意看心理醫生。有這麼一個縣級干部,全身莫明其妙疼痛將近10年,到各大醫院檢查均無問題,這位干部天天吃藥,還怪罪愛人,認為是愛人的不好引起的……此種障礙在心理學上稱:轉換性疼痛障礙,來源於他對生活中壓力無法排解的轉換。朋友勸他看心理醫生,這位干部堅決不去,認為自己搞理論有一套,再說看心理醫生那是精神病呀,結果搞到最後和愛人離婚,家庭破裂,疼痛也沒有好轉……我很想幫他,可他拒我於千裡之外,只好作罷。可憐他的愛人,20年來辛苦持家,到中年卻無端接受離婚的痛苦。
二、收費越貴,醫生越高明?
記得一個做服裝生意的朋友跟我說過一件事,他有件商品標價50元,一直賣不出去,眼看馬上要換季了,朋友急了,干脆標價500元,結果當天就以400元的好價錢賣出去。暈啊,中國人不買對的,只買貴的啊!在心理治療中,很多人也有這種觀念,收費越貴,醫生醫術一定高明。
三、名頭越多,心理醫生越高明?年齡越大,心理醫生越有經驗?
在這裡,引用中日友好醫院心理專家李子勳的文,作為說明。 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職稱:比如教授或主任醫師,甚至博士的頭銜也不能代表什麼,這是說明他們在某些學識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作心理專業就在行。
2、心理學會的領頭人:如協會主席、理事、全國委員等,忙於事務工作的人,不可能靜得下心來做個案。
3、收費昂貴的人:收費貴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為是的人總覺得別人該他的,過高地估價自己。
4、海外鍍金的人:有海外求學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麼學,鍍的什麼金。有些人回國來,以為國內的都是鄉巴佬,隨他們怎麼擺布。我就遇到幾個自覺很牛的人,真心地希望她來做一次個案督導或講講課,才發現是牛頭不對馬嘴。
5、出書的人:千萬不要以為能寫書的人咨詢水平就高,十本中國醫生寫的東西,九本都沒法看,讓好人也會看出滿身的毛病來。
6、年老的人:心理咨詢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要求咨詢師必須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開放,靈活,超前,並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難不僵化,自以為自己吃的鹽多,也很難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也很難做到共情~~~心理咨詢主要是一對一的私密工作,有點像律師一樣。其實私人與公家,心理咨詢並不是醫患關系,而是朋友的互助關系。醫院一般不會重視心理咨詢,他更重視的是用藥,手術,那才是賺大錢的。另外,心理咨詢是要用“心”在工作。公家的心理醫生,錢不到自己的口袋裡面,所以他更不可能給你用心幫你看了,而且醫院的收費低,醫生自己更賺不到錢,到時間久結束,聽聽而已,不帶你分析問題。一般醫院的沒有那個時間,陪你說話,開導你。有精神上面的問題,就用藥給你,他主要是賣藥賺錢。
實際上,專業性的心理咨詢機構更有利於解決你的問題,他們的服務更周到,更用心,所以,不要限於公家還是私人,解決問題才是主要的,根本,是吧?
有嚴重抑郁的話,是要吃藥的,一般是抗抑郁的藥,起到一個壓制和緩解的作用。社交恐懼是性格上面的問題,在我們這裡咨詢的話,社交恐懼又過,我記得上次那個3個月就有改變了,後期他沒持續治療!連雲港心安草心理咨詢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