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我沒找到?記得以前有個帖子是一個女孩5000元自己裝修租來的房子正文

為什麼我沒找到?記得以前有個帖子是一個女孩5000元自己裝修租來的房子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交通費。我當主治醫師的時候參加過幾次,那時候多數給50元,後來就不大去了,有了請貼就交給下面的小醫生或研究生,他們實在是生活的很苦(現在上海的研究生好像每月只有200多元的生活費)。聽說現在的藥介會以100元居多,偶爾有給200元的。

但是我還是收過病人的紅包,雖然不是很多,也失去說別人的資格。只想對大家說,你的親友就診時送不送紅包,對醫師處理好不好一點關系都沒有,唯一區別是服務態度會有所不同。手術其實都是一樣的做。我收時堅持四項原則:窮人、絕症患者、很要好的同事和領導介紹來的病人不收。但恰恰是後三種人構成了送紅包的主體。農村來的人、打工的人送的一般不多,基本上就100元左右,還有送幾十元的。我也來自農村,於心不忍。至於後面的幾類,收了之後麻煩事很多,你就象他家的奴隸。我不願意這樣,不收的話,半夜裡他打電話過來,我牛氣十足:明天再說!如果收了就不同了,就是你正在跟老婆做愛,也得停下來,他跟你說個沒完。從送紅包的大小也可以看出各行業的污染程度:我在廣東時,有個法官送了兩千,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我幫他母親出院,不要做手術了(也是可做可不做的那種)!另外,有一個中級法院副院長結婚多年,他老婆看了好多醫生都還是生不出孩子,我幫他們介紹了一個很優秀的婦科醫生,生了孩子後,他送了我一台洗衣機,一直用到現在,蠻好的。這是我從醫以來收受的最大紅包,而且沒有任何風險!真的是使我感到非常意外。我的專業屬於大眾化的那種,2000元以上的紅包在廣東那麼黑的地方也是很罕見的,手術的病人反而沒有給過這麼大的。

據我所知,對醫生,大家有很多誤解。我在內地的時候,大家把廣東的紅包描繪成遍地黃金,但是等我去了之後,才發現紅包是有,但是不是送給我的,而主要是送給當地會講粵語的醫師的。在來上海之前,朋友也把上海描繪成紅包的樂土,但是到了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局外人的感覺與局內人的感覺相差很大。我在上海的這家醫院,也是三甲,但是送紅包的人很少。請吃的也有,但是我吃不慣本地菜,基本上都拒絕。

廣東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院長對人說他們的收入人均8000元,我估計不是收入,而是人均勞動力成本。我所在的醫院院長就多次說過,我們醫院的平均收入是7萬,比瑞金還高,大家聽了笑笑,誰也沒當真。我去年還是老副高,愛人是主治醫師,我們的人均絕對應該在平均以上,但我們算了一次(連值班補貼都算進去了),兩人加起來才剛好10萬。其他人的感覺也是沒這麼多。後來我們遇到一個搞財務的,問了之後才知道院長所說的“人均收入”,應該是“人均勞動力成本”,除工資獎金外,還包括四金(去年大約占工資總支出的12%,而且每年都在上漲)、醫療事故保險,“引進”我這樣的所謂人才、退休老同志的補貼等等,還有工會等發的降溫費啊等等什麼的,這些都是看不見、到不了你的卡上的。有接近25%的成本是看不到的,歷史久的醫院更高。院長們為了吸引所謂的人才,對收入一般都吹的天花亂墜。尤其是到了海外,或者與回國的海龜類談判、聊天,都喜歡誇大自己的政績。我找過好幾個單位,遇到的院長基本上都是這類人物。你如果想到某醫院去求職,假如你聽院長、副院長的話,不吃虧是不可能的。只有打聽那個科室與你的級別一樣的人,得出的結果才是比較接近實際情況的。這是我在國內求職後得出的唯一體會和經驗。例如,某手術科室在5月沒有領什麼物資(如敷料什麼之類的),成本很低,而5月份又是手術高峰,這個月的獎金就會很高,甚至超過1萬,到了院長的口裡,很喜歡吹牛,說這醫院某某科的獎金已經有一萬了。其實,其他11個月的平均可能連2000都不夠。本人自己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也談談醫生的收入(3)我所知道的縣級醫院的情況
作者:手榴彈

前兩次所談的醫生收入,講的比較寬范。大家已經有了個大概的估計。現在談談我所知道的縣級醫院幾個醫生的收入。我平時與縣級醫院的醫生接觸不多,因為進修的醫生多數來自地市級醫院。不過,今年4月底,家父以80高齡、肺功能中度損害接受前列腺手術,住進當地縣級醫院。本來早就要做手術的,但是老頭怕死在上海,說什麼也不願意在上海做。當地的醫生又不敢收,我就請了在當地縣級醫院工作的校友張羅,收進去後請我同學去做電切,效果很好。在請他吃飯的時候,順便請了在那裡工作的幾位校友做陪,聊了一下。

我家鄉位於中部,是所謂的魚米之鄉。這在幾十年前代表富庶,而現在卻正好代表貧窮與落後。不過,我看市政建設等設施都還不錯。基本上代表了中部中等地區的水平。我有個同學是內科醫生,在醫院做副院長,不過我回去的時候他正好出差在外,沒有見著。低我一年的一個在做骨科主任,低我兩年的一個在做病理,高中的一個同班同學上的是醫學專科,現在是檢驗科主任。他們三人的職稱現在都是副主任醫師。工資收入大家都差不多,1100多元吧。

在這三人中,混的最好的當然是骨科主任。他住的老丈人的公房(法院系統的),老婆是藥劑科的,沒有文憑。據他說兩人收入在當地算是不錯,患者95%以上是農民,所以大家送錢的很少,幾乎沒有。即使有,也就給個100元左右,算是很大的了。偶爾遇到車禍,車主希望早點給治療好,會給的多點,有三五百元的。不過,農民都很樸實,送臘肉、請去釣魚、大米、香油等等土特產品都有送,還有送雞的。“東西是吃不完的,你想要就到我宿捨去拿,還有幾壺油”。他調侃了我一句。縣城也有人開始買小車了,他說他還買不起。據他後來私下告訴我,平均下來,一年的收入在2萬多元,三萬不到,在當地不錯。但他愛人就那麼一點工資,幾乎沒有什麼獎金,科裡的頭兒也許有點回扣,但是輪不到他愛人那級別。

做檢驗科主任的那同學,由於沒有考上大學,與我總有點隔閡,所以一直說不上知心話。從來沒有家屬人請他吃飯。所有試劑銷往農村時,價格本身都很低,所以回扣也拿不到。不過,他愛人在銀行,生活還過得不錯。

那個做病理的仁兄最慘。他愛人是護士,兩人在醫院都屬於低階層,紅包、回扣、請吃絕對是奢望。好在每天的病理工作量不大,下面有兩技術員。他每季度(不是每月!)的獎金是300多元,生活得很慘。他弟弟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職業,開了個很小的雜貨店。他每周抽2天到省城去進貨,他弟弟照看店子,既解決了弟弟的就業問題,又還能補貼一點家用。他跟我說了好幾次,問我能否幫他在外找個好點的單位。我實在是很矛盾,一是我自己本身混的不好,沒有一官半職,二是他的水平,由於沒有受過很正規的畢業後培訓,怕弄出來之後承擔不起那個責任,所以我一直沒有幫他。他後來也就不再要求我了。對於醫院下層的這種人的生活,局外人一般是無法理解的。

還有一位朋友的愛人,在鄰縣縣城的第三醫院婦產科做主任。醫院有三百多人,其實就相當於鎮衛生院或中心醫院,想請我介紹到好點的醫院去進修。我也順便問了一下她的收入情況。由於她所在醫院上面還有三座大山:縣中心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縣第二醫院,所以她所在的那醫院效益不好。談到收入,她說,大概一年可以拿個1萬多吧。從穿著上看,我相信她沒有說謊。說缺醫少藥是農村,縣城基本上一不缺醫,二不少藥,但是大家的收入就這狀況。

前年冬,受我表哥之邀,利用在當地省城開會的機會,回家鄉的鎮衛生院去給我那改嫁的舅母做了個中等大小的手術。我本來很不情願去做,怕當地設備不好,但拗不過當副鄉長的表哥(他們實在是沒有錢到縣城去做手術),我還是去做了。之所以去,是因為我舅舅在我表哥1歲多的時候就去世了,舅母不久改嫁,新家的日子過得也非常艱難。不過我們一直很敬重她,母親說還得感激她在59年的時候,作為新娘子把自己的口糧省出來,給我大哥吃(二哥跟著教小學的母親結果就給餓死了),對我們家是有救命之恩的。手術前洗手時,用的是個生了銹的臉盆,已使我吃驚不已。到了台上,才發現只有兩把腹腔拉鉤、一個刀片、7把血管鉗、5塊敷料。“真正的”合理化手術:只要隨便掉一件東西到地上,手術就得完蛋。我嫌器械太少,院長說,不夠用的話,還有一個產包(平時只做闌尾切除和剖宮產)。所以跟我做助手的院長,不斷提醒我“教授小心,教授小心,別掉了,別掉了”,搞得我哭笑不得,冷汗直冒。手術後,我跟院長聊天,才得知在這近5萬多人口的鎮裡,就這麼一個衛生院。最高檔的儀器是一台在省城裡早該淘汰的b超,我看了一下,真正的雪花飄飄。還有一台x線機。衛生院全年的毛收入連同下撥的財政撥款,加起來一共是130多萬,要養活50多人。我本想問下他們的收入,但是一聽到這裡,我就打住了:絕對比農民少!病房裡空蕩蕩,床已經很老,被單基本上都是破的,護士們有點無精打采。手術雖然很成功,但回到上海後,我還是後怕不已。所以說,中國的醫生收入,如果不加上定語,說是那一級的,對多數人來說,是絕對不公平的。

不久前,家鄉政府住滬辦事處主任請在滬的家鄉人吃飯,我有幸被邀請,他告訴我,現在家鄉(縣級市)有100萬人口,曾經有3家公司在滬深股市上市(不過有一家被st,一家被別人做了大股東,還有一家效益好得不得了!),去年的財政收入有8個億,市裡留下來的也有2億多,在內地屬於比較好的那種。周圍的兩縣級市,一個m市的財政收入也有7。8億,但有160萬人口;另一個t市有120萬人口,卻只有4.2億的財政收入。他告訴我,縣城裡最好的單位就是市中學(當地最好的中學),老師人均收入大約是每月3000元,接下來是市中心醫院(當地最好的醫院),人均大約是2000-3000元,一般單位和公務員都只有1000-1500元了。聽到這裡,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因為在一個財政狀況這麼好的縣級市裡,醫生的收入與老師的差別還這麼大(當然我也贊成老師應該高點),這只說明政府和我們大家還一直沒有把改善自己的衛生狀況放在第一位。人的命在政府的工作日程上還排不上號。沒有錢時如此,有錢時還是如此!(老師的收入高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要過高考的獨木橋而已,他後來解釋到)。

附一:
昨天晚上與一個新到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原紡織三院)的醫生吃飯,說他所在科室(五官科之一)的醫生們,每天都帶飯到科室吃(我院護士還是有不少帶飯的,但是醫生幾乎沒有了),獎金才300多元(在上海生活應該是辛苦的了)。不過我沒有與這個醫院的醫生直接接觸,算是聽到的吧。

附二:前一文說20-50萬這一檔的人,全國有數萬人之多,恐怕不實。後來與朋友計算了一下,從全國的醫院有6000多所,但地市級以上的好醫院並不是很多這個基本點出發,計算三甲(北京最多,雖然有60多所,但多數三甲並非名實相符,真正好的也就10多所;廣東次之,有近20所;上海有13所,加上東方醫院、普陀區中心醫院、長寧區中心醫院、闵行區中心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和松江區中心醫院這幾所好的中心醫院,也才近20所;而其余省市一般不超過5所。有些部隊、廠礦企業的所謂三甲,無論從水平、患者群,還是收入上看,都與地方的二級醫院差不多)中有可能拿到20萬-50萬的人,估計這數字應該在1萬左右,所以這裡更正為數千人似乎更好一些。
 

上一页  [1] [2] 

三星e898多少錢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