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塗到蘇州蠡口家具城怎麼走 常遇春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
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占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余。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
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病死的病逝的,比徐大好一些。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後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後,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並存於世。朱元璋聽了之後“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後,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