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果菜防痤汁:取苦瓜、黃瓜、芹菜、梨、橙、菠蘿各適量。將苦瓜去籽,菠蘿去皮,切塊;將黃瓜、芹菜、梨、橙及苦瓜、菠蘿同攪汁,調入蜂蜜飲服。每日1~2次。具有清熱解毒、殺菌功效。適用於防治痤瘡。 (12)綠豆薏苡仁防痤湯:將綠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淨,加水500克,泡30分鐘後煮開,滾幾分鐘後即停火,不要揭蓋,焖15分鐘即可,當茶飲。每日3~5次,適用於油性皮膚,有預防長粉刺和青春疙瘩作用。 內分泌失調日常注意事項: 1.早睡早起,生活規律,保證充分睡眠。保持患部清潔。不濫用化妝品和藥物。 2.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開水。 3.樹立信心,不憂傷,不苦惱,心情愉快。
日常清潔
1.堅持使用暗瘡皮膚專用的洗臉皂或潔面劑。不含皂基和酒精的成分,不會對暗瘡再造成刺激。 2.不能過度清潔皮膚。因為清潔過度會刺激細胞分泌更多油脂,形成惡性循環。 3.卸妝、潔面必須分別進行,因為只有含油分的卸妝液才能徹底清除同屬油性的化妝品。 4.要用專用海綿輔助洗臉,讓油膩的皮膚變得清爽。要把潔面液在手心揉搓出泡沫,再用海綿使泡沫增加;把海綿從脖子、嘴巴四周、下巴、臉頰、鼻梁等處順序輕刷,最後用溫水沖走泡沫,再用冷水拍臉。 化妝遮蓋朋友聚會、參加面試,或與新友初次見面,臉上如果有暗瘡會覺得很不自然,在這兒告訴你幾條錦囊妙計。 遮瑕霜准備個小號化妝掃,一盒高質量的遮瑕霜,一盒碎粉。 記住前後順序: 1.在暗瘡印上掃上遮瑕霜。 2.用手指把遮瑕霜推開。 3.用遮瑕掃在突起或高起的部分做修補。 4.撲上與膚色接近的碎粉,一分鐘後掃去,這有助於定妝並吸去油分,讓效果持久。 遮頰小貼士: 1.不要在正在發炎甚至化膿的暗瘡上塗遮瑕霜,暗瘡有膿或形成傷口的話,很容易感染細菌,處理不當流出膿水就更糟糕了。 2.遮瑕掃有利於填補凹凸的疤痕,比用手指塗抹效果更好更服帖。 除痘遮瑕筆使用除痘遮瑕筆進行遮蓋沒有後顧之憂,因為除痘遮瑕筆內含抗菌因子,在抗菌治療的同時,又能進一步治療並遮蓋痘痘,還能與彩妝隔離。使用時用除痘遮瑕筆直接塗在沒有化膿發炎的痘痘上面,就能有很好的遮瑕效果。 個性化妝將單個的、高出皮膚表面的,大而紅腫的痘痘作為妝面飾物描畫出來,是一種另類的化妝法。 首先要用除痘遮瑕筆打底,起到與彩妝隔離的作用。如果是嘴角或下巴上的痘痘,可以畫成一顆痣 如果是臉頰上的痘痘,可以用紋身彩筆畫成小圖案,活潑而有個性。 如果長在額頭上的痘痘,可以貼上小彩貼或亮片,又炫又酷。 從生活起居做起1.不用油性化妝品,如含高油分的防曬霜等。 2.如口部長有痘痘,停止使用含氟牙膏。 3.痘痘成長期暫時不要吃海鮮、芒果和補品。 4.避免使用皂基成分的潔面品,以免破壞皮膚的酸性保護膜,使皮膚失去抵抗力,更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產生敏感痘痘。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3/59/41/1464535941.15836438.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3/59/41/1464535941.15836438.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一】 【名詞解釋:內分泌失調——是許多庸醫們為掩蓋自己的無知而不懂裝懂的常用借口之二。另一個常用的借口就是所謂的“遺傳性因素”了。】
【二】 【生痘原因】面部出油生痘乃濕熱上蒸於面所致。因此以利水滲濕之法祛之最為效驗。一般十幾二十天可見初效,三個月內即可清除。食療方法,安全有效。消除青春煩惱,還您靓麗肌膚(趙本山說:有點像廣告不過不賣藥!)
【解決方法】以茯苓磨粉每日沖服兩次每次10克若以紅小豆熬水伴飲則效果更佳。濕熱體質若蒸籠,濕熱直上痘乃生.神品茯苓紅小豆,逐濕消痘奏奇功。薏米紅小豆冬瓜等也有利水滲濕的功用,所以平時也可以用薏米茯苓紅小豆冬瓜來熬粥蒸飯做湯以調劑花樣,美食美容兼得。也可以再加金銀花代茶飲以助清熱解毒。
【此法優點】(1)這些東西花不了幾個錢,也有央視的權威實證(2)茯苓乃傳統補益上品,兼有有安神的作用,腦白金裡就添加了這個。有些西方國家的海軍也把它列入專用食品,當年慈禧太後也喜歡經常偷著弄點吃(3)這些東西在藥店裡都能很方便的買到,別忘了讓藥店把茯苓磨成粉。
【點評點評】您別說,中醫的確很厲害,“濕熱上蒸”言簡意赅,切中要害。就是呀,為什麼痘痘只發生於身體的上部而不是下部?為什麼夏天就厲害而冬天則稍差?就是“濕熱上蒸”的結果嘛!這個西醫就弄不明白說不透。看著是多發於年輕人,就胡猜些激素內分泌什麼的。難道激素內分泌就只管上面?
【我的邀請】另本人整理有針對疑難雜症古今中外之經典效驗方劑免費供覽。意欲取法者可垂臨新浪博客“歷下飛雁”博客一覽。 壽司 壽司(susi)或稱(sushi)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日本人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說來源於亞熱帶地區,那兒的人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干淨的魚膛內,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於發酵而產生一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 現在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制作並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於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另外,日本家庭也會在特殊的場合,自制壽司款待宴客,但作法大都比較簡單,並可在卷米飯的同時加入烤紫菜或雞蛋片,鹹菜之類。 壽司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轉壽司式的壽司店也多不勝數。不過外國人有時會誤把“壽司”與“刺身”(sashimi,生魚片)混為一談,這也是日本料理典型的印象之一。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í,ㄑ-ˊ)。 壽司的另一寫法「鮓」出現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的另一本辭典。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腌制,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一百年後,漢字傳到日本,鮨、鮓兩字已混為一談。中國也停止用米來釀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從中國菜中消失了。 壽司是在飯裡放醋做主材料的日本料理,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壽司和其他日本料理一樣,色彩非常鮮明。制作時,把新鮮的海膽黃、鮑魚、牡丹蝦、扇貝、鲑魚籽、鳕魚魚白、金槍魚、三文魚等海鮮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飯團上,一揉一捏之後再抹上鮮綠的芥末醬,最後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盤中……如此的色彩組合,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吃壽司,講究的是食用的完整,就是整塊壽司要一口吃下,唯其如此,飯香與生魚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將齒頰間填得滿滿,不留一絲縫隙,那濃香的滋味無處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最早的壽司是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現在的壽司則很多種,可以放一大堆東西,不過必須是一口可以吃掉的。
日本壽司 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即可食用,其味甚佳。據說,這種方式是從中國傳去日本的。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不久便發展成干脆用醋泡魚肉的方式。現在,所謂壽司則是指凡是在拌過醋的飯內加進其他餡的食物。 現在的日本壽司,除「握鮨」外(即現在我們常吃到的壽司),還有「卷鮨」與「箱壽司」。「卷鮨」是把飯、小黃瓜、鲔魚、雞蛋與腌蘿卜等用紫菜包著,此外可分為大卷與細卷,即大小之分。壽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飯大約二百克,用紫菜包後食用。有時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張紫菜包的壽司卷叫「太卷」(即粗卷),只用半張包的就叫「細卷」。壽司卷裡一般夾煮過的甜寒天、蘑菇、炒蛋皮、魚松或鴨兒芹。手卷其實是「卷鮨」的一種,據說是遠古時代的日本賭徒肚餓時,把鲔魚放進飯中,再用紫菜卷起來吃,以免飯料沾到撲克和手指,因而深受歡迎。
壽司是日本料理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食品,“壽司”是它的漢語譯音,它在日語中的發音為“sushi”。據說,壽司的制作方法是和水稻的種植技術一起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大約公元1世紀,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就提到了壽司,而壽司首次出現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則已經是18世紀的事情了. 目前,經營日本壽司的餐館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壽司也因此成為了各國人民喜愛的食品。究其原因,除了壽司的風味特色之外,也和精明的日本商人善於營造“壽司文化”氛圍、不斷地改進壽司的制作方法、別出心裁地推出新的壽司品種有關。 壽司的種類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為那瑪熟壽司“那瑪”在日語中是生的意思,而“熟”在日語中是腌漬、發酵的意思、壓壽司、手握司、散壽司、棒壽司、卷壽司、鲫魚壽司等等,而其中鲫魚壽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依古法制作的壽司。 鲫魚壽司是以鲫魚、米飯和精鹽為原料,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腌漬和發酵制成的。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壽司,原料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菌,給成品添加一種特殊的酸味,而且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 不過,今天這種用古法制作的壽司已不多見。現代日本壽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飯的方法來加工其主料,而且由於米飯中一般要加入四種以上的調料,故壽司又有“四喜飯”之稱。 壽司雖然是一種外來食品,但是其制作方法並不復雜。在制作中,只要我們掌握好壽司的選料、壽司的配比和壽司的佐味料等幾個方面,就能夠制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壽司來。 一、壽司的選料 壽司的種類很多,而且在原料的選擇上范圍也很廣。壽司常用的主要原料為壽司米日本粳米,其特點是色澤白淨,顆粒圓潤,用它煮出的飯不僅彈性好,有嚼頭,且具有較大的黏性。 包卷壽司的外皮所用的原料,以優質的海苔紫菜、海帶、蛋皮、豆腐皮、春卷皮、大白菜等為常見。 壽司的餡料豐富多彩,且最能體現壽司的特色。餡料所用的原料有海魚、蟹肉、貝類、淡水魚、煎蛋和時令鮮蔬如香菇、黃瓜、生菜等等。 二、壽司的配比 壽司的配比指的是煮壽司飯時米和水的比例,調制壽司醋時鹽、糖、醋的比例,以及調制壽司飯時醋和飯的比例。 1>米和水的比例 壽司米淘洗淨,瀝干水,盛入電飯鍋中,按米和水1∶1的比例摻入清水,煮熟成壽司飯。注意,如果一次煮的壽司飯較多5份以上,就應適當減少水的用量,例如6碗米只需加5碗水即可。另外,若想增加飯的黏性,亦可在米中加入少量的糯米。 2>鹽、糖、醋的比例 壽司醋是壽司的基本調味料,它是用鹽、糖、醋按1∶5∶10的比例調制而成的。調制時將鹽、糖、醋和勻,放入鍋中加熱,晾涼後即可使用。注意,加熱時不可令其沸騰,以免降低醋的酸味。 3>醋和飯的比例 調制壽司飯時,通常是將1碗壽司醋加入到5碗壽司飯中,攪拌均勻即成。注意,壽司飯需保持40℃左右的溫度,攪拌時最好使用木勺和木制的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